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由中岛哲也导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女主松子渴望爱与被爱而坎坷曲折的一生,为了得到他人的爱,松子全力去讨好身边的每个人,最终却落了个“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悲惨下场。

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小时候,松子的妹妹久病卧床,父亲将绝大部分的爱和关注都给了妹妹,敏感的松子极度渴望被爱。

有一次,父亲带松子去看演出,滑稽演员的鬼脸逗得全场哈哈大笑,松子学着演员的样子冲着父亲扮鬼脸,没想到父亲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让松子受宠若惊。

从那以后,松子无论是拍照还是遇到其他难题,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做鬼脸。可爱的鬼脸背后,其实掩藏着松子对爱的卑微渴望,这也就奠定了她一生为了取悦他人,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付出。

女主的经历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部影片成了很多人的现实写照。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这部影片还在不断引发关注,豆瓣评分也达到8.9分。

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与松子相似,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满足家人、朋友、同事的身上,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一旦不这样做,他们就会觉得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

为别人着想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度牺牲自我去讨好别人,很可能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救赎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呢?

答案的有的。

雅基·马森在《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可爱的诅咒”形成的原因以及克服诅咒的方法。

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

雅基·马森是一名资深的心理治疗师,她曾经在手臂骨折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家人开车,甚至一同去划船,直到医生开出诊断证明,打上石膏,她才觉得自己可以歇一歇了。这件事让她发现自己深受“可爱的诅咒”的折磨,于是开始寻求打破诅咒的方法。她从自己的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也从寻求治疗的咨询者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她把自己解除可爱诅咒的经验和技巧,写在了《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一书中。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案例,描述了很多“可爱的人”的蜕变历程,旨在帮助那些过度牺牲自己满足别人期望的人寻回自我,走出困境。

下面我从“可爱的诅咒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打破可爱的诅咒以及如何彻底摆脱恐等方面来分享下书中的内容。

一、“可爱的诅咒”是如何形成的?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在他们看来,说出自己的需求意味着会受到排斥,并失去已有的爱。他们内心虽然充满了痛苦甚至怨恨,但却无力改变,作者雅基·马森称其为“可爱的诅咒”。

这里的“可爱”与一个人的相貌无关,而是专指行为上的可爱,也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在,其中包括始终有礼貌、让自己变得有趣、让别人觉得愉快、不要让别人失望、从不说“不”、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先等。

在心理学上,这种性格被称作“圣母型人格”,也叫“讨好型人格”。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着极度需求,而这种需求近乎病态。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讨好别人的倾向,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被人喜欢,但讨好型人格,则是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事事以别人的需求为先,虽然被压迫得几乎窒息,但却无力改变。

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讨好型人格

那么,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有很多深深植根于脑海里的观念源自童年,而且通常可追溯到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形成之前。所以,人们才会一直倾向于相信那些错误的、甚至早就不合时宜的观念。

1、被“特有化”的品质

在不同的家族体系中,某些行为和品质被“特有化”了,甚至这些家族好几代人都相信,某些理念及行为方式具有优越性。比如善良友好、无私奉献、先人后己,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完美品质。为了强化这种看起来美好的品质,很多人会从主观上就把这种行为当成了自己应该积极发扬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在不断压抑其他品质。

比如,一个被视作坚强的男孩子,一旦遭遇意外疼痛的哭泣,大人可能会教导孩子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之类的话语,小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就会认为哭泣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就会有意无意的无视身体的疼痛,不再关注疼痛引起的情绪的反应,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感到愤恨、压抑或其他情绪。

2、“死板的个人规则”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循着不同的规则。有些规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一旦违背,可能就要付出代价。而有些隐性规则,则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植入我们的大脑,它们可能来自父母或者其他人。

比如“你应该好好听话”“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做”“你不要总是小题大做”等。这些潜意识中存有的规则,像是一把无形的枷锁,把我们牢牢困在原地。

3、有条件的爱

爱可以是有条件的,也可以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没有附加任务条件,就是“纯粹的因为那个人是你而爱你”;而“有条件的爱”则是有附加条件的,也就是“我只在你做某些事情或不做某些事情时爱你”。

比如,一个小女孩总是和弟弟抢玩具或者其他认为不好的行为,就被轻易指责是个“不懂得分享的孩子”,久而久之,小女孩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相反,如果她有某些行为表现得到了关注或者宠爱,长大后的她再有同样的表现,她会认为那是值得的,这被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称之为培养“价值条件”。

小时候,家长都会给我们讲一些道理和规则,小孩子不会辩证地看问题,往往会把事情理解得很绝对,分不清这些规则的适用范围,以至于成年后,还在固守一些过时的原则和观念 。“可爱的诅咒”并非天生的,而是一系列观念和行为的集合,诅咒更多是受到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形成的。在心理学家看来,“可爱的诅咒”本质上是一种恐惧,只要克服这种恐惧,诅咒就会打破。

二、如何打破“可爱的诅咒”?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每个人都有好好爱自己的权利,你当然也不例外。那么,该如何打破“可爱的诅咒”呢?一般来说,“可爱的人”通常对自我价值及自尊的感知能力比较差,又常常依赖于来自外界别人的认可,所以只要试着打开思维,学会勇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慢慢就会打破这个“可爱的诅咒”。

