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張量:左手科技,右手地產

記者| 陶婷

在張量身上,實地和科技的標籤比富力集團更加矚目。如其父親張力所言,“他賺他的錢,我賺我的錢。他沒有說來接班,我也沒有計劃。”

在圈子裡沉浮十幾年,張量是投資多面手,也是實地集團領隊人。近不惑之年,擺在張量面前的,有實地債務壓頂的難題,也有還未實現的“地產蘋果公司”夢。

斜槓青年

22歲從加拿大歸國的張量,沒有進入富力麾下,而是當起了橫掃公關、互聯網、煤礦、地產、金融等諸多領域的“斜槓青年”。

當年,張量創辦恆量建設集團,擔任股東和董事,也就是後來的實地建設集團。此後幾年,張量陸續創辦電梯媒體飛沙、3D售樓諮詢平臺狙房網、普及中國、飲食集團等,不斷在各個領域試錯。

懷揣一腔熱血,張量終於從2012年開始真正走入大眾視野。

當年,父親張力旗下的“力量礦業”在香港上市。上市前,張力持有70.8%的股權,上市完成後,張力把控股權轉交給張量,後者成為力量礦業的實際控制人。

兩年後,張量將觸角伸向投資領域,成立了聚焦私募地產和私募股權的黑洞資本。

以2016年為分水嶺,此前張量和他的黑洞投資孵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握手金融、逗號便利店、狙房網、普及中國等都還是圍繞著房地產做文章。但走著走著,他投資風格有了微妙的變化,黑洞資本不再是地產業務的配角。

隨後幾年,黑洞資本投資了星客多快剪、Archiact、硅谷密探、夢想直播以及幣安等在內的20多家公司。孵化了小狗機器人、逗號科技、前沿劇場、袋鼠影業、桉樹IBC等30多家企業。

跨界玩法讓外界看到了張量對互聯網和科技的執念。

在共享經濟正當時的那幾年,張量也趕了一波熱潮,先是1.5億元跟投了優拜A輪融資,緊接著作為唯一投資方再次投資優拜1億元。同期,小藍單車也獲得了黑洞資本4億元的融資,成為張量在共享經濟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但隨著這兩家共享單車相繼倒閉,張量兩次投資的6.5億元難見成效。

除此之外,張量還於2017年從香港影人黃百鳴手裡買下連年虧損的天馬影視,剝離了天馬影視的院線業務,轉型影視綜藝製作,並更名為傳遞娛樂。沒過多久,傳遞娛樂以4.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內地影視綜藝圈新銳翹楚厚海文化及其附屬公司。

跨行轉型並不容易,當時外界對此次接盤並不看好。在如今國內影視行業蕭條的大背景下,張量也只能“靜候影視行業的春天再次到來”。

“我一直以來的投資邏輯就是如此,不要盲從,尊重自己的內心,大膽嘗試。” 張量曾評價自己,“創新過程中肯定會有犯錯,沒有犯錯的創新是不值得尊敬的。”

兜兜轉轉,張量還是懷揣對智慧科技的執著,迴歸地產主業,帶領實地朝“地產界的蘋果公司”進發。

“地產界的蘋果公司”

從廣東中山實地·中山璟湖揭開實地面紗,到“智慧社區”實地·常春藤捧紅實地名噪一時,張量和實地逐漸從富力集團的“關照”中走出,成為“業界黑馬”。

實地銷售額從2015年的14.6億飆升破百億,只花了一年。2017年又翻了一番達201億,擠進銷售排行前百之列。

高光的那幾年,張量帶著實地跑遍了全國,迅速在華南、華東、華北、華中、西南以及海南六大城市群鋪展聲勢,進入包括廣州、深圳、武漢、三亞、無錫、珠海、重慶、昆明等在內的幾十個城市。

如今“三道紅線”束縛下,房企日子愈發難過。在這之前,張量已經開始將實地推向資本市場。

今年5月,實地向港交所遞上招股書。順利的話,張量手上又將多一個除傳遞娛樂有限公司、腦洞科技有限公司和力量礦業能源有限公司外的實控上市平臺。

為推動上市進程,張量在去年4月就將原泰禾集團CFO李斌納入麾下,給了李斌實地集團CFO的職位,主要負責分管融資、資金、財務、稅務工作。在公司上市前,張量將之提拔為執行總裁。

實地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借款總額分別為119.82億元、117.71億元、126.57億元;淨資產負債比率在逐年下降,分別為3909%、533%、225%。截至去年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為35.8億元。

幾百頁的招股書鋪開了張量的資本版圖,也再次重申“智慧”二字。

如張量所言,“屬於科技地產的時代新篇章已經開啟,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依賴土地增值的日子已經結束了,進入到拼產品的階段。”

早在2017年,張量就請來了百度李明遠,想借力互聯網讓實地實現科技賦能。李明遠入職後,要求建立節點管理系統,加強對所有地產業務流程及員工的管控。但不到一年,李明遠便離開了實地。

張量並沒有放棄“地產+科技”的實踐模式,一面繼續尋找職業經理人加盟,一面打磨自己的產品。

去年年底張量又請來了原碧桂園江蘇區域總裁劉森峰,全面負責實地集團地產業務發展和日常經營管理。

近幾年,張量打造了集智能產品、數據分析、服務三位一體的SLS(Smart Life System)智慧人居系統。也推出了hachi delight智能物流機器人、智能微診室、hachi auto無人駕駛通勤車等產品。

去年8月,實地宣佈已經在實地·永川薔薇國際項目率先落地國內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卻引來不少質疑聲。

有業內人士認為,實地只不過是增加了幾個機器人來增加房子的賣點。實地畢竟不是專業高科技公司,真正要實現智慧人居,在短期內很難做到。

儘管智慧地產爭議猶存、前路仍艱,但不得不承認,張量還是有遠見的。就算沒有疫情倒逼,“科技+”一定是大勢所趨。

只不過,實現智慧科技賦能需要張量帶領團隊撥開迷霧明確方向。實地不缺吸引人才的能力,但留住人確實是張量需要補足的課題。

在衝刺港股IPO的關鍵時刻,實地內部依然人來人往。

今年8月中旬,實地集團營銷常務副總裁熊建生的離職把公司推上輿情高峰。儘管鴻坤地產原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張羽晴迅速“補位”,但在上市期間關鍵人員變動對公司而言並非好事。

劉森峰也被傳出離開實地的消息。8月末,劉森峰在微博上的一條“每個人本質上過的是一樣的日子,不一樣的是你的心在感受什麼”文字加一張和雪松產投管理層的合影,惹來外界猜疑。

劉森峰離職一事雖已闢謠,但處於上市關鍵期的實地也確實需要保證管理層穩定。

當初的“斜槓青年”即將步入人生不惑之年,挑戰更是來勢洶洶。留住人、上市敲鐘、穩住公司財務平衡,是當下擺在張量面前的三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