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做一個有危機感的大學教師

新學期,做一個有危機感的大學教師

新學期,做一個有危機感的大學教師

來源 | 陶濤老師科學網博客

編輯 | 學術君


01


危險往往和機會並肩而行。


網絡熱文《人到中年,職場半坡》,裡面講了三個中年人的職場故事。


方勇,高德地圖一個部門的負責人,由於公司被某業內大佬併購後組織架構調整。這原本是好事,就好像你原來一直在某學院工作,現在教育部批准將學院變成大學了,你應該歡欣鼓舞才對。但是,他負責的團隊被併到另一個部門。


在新的部門,接收部門的頭兒明確表示不歡迎他,他被實質架空。他的下屬辦公區還是圍著他的辦公室,可是已經不向他彙報工作了。他也不敢主動親近下屬,氣氛緊張而微妙。這就好像突然停了某老師上課的權利,沒有任何解釋說明。想想現在,方勇感到後悔,2015年,滴滴曾經找過他,開出不錯的職位和薪水,被他拒絕了。一個月後,方勇主動辭職。這年他39歲,成為職場中失意的中年人。


張思宏,戴爾亞太區前銷售總監,在IT行業被互聯網衝擊的時候,他也裁過人,其中包括1名40多歲的、在戴爾呆了8年的中層管理者。IT行業不景氣後,張思宏從戴爾跳槽到了亞馬遜。但不久他就意識到,在中國大陸本土公司的夾擊下,外企整體在中國市場都出現了水土不服,包括亞馬遜。之後,46歲的張思宏從亞馬遜跳槽到了民營企業樂視控股。不久,樂視危機爆發,張思宏鎩羽而歸。


張翀(chong),曾在華為和銀行工作。在銀行工作的9年間,他的職級只升了1級半張翀研究的領域是數據分析,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興起的時代,他成了獵頭搶奪的緊俏人才。35歲前夕,張翀下定決心去互聯網公司拼一拼。他從銀行辭職,跳槽到京東金融,成為成功切換跑道的中年人。


02


價值的大小,自己說了算。我把這幾個故事告訴一位大學教師,並且問,“你有什麼感覺?”他說,“離我們很遙遠啊!”是啊,離我們很遙遠,這些最近的、鮮活的、實際的例子卻離我們很遙遠。當你覺得離危險很遙遠的時候,那麼同時,你離機會也很遙遠。


大學教師在不在職場呢?有人說在,有人說不在。大學教師的職業屬性和一般的公司職員不同,公司職員完成既定的工作,完成得不好,老闆要罵;完成得好,往往會有實質的獎勵。大學教師則不同,教學、科研本質上沒有什麼絕對的好與壞,有時候一兩年也看不出什麼起色。特別是教學,歸根結底是一項良心活,全靠良心去付出。做得不好,校長不會罵你;做得好,校長也不會誇你。


大學教師的工作屬性是溫水煮青蛙,沒有嚴格的溫度調控機制。慢慢地,慢慢地,你就乏了。有人會說,這多好啊,沒有壓力,不要疲於奔命。以至於一些老師只是上課來一下學校,上完課就跑路,一個學期都來不了辦公室幾次,甚至也沒有辦公室,基本是孤獨的行者。


是的,這種適度寬鬆的管理環境,有利於創新和培養人才,但是也使得有些大學教師失去了方向和幹勁,發現不了自身價值。很多大學教師都抱怨,工資低,工資太低了。我倒不這麼看,某階段某職業的工資,可能有不合理的因素,但是基本反映了你的社會價值。為什麼大學教師的工資低呢?因為你的社會價值低。


舉例來說,一位講師只教學不科研,她每月工資是6000元。為什麼用“她”,這實際上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週兩次課,一個月八次課,每次課750元,這不能算低工資了。有人會反駁,你這樣算,太無恥了!但是對不起,這就是社會價值的體現。如果在現有規模上,教師的崗位數減少一半,一半的人幹了全體人的活,那自然理論上,教師的工資自動翻一番。可實際呢?大學教師隊伍人數越來越多呀!再者,一個課程,全國只有你一人能講,那就成了稀罕物件了,你出一個慕課,大家爭相學習,價格自然又不同了。一些大學數學老師,在學校講課100元一小時,出去講課1000元一小時,為什麼?同樣是社會價值不同嘛!


