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視點:從《陸氏宗譜》看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作者 陸巖

江南視點:從《陸氏宗譜》看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近年來,各地興起了續修宗譜的熱潮,媒體對此也充分重視。筆者有幸參與了《樟村陸氏宗譜》的續修,因此得以近距離觸摸到那段塵封已久、完全不同於教科書、最具體生動的歷史。因為不管是正史還是府縣方誌,所記載的歷史總是概括抽象的,最多涉及個別案例;而宗譜則詳盡記載了每個家庭的興衰榮辱,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從這一點上說,宗譜所反映的歷史之真實、具體、生動,是任何史書方誌都無法相比的。

咸豐十年庚申(1860年)四月初六日,太平軍攻陷常州,城鄉各處慘遭塗炭。據《樟村陸氏宗譜》載:郡城雙桂坊有陸氏族人6戶10餘口,在城陷當日遭遇厄運:陸其庚41歲,城陷被擄;其妻莊氏34歲,城破殉難;其子陸炳藻年僅兩歲,失陷城中不知所蹤。另有陸炳元29歲,城陷被擄;陸炳亨16歲,城陷被擄;陸炳利22歲,城陷被擄;其母蔡氏41歲,城陷殉節;陸炳貞17歲,城陷被擄;陸炳吉年僅5歲,失陷城中不知所蹤。雙桂坊陸氏最末一代“炳字輩”共有7人:元、亨、宣、藻、利、貞、吉,取名十分吉祥,遭遇卻極其悲慘,庚申之亂後,僅陸炳宣一人存世。

同樣據《樟村陸氏宗譜》載:家住郡城東門外北園村(今紅梅公園)的陸氏族人陸承銑(字東大),咸豐十年庚申因郡城被陷而避居江陰縣之祝塘鎮,率義民與太平軍格鬥,被俘不屈而死,年51歲。陸承銑正是一代才女陸小曼之曾祖父。樟村陸校年(字繼齡),咸豐十年庚申四月初五日,太平軍入境搶掠,公率民兵執農器迎戰,身被傷,卒,年57歲。樟村陸餘年(字順龍),咸豐十年庚申四月初六日太平軍陷城,到處焚掠,公勇力過人,奮身迎敵,圍在垓心,被馬軍所殺,終年53歲。樟村陸壽芳,字茂春,咸豐十年庚申四月初五日辰時,太平軍蜂湧而來,公以農具迎戰,被害,終年51歲。樟村陸仁益,咸豐十年庚申四月初五日太平軍入境焚掠,公率眾拒戰被害,年58歲。

觸目驚心例子,引發筆者強烈的好奇心。個例固然鮮活生動,但要整體把握那段歷史,還需進行理性而深入研究。筆者於是決心依據《樟村陸氏宗譜》作詳盡的整理和統計,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

一、統計方法

其一,圈定適當統計範圍。統計範圍過大,則難以把控全局;統計範圍過小,則樣本太少缺乏說服力。小規模宗譜,不妨進行全範圍統計;規模較大者,則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同時相對完整的部分,如一個或數個分支。筆者在《樟村陸氏宗譜》上選定一個村子(含樟村陸氏的四個分支,約佔全族人口的40%)進行了統計。

其二,確定恰當的統計標準。這裡的統計標準指恰當年份,只有確定年份,才能對圈定範圍內所有當年在世族人進行統計。根據研究目標,筆者確定了嘉慶辛酉(1801年)、咸豐庚申(1860年)、同治庚午(1870)、民國庚申(1920年)四個統計年份。

其三,統計項目:包括世代、譜名、字號、婚配、性別、年齡、承系、備註等,其中年齡為最重要項目。

其四,對家譜表述不明確的內容作合理推算。如舊譜對早殤者及女兒並不記載生辰,也有某些族人因種種原因未能記載生辰,可通過其父母兄弟之生辰推算出其大致年齡;夫婦婚配時間舊譜一般不載,但可通過其自身及子女生辰大致推算。

