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用人要兼容幷蓄—孟嘗君的用人之道

【原文1】

孟嘗君聘於楚,楚王遺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謂孟嘗君門人公孫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傷之毫髮,則賣妻子不足償也。足下能使僕無行者,有先人之寶劍,願獻之。”

公孫戌許諾,入見孟嘗君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以君能振達貧窮,存亡繼絕,故莫不悅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則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哉!”孟嘗君曰:“善。”遂不受。

公孫戌趨去,未至中閨,孟嘗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戌以實對。孟嘗君乃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


【翻譯1】

孟嘗君代表齊國前往楚國訪問,楚王送他一張象牙床。孟嘗君令登徒直先護送象牙床回齊國。登徒直卻不願意去,登徒直對孟嘗君門下人公孫戌說:“象牙床的價值有千金,如果有絲毫的損傷,我就是賣了妻子兒子也賠不起啊!你要是能讓我躲過這趟任務,我有一把先人留下的祖傳寶劍,願意送給您。”

公孫戌答應了。便去見孟嘗君說:“各個小國家之所以都請您擔任國相,是因為您能扶助弱小貧窮,使滅亡的國家復存,使後嗣斷絕者延續,大家十分欽佩您的仁義,仰慕您的廉潔。現在您剛到楚國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禮,那些還沒去的國家又拿什麼來接待您呢!”孟嘗君聽罷回答說:“有理。”於是決定謝絕楚國的象牙床厚禮。

公孫戌告辭快步離開,還沒出小宮門。孟嘗君就把他叫了回來,反問道:“你為什麼那麼趾高氣昂、神采飛揚呢?”公孫戌只得把賺了寶劍的事如實報告。孟嘗君於是令人在門上貼出佈告,寫道:“無論何人,只要能宏揚我田文的名聲,勸止我田文的過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別人的饋贈,也沒關係,請趕快來提出意見。”

《資治通鑑》用人要兼容幷蓄—孟嘗君的用人之道

【解析】

孟嘗君被譽為戰國四公子,美名傳天下個人私德是好的。尤其善於接納別人的意見,只要是對自己有利,即使別人另有私心,他也會接納,並且不計較別人的過失。這兩件事看似毫無關係,實際上是講同一道理,在用人上要兼容幷蓄。而公孫戌進諫的目的確實為了獲取別的利益。這也讓孟嘗君有反思:如果登徒直不去求公孫戌,那是不是自己就會犯錯誤呢?所以孟嘗君直接張貼告示告訴眾人自己是兼容幷蓄的,鼓勵大家進諫無顧,不會追求是何原因。

《資治通鑑》用人要兼容幷蓄—孟嘗君的用人之道

【原文2】

臣光曰:孟嘗君可謂能用諫矣。苟其言之善也,雖懷詐諼之心,猶將用之,況盡忠無私以事其上乎!《詩》雲:“採葑採菲,無以下體。”孟嘗君有焉。

【翻譯2】

臣司馬光曰:孟嘗君可以算是能虛心接受意見的人了。只要提的意見對,即使是別有用心,他也予以採納,更何況那些毫無私心的盡忠之言呢!《詩經》寫道:“採集葑菲,根好根壞不要管它。”孟嘗君是做到了這種兼容幷包的心胸雅度。

【解析】

司馬光說這段話就是為了告誡皇帝,要善於接納別人的諫言,分清忠奸,皇帝自身的權利和利益自然是至高無上的,不管什麼人只要說的話,做的事實是站在皇帝利益的角度來思考的,都要虛心聽取,哪怕進諫之人另有私心也要兼容幷蓄。

用人有一個準則就是:看他說的話辦的事是不是站在企業或老闆的利益角度來思考的。也啟示我們要鼓勵大家多來進言,但是主觀目的必須要純潔(站在企業老闆的角度)。

《資治通鑑》用人要兼容幷蓄—孟嘗君的用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