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行鄉淚一封書,一代詩魔初露崢嶸

一代詩仙李白病逝當塗十年後,在河南的新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姓白,他爺爺從《中庸》中找了個句子: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希望他的孫子可以成為謙謙君子,同時也希望他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等到自己的天命所歸。應該說,古人常說名者命也,誠不我欺啊,你看李白,字太白,太白是長庚星,也就是啟明星,可不就是一生忙於奔波嗎?而白居易呢?在中晚唐那種藩鎮割據,戰亂連年的社會,白居易其實算是平平安安的過了一生,雖然也有抑鬱不達的時候,但總的來說也算是平安順遂了,最後以刑部尚書致仕,雖然只是半俸,但也夠他安樂養老了。

數行鄉淚一封書,一代詩魔初露崢嶸

額,扯遠了,這個小時候的白居易我們就叫他小白吧,他祖父和父親都是科舉出身,他祖父歷任鹿邑縣尉、酸莊縣縣令、鞏縣縣令等職,而他的父親當時擔任兵曹參軍,差不多八品官,官不大,但事情多,常年

奔波,以至於到四十一歲才娶妻生子,額,他娶的媳婦15歲,姓陳,也就是白居易他娘了,算一算他母親比他大概也就大了18歲左右,她也是讀書人家的孩子,所以從小也是識文斷字的,甚至可以說白家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就是他們的母親陳氏。

白居易從小就表現出了與文字間的驚人淵源,她六七個月的時候就在乳母的指引下認識了“之”"無"二字,這讓他們全家人都欣喜異常,尤其是賜他姓名的爺爺白鍠,但高興沒多久,一歲半的時候,他就病逝於長安了,到了白居易五歲的時候,他母親為他請了當地最好的啟蒙先生,而小白也很爭氣,五六歲就開始嘗試作詩,到了九歲的時候就對聲韻瞭如指掌,揚名鄉里了。而這一年,他父親已經53歲了,做了徐州彭城縣令,他母親也被封潁川縣君,他們家的生活逐漸有了變化,但這變化卻不是安居樂業,而是東遷避難。

數行鄉淚一封書,一代詩魔初露崢嶸

主要原因是藩鎮勢力的日益猖獗,軍閥混戰、兵禍連年,硝煙逐漸瀰漫到新鄭附近,所以陳氏決定舉家東遷,但因為戰亂影響,幾年戰亂奔波白家的幾個孩子被打亂了,或在徐州、或在符離,而小白則被他母親送往越中的一位族叔家中寄養。

時年十二歲的白居易其實仍是半懂不懂的少兒,不太明白為什麼一家人要四分五裂遠隔異鄉,面對其他團圓的家庭,寄居的小白想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了, 但戰禍連連,十幾歲的小朋友也只好委屈的在夜晚淚灑枕蓆了。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在越中的小白每天讀書習字,熟悉音律,也會嘗試著寫詩,直到有一天,叔父的朋友來拜訪,說是準備去徐州,小白得知後,希望這位叔叔可以幫自己帶一封書信給家中,於是倉促之間一首略帶青澀但飽含感情的七絕就此呈現: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餘。

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


詩意其實簡單明瞭,說小白成日裡望鄉情切,但越中徐州相隔萬里實在是難以到達,今天幸好有這位叔叔幫忙,才有了這封飽含思念的家書代表我對親人的思念。

數行鄉淚一封書,一代詩魔初露崢嶸


這首詩其實不見得有多好,但在十五歲的筆下誕生仍是讓人覺得驚喜的,這是一位怎樣的天才啊,以此稚齡能寫出如此工整的七絕,且詩意明晰、文字質樸、情感動人,這位小才子的未來前途怕是不可限量的。

是的,十五歲的小白初露崢嶸便讓叔父及其朋友驚喜不已,而一年後在長安的另一首詩才真正的讓小白白居易在大唐帝國的國都揚名,繼李白、杜甫、王維後大唐詩壇的另一尊大神冉冉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