統計工作瑣碎繁雜,需耗費大量時間工夫,更需細緻耐心,反覆核對,儘量不出差錯。

二、年份遴選理由

首先,樟村陸氏宗族在嘉慶六年辛酉(1801年)和民國九年庚申(1920年)這兩個年份都重修了宗譜,當時的數據資料最為充分清晰,可信度最高;其次,從嘉慶辛酉至民國庚申正好兩個甲子(120年),時間跨度較長,所反映社會歷史變遷過程相對完整;其三,介於二者之間的光緒六年庚辰(1880年)也曾有過一次修譜,但其時戰亂剛過,尚不安定,資料數據相對殘缺模糊,譜上舊序也說,該次修譜“未能完且美者,實緣世亂甫平之故”;其四,從咸豐十年庚申(1860年)太平軍攻陷至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淮軍收復,前後五年,常州城鄉為太平軍佔領,百姓生活遭受巨大影響;其五,咸豐庚申(1860年)數據反映戰亂前之情況,同治庚午九年(1870年)數據則反映戰亂平定後之情況,兩相比較,戰亂所造成的影響可一目瞭然。

三、統計表格樣本

統計按1801、1860、1870、1920四個年份進行,每個年份均需統計四個分支,一共要編制16份表格。表格局部樣本如下:

江南視點:從《陸氏宗譜》看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表格一

以上為咸豐十年庚申(1860年)某分支表格之局部,以三個世代各選3人為例,共9人。而全部16份表格總共統計有1191人次,也即所有表格總規模為以上樣本的130倍以上。

四、統計之結果

大量的統計數據,能說明許許多多的問題。刪繁就簡以後,得出的結果形成以下這份簡單的表格:

江南視點:從《陸氏宗譜》看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表格二

以上表格所能反映的情況:

1.嘉慶辛酉(1801年),全社會還沐浴在所謂康乾盛世的落日餘暉中,這是古代農耕社會最後的迴光返照。該村陸氏人口495人,平均28.3歲,長壽者甚至高達89歲,各年齡段分佈較為均衡, 9歲以下兒童有105人(超過總數的20%)。數據表明,彼時社會安定,生活祥和,人口出生率較高。

2.咸豐庚申(1860年),該村陸氏人口總數降至319人,平均年齡32.7歲,9歲以下兒童23人(為總數7%)。數據表明,從1801-1860年的半個多世紀,社會生活情況呈下降甚至惡化趨勢,人口出生率嚴重降低。社會生活情況惡化,是動亂髮生的根本原因。

3.同治甲子(1870年),戰亂甫平,該村陸氏人口急劇降至94人,不足10年前的三分之一,與嘉慶辛酉(1801年)比,更是不足20%。50歲以上者僅有5人,佔5.3%,最年長者僅為59歲。9歲以下兒童16人,佔比較高,佔17%。其中6歲1人,5歲3人,4歲1人,3歲4人,2歲5人,1歲2人(均為虛齡),所有孩童均在同治乙丑(1865年)即戰亂平定後出生。舊譜上說“今戶口十僅留三”乃事實,並非誇張。

4.民國庚申(1920年),又經半個多世紀繁衍生息,人口呈恢復性增長,該村陸氏人口283人,接近戰亂前規模。平均年齡24歲,各年齡段也漸趨平衡。70歲以上4人,長壽者已達81歲。9歲以下兒童79人,佔比27.9%,為各統計年份中之最高。該年份再次修譜,從現存舊譜看其纂修編排之精心完備,印刷裝幀之精良考究,可見其時辦事之從容有序,確有一番欣欣向榮氣象。

五、戰亂五年人口減少統計

此外還統計了該村咸豐庚申(1860年)至同治甲子(1864年)五年間陸氏人口減少的情況,統計表格局部樣本如下:

江南視點:從《陸氏宗譜》看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社會的影響

表格三

依然是某一分支表格之局部,以三個世代各選3人為例,共9人。又因為人口減少的情況發生在五年間的不同年份,故增加了“年份”一欄。

經統計,在戰亂中直接被殺害者25人,“被擄”者16人,逃亡和“不知所終”者21人,另有129人“卒於”這五年間,人口減少總計191人。其中與戰亂直接相關的“被害”“被擄”和逃亡“不知所終”三類相加為63人,佔總計減少人口的三分之一。另外一組數據更加驚心動魄:除“被擄”和逃亡“不知所終”者,直接死於這五年的有154人,其中50歲以上死亡者51人,佔三分之一;而40歲以下青壯年死亡卻有97人,比例高達63.0%,非正常死亡比例之高觸目驚心,譜中記載夫婦母子一家老少同日或相繼而死者比比皆是。

