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评,古人的求职推荐信

大家是否还记得《军师联盟》里的一个剧情,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去参加月旦评,结果被主持人杨修一顿狠批,司马懿给弟弟撑腰,结果却获得了杨修的好评。是不是挺有戏剧感的,有种陪兄弟去相亲,结果女方却看上你了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你的大老板和小老板都在场,这简直就是为司马懿量身定做的专场推介会啊。

月旦评,古人的求职推荐信

月旦评,古人的求职推荐信

说起月旦评就无法避免曹操。他的月旦评是最出名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史书说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两个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生活在和平时期,有治国安民之能,如果生活在战争时期,有定国安邦之力。事实证明曹操的确有这能力。

月旦评,古人的求职推荐信

那么什么是月旦评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参加月旦评呢?

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月旦评的核心价值是对人、对物的准确而又客观的评价。

曹操出仕前,为了得到许劭的好评准备了一堆好礼,但是许劭看不上(曹操出身不好,宦官之家)。曹操哪是讲道理的人,一生气就要打许劭(有的说是要放火烧房子),许劭被逼无奈说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才满意离去。“月旦评”绝对可以满足天下读书人以文章进,起自布衣,蔚为卿相的终极梦想。读天下之文章,评天下之君子,读的是文章,品的则是气度格局。“月旦评”是给文人才华展现的一个舞台,给文人出仕成名的希望。正是这个品评令曹操得以出仕,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开始了从都尉一步步达到权力巅峰的光辉人生。

月旦评,古人的求职推荐信

月旦评的核心价值在于“准确而又客观的评价",要求评论者具有能准确评价他人的能力同时又要客观公平,缺一不可。古代不像现在能从多种途径多方面的了解一个人,所以在一个月内对一个人,甚至不曾见面的一个人做出评论,很难全面准确。更何况人都是有喜爱憎恨的,做出公平公正的评论很难。同时代的祖纳和王隐都认为一个月内便行褒贬,实在太过草率 。梅陶更称:“月旦,私法也”。诸葛恪《与丞相陆逊书》:“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葛洪更认为“月旦评”是结党营私的表现。

月旦评,古人的求职推荐信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主要是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出了问题。两汉时的选拔机制主要有察举和征召。察举即推举,是一种基层向高层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武帝令地方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他们垄断了官职,阻断了人才的流动。普通人入仕、上升的渠道受阻,这也是月旦评存在和出名的原因。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司马懿的小老板曹丕才采纳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虽然我们觉得九品中正制有很多问题,但当时的确解决了人才选拔、上升渠道阻塞的问题。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从两汉的察举,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创立初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期出现了各种问题,说白了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是执行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