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全獎背後:十多場美國教授的面試轟炸

背景:

學校:復旦大學

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GPA:3.7+

推薦信:三封海外推薦信

科研:一段校內科研,兩段海外科研(一篇一作paper,一篇N作workshop)

目前ECE PhD Offer:CMU / Duke / UMich / VT / NEU


雖然出國讀書的想法在大一入學時就有,但因為當時被調劑到核技術專業,所以大一上學期一直在忙著刷績點轉專業。在大一下學期成功轉到微電子之後,就簽約了GGU。不過整個大一學年都沒有幹過和申請沾邊的事情。

進入大二之後,算是真正接觸微電子的專業。當時AI芯片也剛剛火熱起來,所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就把研究方向暫定為deep learning acceleration。於是,在大二寒假的時候就先加入了一個本校老師的實驗室,接觸了一些機器學習的知識。但因為大一下學期轉專業之後有所懈怠,GPA有所下滑,大二還是以績點為主。中間順帶考了兩次Tofel,但成績不是很理想。在大二暑假,加入了本校另一位老師專門做深度學習加速的實驗室,算是正式開始自己的科研之旅。這位老師也是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業內也很有名氣,因而最後推薦信用的是他海外的郵箱。

大三開始,我將重心從課程轉到科研與英語考試中。由於一些原因,大三寒假去了Dartmouth做了有關HCI的“科研”。與其說是“科研”,不如說是搬磚。因為intern去做的東西也缺乏自主創新性,基本都是非常底層的engineering的工作,意義不大。雖然當時做得有些不開心,但還算比較認真地做了。可因為復旦最多延遲兩週註冊,我和另一位同學在那隻待了一個多月就早早回來,沒有follow完整個PJ。後來感覺,可能也是因為這些種種原因,收我們的老師有些不愉快。另一位同學沒跟他要到推薦信。最後發表的論文也沒有像之前承諾的那樣帶上我們名字。而且後來通過一些渠道瞭解到,我要到的推薦信裡有一些negative的評價。說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但好在另兩位老師應該給了較強的推薦,也沒有“全聚德”。總之,對於這個海外科研項目,我個人不是很推薦。

大三暑假去Duke暑研算是一段又happy又有收穫的經歷了。收我的老闆和我在復旦的老闆認識,套磁郵件忘記附上簡歷竟然都要我了。暑假進組之前就已經確定了要做的topic,所以去了之後按照老師和學長學姐的指導也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最終中了一篇一作,掛名了一篇workshop。也順利拿到duke的offer。因為老闆和方向都很好,我也決定放棄CMU去Duke繼續我的PhD生活。

大四上學期從美國回來之後,考完GRE之後就開始正式進入申請季。其實最累的就是套磁吧。套磁這東西比較玄學。因為現在套磁趨勢越來越兇猛,老師也都心知肚明。套磁有沒有用真的靠運氣。所以大家就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去做就好。我當時給感興趣的學校的九十多位老師發了郵件,根據回覆情況確定了school list。從提交申請前到現在前前後後經歷了十多場面試吧。有面了但最後我沒申的,有面了多次但是現在沒消息的,有面瞭然後發offer的,有提交申請前套磁回覆一直積極但提交之後就沒聲然後拒了的,有套磁回覆消極但最後問我為啥沒申請他的,也有沒面直接發offer的….所以老師都是過來人,大家也不要把賭注全下在套磁上吧。

寫這篇申請日誌的時候,還有一半學校沒消息。之前有老師跟我說因為疫情影響,有些學校delay了decision的時間。所以還沒有理想offer的同學放平心態,一切都會好的。

最後感謝GGU這近三年來的指導。特別感謝諮詢師姐姐的耐心指導以及mentor(MIT EECS博士畢業)的幫助!在自我懈怠的時候,GGU總能用一個個優秀的事例激勵自己;在自己迷茫無措的時候,GGU總又能給我精準靠譜的指導!

祝大家一切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