咸豐庚申(1860年)戰亂髮生前夕,該村陸氏人口為319人,五年戰亂減少191人,同時並無新出生人口,人數減少60.0%。隨後的幾年中,人口還在持續減少,但已陸續有新出生人口。同治乙丑(1865年)至同治庚午(1870年)六年間,該村陸氏死亡約50人,新出生16人,淨減少34人。儘管戰亂已經平定,但造成的傷害還在持續。至同治庚午(1870年),該村陸氏僅存94人。

六、戰亂五年之記載

咸豐十年庚申(1860年)至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前後五年間,常州城鄉為太平軍佔領,民眾生活在巨大災難之中。戰亂平定後至光緒年間,各姓氏紛紛重修宗譜,對此五年多有記載:

《中村橋史氏宗譜》:“於咸豐十年忽遭兵燹,近城片瓦無存。”

禮嘉橋《史氏宗譜》:“咸豐十年,予避寇遠跡六安。越五年旋里,昔時親故凋謝殆半。”

大雅堂《安定胡氏宗譜》:“東南發逆之變,自始竄迄蕩平,前後十年。諸郡邑巨族流離遷徙,大半淪亡,所存者十不四五耳。”

《毗陵莊氏族譜》:“而咸豐季年更粵匪之亂,食舊德者半為國殤,其存者流離轉徙,散之四方。人事靡常,幾何不以一本而相視如塗之人也。餘常用是惴惴。同治三年,官軍既克得常州,江南乃定。”

橫林餘巷《馮氏宗譜》:“當金田之倡亂也,烽火亙天,煙塵匝地,江南郡縣盡陷賊巢。其時瑣尾流離,幾不料復有耕鑿優遊之日。既而湘鄉大帥督師東下,迅掃欃槍,井裡桑麻,始得再睹昇平。”

《樟村陸氏宗譜》:“咸豐庚申四月,匪徒入境,五載蹂躪。至同治甲子孟夏六日,連營數十,力攻克復。爾時近城之區,近塘之地,民房祠廟,盡毀無遺。既平之後,旋里者皆結草為廬,聊蔽風雨。”

以上各宗族散處城鄉各地,可見庚申之亂在常州播及範圍之廣。

七、結論

一個政權,一種政治勢力,其所作所為如果不被人民群眾所接受和擁戴,即便興旺一時,也終究維持不了多久。太平天國如此,晚清政府如此,辛亥革命也是如此。而只為一己之私利,或為了小集團而置民眾於水火,那麼無論喊什麼口號,把自己描繪成什麼形象,也終究逃脫不了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下場。就這點而言,太平天國似乎比清政府走得更遠。

1862年,正是太平天國戰火如火如荼,江南各地備受殘酷蹂躪時,遠在歐洲的馬克思在《中國記事》一文中,針對太平天國毫不留情地指出:“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不知道自己負有什麼使命。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對民眾說來比對老統治者們說來還要可怕。他們的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毫無建設性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顯然,太平軍給人的印象就是中國人想象中的凶神惡煞下凡。而這種凶神惡煞只是在中國才可能有。它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參考文獻:

1.陸林深 陸巖:《晉陵樟村陸氏宗譜》,江蘇常州:繼述堂藏版,2004.

2.史明康 史仁康:《中村橋史氏宗譜·字卷》,江蘇常州:慶傳堂藏版,2009.

3.史林泉 史國南:《禮嘉橋史氏宗譜·慶字卷》,江蘇常州:慶傳堂藏版,2010.

4.胡海興 胡細苟:《安定胡氏宗譜·大字卷》,江蘇常州:大雅堂藏版,2016.

5.莊小虎 莊元英《毗陵莊氏族譜·第一部》江蘇常州:濟美堂藏版,2008.

6.馮龍昌 馮志嶽《武進餘巷馮氏宗譜·第一卷》,江蘇常州:倫正堂藏版,2008.

7.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

作者簡介:陸巖,文史學者,常州地方宗譜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