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用人要兼容并蓄—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原文1】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

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

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翻译1】

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齐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登徒直对孟尝君门下人公孙戌说:“象牙床的价值有千金,如果有丝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子也赔不起啊!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任务,我有一把先人留下的祖传宝剑,愿意送给您。”

公孙戌答应了。便去见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罢回答说:“有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

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还没出小宫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反问道:“你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昂、神采飞扬呢?”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宏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

《资治通鉴》用人要兼容并蓄—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解析】

孟尝君被誉为战国四公子,美名传天下个人私德是好的。尤其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只要是对自己有利,即使别人另有私心,他也会接纳,并且不计较别人的过失。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实际上是讲同一道理,在用人上要兼容并蓄。而公孙戌进谏的目的确实为了获取别的利益。这也让孟尝君有反思:如果登徒直不去求公孙戌,那是不是自己就会犯错误呢?所以孟尝君直接张贴告示告诉众人自己是兼容并蓄的,鼓励大家进谏无顾,不会追求是何原因。

《资治通鉴》用人要兼容并蓄—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原文2】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翻译2】

臣司马光曰: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只要提的意见对,即使是别有用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毫无私心的尽忠之言呢!《诗经》写道:“采集葑菲,根好根坏不要管它。”孟尝君是做到了这种兼容并包的心胸雅度。

【解析】

司马光说这段话就是为了告诫皇帝,要善于接纳别人的谏言,分清忠奸,皇帝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不管什么人只要说的话,做的事实是站在皇帝利益的角度来思考的,都要虚心听取,哪怕进谏之人另有私心也要兼容并蓄。

用人有一个准则就是:看他说的话办的事是不是站在企业或老板的利益角度来思考的。也启示我们要鼓励大家多来进言,但是主观目的必须要纯洁(站在企业老板的角度)。

《资治通鉴》用人要兼容并蓄—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