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評,古人的求職推薦信

大家是否還記得《軍師聯盟》裡的一個劇情,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去參加月旦評,結果被主持人楊修一頓狠批,司馬懿給弟弟撐腰,結果卻獲得了楊修的好評。是不是挺有戲劇感的,有種陪兄弟去相親,結果女方卻看上你了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你的大老闆和小老闆都在場,這簡直就是為司馬懿量身定做的專場推介會啊。

月旦評,古人的求職推薦信

月旦評,古人的求職推薦信

說起月旦評就無法避免曹操。他的月旦評是最出名的,“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有史書說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兩個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生活在和平時期,有治國安民之能,如果生活在戰爭時期,有定國安邦之力。事實證明曹操的確有這能力。

月旦評,古人的求職推薦信

那麼什麼是月旦評呢,為什麼那麼多人去參加月旦評呢?

月旦評,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常在每月初一發表,故稱“月旦評”或者“月旦品”。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月旦評的核心價值是對人、對物的準確而又客觀的評價。

曹操出仕前,為了得到許劭的好評準備了一堆好禮,但是許劭看不上(曹操出身不好,宦官之家)。曹操哪是講道理的人,一生氣就要打許劭(有的說是要放火燒房子),許劭被逼無奈說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才滿意離去。“月旦評”絕對可以滿足天下讀書人以文章進,起自布衣,蔚為卿相的終極夢想。讀天下之文章,評天下之君子,讀的是文章,品的則是氣度格局。“月旦評”是給文人才華展現的一個舞臺,給文人出仕成名的希望。正是這個品評令曹操得以出仕,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開始了從都尉一步步達到權力巔峰的光輝人生。

月旦評,古人的求職推薦信

月旦評的核心價值在於“準確而又客觀的評價",要求評論者具有能準確評價他人的能力同時又要客觀公平,缺一不可。古代不像現在能從多種途徑多方面的瞭解一個人,所以在一個月內對一個人,甚至不曾見面的一個人做出評論,很難全面準確。更何況人都是有喜愛憎恨的,做出公平公正的評論很難。同時代的祖納和王隱都認為一個月內便行褒貶,實在太過草率 。梅陶更稱:“月旦,私法也”。諸葛恪《與丞相陸遜書》:“自漢末以來,中國士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於禍...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葛洪更認為“月旦評”是結黨營私的表現。

月旦評,古人的求職推薦信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主要是當時的人才選拔機制出了問題。兩漢時的選拔機制主要有察舉和徵召。察舉即推舉,是一種基層向高層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漢武帝令地方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孝是孝順父母,廉是辦事廉正),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西漢時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為推薦標準,東漢初重孝廉;但發展到東漢後期,門第族望成為選舉的依據,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發展形成並發展起來,他們壟斷了官職,阻斷了人才的流動。普通人入仕、上升的渠道受阻,這也是月旦評存在和出名的原因。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司馬懿的小老闆曹丕才採納陳群的九品中正制。雖然我們覺得九品中正制有很多問題,但當時的確解決了人才選拔、上升渠道阻塞的問題。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從兩漢的察舉,到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後的科舉制度,創立初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後期出現了各種問題,說白了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是執行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