1、记下“一日三好”

20世纪90年代,马丁·赛里格曼等人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要人们把重点放在关注自己的优势及乐观性格上,而非弱点和缺陷上。大量研究发现,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东西上能够使精神得到极大改善。

你可以将积极的想法写入“一日三好”日记中,就很可能在大脑中创建新的神经通路。这个想法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够每天将至少一件你做过的值得称赞的事记录下来,并坚持几个星期,随后,即便你不再把它们写下来,你也能想到那些有益的想法。

在记录每一个“事件”的同时,你最好同时注明这个“事件”达标时你的个人品质。比如,虽然身体不适,我还是去上班了,我是个可靠又尽职尽责的人;我做了个人提升计划,我是个做事有条理并且渴望上进的人等。当你每天做出这样的记录,对自己发出一些积极的期待,就会慢慢将关注点调整到自己的优势上。

2、画自画像

除了写日记,你还可以画自画像。拿出一张白纸,照着自己的样子画成一个穿着三角形长袍的人,用直线表示四肢,用简单的圆表示头部,在脸上画一个大大的微笑。再划几个从头部及身体辐射出来的线性图形,还可以在线上画个肩头。

沿着这些线或肩头写上一些字或句子,总结出你对自己的付出或表现的感觉,可以是行为举止,也可以是你与人交流时秉承的个人规则。要快速写下这些想法,不要想太多。在图的内侧写下你此时冒出来的感受。比如气愤?愤恨?我怎么办?将你最强烈的感受写下来。

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可爱的诅咒”之图

现在,来看一下这张图。此刻的你什么都不用做,但这幅图会让你产生强烈的视觉意识。

这个练习很有趣儿,通过这个练习,你会看清楚自己作为“可爱的人”的表现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它还能够让你沮丧及“阻碍”时的感觉变得轻松一些。

三、用BEAR四步法战胜恐惧

世事无常,走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时常会有一些意外令人惊慌失措,这时,你可以用BEAR四步法来摆脱恐惧,也就是呼吸、赞扬、接受和尊重。通过驾驭呼吸的力量,让它帮助你平息突如其来的恐惧感,指导你缓和令你恐惧的人的情绪,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而你自己也不会再感到他们的攻击性。

1、“B”表示呼吸。

在说话或回应之前,你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呼吸,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缓解面部的紧张,这会帮助你软化正在传递出的非语言信号。在这个过程中,检查并确认你没有咬紧牙齿,动一动你的下巴,让它放松下来。你可以照照镜子,看看你的脸上正在传递的信息。

2、“E”表示赞扬。

赞扬意味着高度称赞,意思是真诚地对难以相处的人或难以处理的情况进行赞美,从而帮助他们产生安全感,消除敌意、防卫或进攻意识。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操控别人,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了。比如,你可以这样对伴侣说“我喜欢晚上和你依偎在一起看新闻”,这就比“你知道我爱你”要好得多。

3、“A”表示接受。

接受表示你要全神贯注地聆听,不要叹气,不要打断对方的话或扬起你的眉毛。不管在家还是工作场合,每个人都会对某种既定情况坚持己见,这很容易引起一场口舌拉锯战,“你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不,你应该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这样的口角会严重损害你与别人的关系。任何人都可以坚持己见,并且有充分的权利这样做,一旦你接受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开始一种富有成效且尊重他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了。

4、“R”表示尊重

在开口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我是要谩骂、羞辱或责备这个人吗?如果不是,试着以“我”开头来表达你的想法。

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女士在结婚周年纪念日的早晨,打开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却发现里面是一件小小的胶质女装。

她心里顿时充满了对丈夫的消极看法和感受:他怎么能这么做?他一位她是谁?他难道一点也不爱她了吗?失望、震惊、尴尬、愤怒及恐惧一涌而至。

当她直接了当地向丈夫表达了她的想法后,他的丈夫怒吼着还击,结婚纪念日就这样被毁掉了。

如果采用“BEAR”四步法,就会变成另外一种结局。

在调整呼吸后(B),她想到了一些真诚的赞美之词(E):“'我'很感动,你那么花心思的为我准备礼物(A),而且我现在才知道你想要尝试一下情趣,但我觉得穿这样的衣服不太舒服(R,以“我”开头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你面对棘手的人或状况时,也可以使用“BEAR”四步法,这个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你找到一种适当的对话方式去解决问题,还能避免双方攻守交替的战争。

你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圣母型”人格如何自救?

战胜恐惧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可爱的诅咒”实质上是一种恐惧,我们害怕让别人失望,害怕失去大家的爱,害怕拒绝别人,我们希望自己是万能的,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就像可怜的松子一样,唯独忘了爱自己。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人们不再友善待人,而是鼓励人们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自由。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好好爱自己。

当你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改变原来的想法和观念,不再把别人摆在第一位,你就已经走在实现自我救赎的道路上,这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从现在开始,学会好好爱自己,认真聆听身体的感觉,不再压抑真实的想法,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你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