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極低,託福93,有夢校,還有獎學金

BG:

GPA很低,不能說

TOEFL:93

GRE:319

Offer:

UIUC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YU M.S. in Management and System

BU cis

NEU is

Rochester ece

NYU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Urban Science and Informatics(最終選擇)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with 4萬5獎學金


我在三維都沒有達標的情況下,轉專業申請還能有這種申請結果,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首先是選校方面,我的想法是首先最好對未來有個初略的打算,再此基礎上名校+合適的專業同樣重要。因為我目標回國,所以對於我來說,就讀學校的國內名氣和世界排名就比較重要了。對於想要留美轉碼的同學來說,可能選擇一個較好的地理位置,方便的實習政策是更為重要的。【專業選擇方面】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想從事大數據相關的專業,結合我本科ee的背景,最終我的選擇是主申信息管理專業,這個專業在美國不同於國內,國內大多數是在圖書館學院下開設的,在美國則是在信息學院,商學院,工學院皆有開設。mis專業結合了計算機和數據分析的知識,學的課程也是跨學科、較靈活的,錄取bar又相對於火熱專業cs,ba,ds相對較低。在我的硬性成績已成定局的情況下,mis專業對於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關於GT的準備,當然是越早越好。一旦明確了出國的目標,那最早可以開始準備的就是託福和GRE了。託福這塊兒我個人是在大一就考了一次,然後在考完GRE後,因為成績過期了所以又考了第二次。個人的感覺是,相比於GRE的閱讀和寫作,託福的閱讀和寫作過於模版化了(雖然我的寫作並沒有特別高)。所以我感覺先去準備GRE然後轉過頭準備託福可能會更輕鬆一些,至少託福的閱讀和寫作的壓力就幾乎沒有了。GRE的準備最重要的就是背單詞和刷題要並行。從提升做題準確率角度講,個人感覺單純的背單詞效率並不是很高,甚至不如專門刷題,然後再去整理不會的單詞提升的快,因為Verbal畢竟還是有題庫,所以還是會有高頻詞這一說的。刷的題多了,考場上見到原題的情況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當在過了GRE這一關後,託福的閱讀就沒有什麼需要準備的了,唯一要注意的是做題時細心一點就好。聽力和口語最注重的同樣是要多練習,尤其是口語,有條件的話一定要以能夠“大聲的說出來”的方式去練習,切忌心裡默唸一遍感覺OK就過了,真正的讀出來,和心裡默默的讀出來,差別是巨大的。另外切記切記,這兩個考試務必速戰速決,尤其是GRE,絕對不要拉長戰線,建議集中爆破,在大三上結束之前搞定最好。

對於硬性成績不足的申請者,相關實習和科研就尤其重要了。實習最好能在國際上知名的公司實習,並能得到相關領導的推薦信。科研方面首選能參加一段國外學校的暑期科研,並在科研中產出一定的成果獲得推薦信。我在實習方面有在top國企過兩段產品實習並收穫領導推薦信,在ai獨角獸公司也有一段產品經理實習。在科研方面我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帝國理工學院暑期科研項目,並獲得帶隊老師的推薦信。我相信我的實習和科研對我的申請結果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最後說說世畢盟對我的幫助。世畢盟的申請制度我覺得非常適合多專業混申的同學。我在申請中申請了mis , ece, cs以及統計四個專業。在我的背景單一的情況下,申請多個專業的時候,文書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我也深知團隊老師的辛苦和工作量。另外,世畢盟特有的mentor制度也非常有用,邀請已經就讀於名校的學長學姐作為mentor,可以給你在選校,文書上給予更為專業的指導。在溝通的過程中,mentor的專業分析讓我的文書能夠一針見血的表達我的想法。尤其是mentor細化到每個單詞的用法,語法的使用幫我提出修改建議,以及高效的工作效率讓我非常滿意。基本上每一版本的文書,我修改好發過去,mentor第二天就能將反饋情況發給我。培訓師在申請的諸多項目裡都很認真的幫我修改文書,有的時候晚上我聯繫團隊老師發消息,晚上12點多團隊老師也會回覆我。在申請過程中也都能幫我提前提交申請,沒有出現壓著ddl的情況。整個過程也都是全程透明的,我看得到每一個項目提交的網申情況以及文書。這種省事但是又能夠把控整個申請流程的過程,也讓我非常的有安全感。

關於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我的建議就是,大家儘可能申請的時候還是不要像我一樣申請多個專業,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工作量以及文書細節化的修改調整是一件非常耗費心力的事情。然後就是成績一定要重視起來,語言要儘早考出來,不要拖到最後申請季的時候還在考語言。最後祝大家在申請季乘風破浪順利拿到自己想要拿到的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