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口記憶

原創 | 張玉蘭

三河口記憶

七十年代初,在華陰上學。那時我十四歲,騎著自行車從朝邑向東,走大壩上,大壩塵土飛揚,自行車很難動彈,每走一步都舉步維艱。

大壩兩邊是蘆葦蕩,我騎著自行車一個人行進著。有時能碰到山西人到咱們這邊買麥麩子的。蘆葦翠綠的葉子、高高的個子隨風搖擺,很好看。青蛙時不時地呱呱呱的叫著。蚊蟲特別多,一不小心就在身上叮個包,癢得不行。但我根本不在乎,一路的美景很快就讓我忘記了蚊蟲的叮咬後的癢癢。

有一次渴的不行,我把車子放倒,到蘆葦蕩邊喝點水,蘆葦被風輕輕一吹,發出颯颯的聲音,彷彿微微一笑,好像說看你怎麼喝水。

我用手輕輕的拂去漂浮物,手捧水喝了個夠,騎上車繼續上路。

早上從家走到學校就是下午二點多吧。那個時候社會治安好,也不知道害怕。哎,為求學再難都得走啊。

走到三河口,如果船在這邊可以坐上就走。如果在那邊我就坐那裡等,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坐在河邊看水。洛河水匯入渭河時特別好看。渭河水是清的,洛河水是黃的,他們碰到一起難以融合,清黃分明,形成一條蜿蜒的細線,直到目光盡頭。三河口沒有在潼關,而是在華陰的泉店村對面,也就是我舅舅家的地頭上。船也是泉店村和吊橋村兩家的,離現在的三河口向西十幾里路,洛河由北向南匯入渭河,渭河一路呼嘯著奔向黃河。

船伕基本都認識。上了船我坐在中間,那些叔叔們幫我把自行車推上來,放好。

船開了。兩個人搖,一邊一個,姿勢很好看。

那時候河很寬,河水也很大,有時還需要撐杆。每當走到河中間我會害怕,只是緊緊地抓住木頭檔子。河水有時還會翻進船倉裡,叔叔們讓我別怕。泉店離河岸五里路,有時舅舅會來接我。騎自行車一會就到了。

在那裡有時非常想家,我就上到鳳凰塬上看朝邑那個塔。有時幾個同學就問我你家在哪裡,我說你看到塔了嗎?那裡就是我的家。

寫於8月25日

三河口記憶

作者簡介

張玉蘭,生於1957.年1月,初中畢業。1974年參加工作,80年隨軍,北京農業大學企業管理專業。1993年調回家鄉,在供銷聯社股金服務部任部長、會計等職務,現在老年大學英語班班長!

三河口記憶

來源:大荔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