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崔氏歷史典故選錄(連載四)

【按】歷史可以遠去,但其曾經演繹的故事卻隨時光一路而來。無論正與反、褒與貶、遠與近,都給人以啟迪或教訓。中華崔氏三千年來,雖不免痛苦的經歷,卻更多美好的口碑,並因此持續近千年而擁“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的“望族”稱譽——崔樹湊(本文作者)

崔樞還珠——據宋•王讜撰《唐語林》記載:有個叫崔樞的人去汴梁考進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達半年之久,兩人成了好友。後來,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對崔樞說:“承蒙你照顧,沒有把我當外人看待。我的病看來是治不好了,按我們家鄉的風俗,人死了要土葬。假如我死了,希望你能幫我這個忙。”崔樞答應了他的請求。商人又說:“我有一顆寶珠,價值萬貫,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確實是極珍貴的寶珠,願奉送給你。”崔樞懷著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寶珠。事後崔樞一想,覺得不妥:我一旦得中進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給,怎麼能夠私藏異寶呢?商人死後,崔樞在土葬他時就把寶珠悄悄放入棺材,葬進墳墓中去了。一年後,崔樞到亳州謀生,得悉商人之妻從南方千里迢迢來尋亡夫,並追查寶珠下落。她將崔樞告到官府,認定寶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便派人逮捕了崔樞。崔樞說:“如果墓沒有被盜的話,寶珠一定還在棺材裡。”官府於是派人挖墓開棺,果然寶珠還在棺材裡。沛帥王彥對崔樞的節操感到敬佩和驚奇,想留他做幕僚,他不願意。第二年,崔樞考中進士,終於掌握考選文士的權利,其為官以品學兼優而著稱,享有清廉名聲。

崔衍孝親——據《新唐書•崔衍傳》記載:唐代宣歙觀察使崔衍的父親崔倫擔任左丞,繼母李氏對崔衍不好。崔衍其時擔任富平尉,父親出使到了吐蕃,很長時間後才回來。李氏故意穿著破衣服去見崔倫,崔倫問其故,李氏就謊稱丈夫出使吐蕃期間,兒子崔衍不供給她衣食。崔倫聽後大怒,把崔衍叫來責罵,並令僕人將崔衍摁翻在地,揭開後背,要鞭打他。崔衍只是哭泣,卻不申辯。崔倫的弟弟崔殷獲悉後,趕快跑去用身體遮住崔衍,使得鞭杖打不到崔衍。崔殷大聲問道:“崔衍每月的俸錢全部都送到了嫂子那裡,我都知道,怎麼忍心說崔衍不給衣食呢?”崔倫的怒氣這才消解。從此之後,崔倫不再聽李氏的誣告。等到崔倫死後,崔衍侍奉李氏更加謹慎。李氏所生的次子,經常向別人借錢,然後與債主訂立契約,讓崔衍來付債,崔衍每年都為他償還債務。因此,崔衍官至江州刺史,薪俸非常優厚,但他的妻子兒女仍然生活困難。人們為此感嘆道:如果父母不慈愛而其子女非常孝順,那麼其孝順的美名就更加遠揚,這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百身莫贖——亦作“百身何贖”。謂一百個自己亦不能補償,表示極沉痛地悼念。語出唐代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意思是:你家園未回,竟已逝去。縱然一百個我也無法將你換回,像做夢一樣再也看不到你歸來。這是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醫學家崔群寫的祭文。據《舊唐書》《新唐書》列傳記載:崔群(772—832年),字敦詩,號養浩,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人。其少時博覽經史,年十九歲榮登進士第,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皆為詩友且多交往。曾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等職。其選拔人才公允持正,為官公正廉明,不謀私利。柳宗元稱之“有柔儒溫文之道”,韓愈贊之“體道履仁,外和內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全唐文》錄有其文六篇,《全唐詩》存其所預聯句2首。

緦麻同爨——既同爨而食,合有緦麻之親。緦,細麻布。緦麻,喪服名。鄭玄注《儀禮•喪服》曰:“謂之緦者,治其縷細如絲也。”同爨,即同灶炊食,謂同居(不分家)。據《新唐書•崔鄲傳》記載:唐代吏部侍郎崔邠家四世同堂,緦麻同爨,家庭和諧。崔邠及弟酆、郾、郇、鄯、鄲兄弟六人官至三品,邠、郾、鄲弟兄三凡為禮部五任,吏部兩任,唐代以來絕無僅有。一家住在光德里,房子簡陋。宣宗知道後,感嘆道:“鄲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併為之題匾額,曰“德星堂”。後京兆百姓稱之為“德星社”。

親導母輿——據《舊唐書》記載:崔邠中進士做諫官後,以在朝堂上能夠盡忠、敢於直言而出名。元和年間,崔邠做了太常卿。太常卿的職責是管理太廟禮樂。依照慣例,太常卿上任後,要校閱四部樂班。校閱之時,任憑京城百姓前去觀看。崔邠在安排好公事後,趕回家中,摘下官帽,親自引導母親坐著轎車去看樂班演奏。崔邠的孝道得到廣泛讚許,一路之上,無論官員、百姓都避開道路,讓崔邠母親坐的車先行,京城裡的人都以此為榮耀。

乳姑不怠——《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崔珙傳》載:“始其曾王母長孫夫人。春秋高。無齒。祖母唐夫人。事姑孝。每旦。櫛拜堂下。升堂乳姑。長孫不粒食者數年。而康寧。一日病。召長幼言。無以報婦。願後世子孫皆若汝孝。世謂崔氏昌大。有所本雲。”此言崔唐氏,唐朝博陵人,系唐文宗時宰相崔珙之祖母。追溯當初,崔珙的曾祖母王氏長孫夫人,年紀很高,身體老邁,牙齒脫落掉光,飲食不便,所幸媳婦崔唐氏事奉婆婆(古稱婆母為“姑”)十分用心周到。她體念婆婆沒有牙齒,不能吃飯,唯恐長此以往體力不繼。於是每天早晨天剛亮時,她就起床,梳洗整潔,便到婆婆堂下,叩拜問安,然後以自己的乳汁來奉養婆婆,補充其營養。這樣經過了多年,長孫夫人雖然沒有牙齒,多年粒米難進,但身體仍然保持康健安好。後來有一天,長孫夫人生病,將要過世時,老人家召集長幼大小所有子孫來到床前,說道:“這麼多年來,我能夠延續生命,全靠我這個賢孝的媳婦。這份恩情,今生今世我無以報答,但願我後世子孫,都能像我媳婦這樣賢孝,我就感到萬分欣慰了!”其後崔氏子孫世代昌盛,崔珙之父崔頲,官任同州刺史,生崔琯、崔珙等八個兒子,個個都有才名,聞稱當世。博陵當地崔氏家族,官至尚書及節度大使等朝廷重臣者,多達數十人。這一事蹟後來入選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圖》(有些記載改崔珙而借崔琯表述,又因崔琯曾任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崔山南)。後人由此感嘆道:“當時天下都推崇博陵崔氏家族,做官人數之多,高居天下第一位,實在有其來源啊!”《歷史感應統紀》編者亦讚道:古德雲“百善孝為先”,《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觀崔唐氏誠孝感人善行,福廕子孫,昌盛貴顯,足以證實矣!

(待續...)

(本文作者為福建寧德宗親 崔樹湊 崔氏曾為寧德顯姓,居“崔彭陳林左”五大姓之首,現有人口約2000人,世出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