大學教師的價值怎麼提升?一曰,增加附加價值;二曰,確定替換價值;三曰,展示成長價值。為什麼你的工資低?因為你除了教幾節課,做一顆螺絲釘,你不會做其他事情,即沒有附加價值,你憑什麼高工資呢?什麼叫附加價值?就是除了大學課堂上的教學,你還會科研,還能帶研究生,還能帶博士生,還能寫文章,還能出去授課,這時候你的價值自然提高了。


什麼叫替換價值?前些日子,單位有一位青年教師離職了。結果這個事情過去很久,連個響都聽不到,為什麼?因為這位青年教師不重要嘛!走了就走了,對組織沒有任何影響,地球照轉。誰都可以被替代,只是一時半會兒,這個替代價值有多大的問題。你教的課,可以被替代;你做的科研,可以被替代;你做的服務,可以被替代——你的工資就高不了。


什麼叫成長價值?來校二十年,你還是講師,當然這肯定有具體原因,沒有任何批評的意思,但是你已經停止成長了,你沒有成長價值。相反,你從講師,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你會發現,你的工資越來越高,這是很自然的道理。現實中,也有海歸,回來直接聘為教授,工資也高,這無可厚非。但是幾年一看,你就會發現,成長的價值充分展現。有的海歸以教授、博導為基礎,已經成長為青千、優青或傑青。有的還是當初那個教授頭銜,毫無作為,這當然也是有具體原因。大家對前一種教師佩服有佳,對後一種教師往往不予置評。道理很簡單,誰拒絕成長,價值就會拒絕誰。


03


危與機的轉化中,你能提前做什麼?


假使生活拋棄了大學教師,某一天你突然失業了,因為這不是天方夜譚,讀大學的人數是有可能減少的,高校教師越來越多,非升即走。即使你貴為長江學者,不也是一夜之間翻個底朝天嘛?北京大學不要你,南京大學不要你,上海某大學也不要你呀!


做好職業規劃,更要做好生活規劃。這裡的規劃,不是說明天做什麼,也不限於下學期帶什麼課,而是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以一生作為時間軸,以社會價值為導向,不斷提升自己的一個規劃和路線圖。


當個35歲只會在收費站收費的工作人員向領導哭訴:“我除了收費,啥也不會啊!”這難道還不能警醒你嗎?我們正在迎接一個長壽時代,從我們這一代開始,人生百年很可能成為常態。這種情況下,35歲,不是半坡,而只是人生的1/3。除了職業規劃,其實你還可以規劃一下退休生活,讓退休生活也充實起來,不然身體一下子鬆下來,身體會垮。


成為一個有趣的多面手。四十不惑,以前我的理解是,四十歲的時候,就沒什麼疑惑了,因為人生百態,該知道的,我都知道了。但是現在,我不是這麼理解的,四十不惑,說的是,到了四十,你不瞭解的,你也不想去了解,我只知道我知道的,對於未知的海洋,我已經見怪不怪。但是在現今時代,一門手藝、一個技術要通吃一輩子的事情,已經幾乎不太可能。


如果一個老教授的課堂,十幾年的教學內容絲毫不變,每次到了那個知識點,老教授都會講一個固定的冷笑話,這是一件多麼無趣的事情。如果教師能夠不斷成長呢?教師講課,既要“照著講”,也要“接著講”。“照著講”即按照學科的思想和特點,闡述必要的教學內容;“接著講”即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內容和引入前沿發展。


教師本人也應該成為多面手,多向年輕人學習,發展橫向技能。

教師的主業是教學與科研,但是教師同時也要是一個雜家,如果你的課堂具有必要的幽默和藝術氣息,那對學生的感染力肯定成倍增加。相反,如果只是單一的知識灌輸,講著講著,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睡覺。未來是個技能跨界的時代,懂專業又會寫作,就能做自媒體。未來的機會,肯定來自你我的想象和邏輯之外。


儲備一項離開單位也能生存的能力。組織不一定會拋棄你,時代也不一定會拋棄你,但是你自己放棄了成長,就註定會直接地或間接地被拋棄,這是必然。


生存能力不一定指掙錢能力,也可以是一種生存的意識或技能。比如當年北大、清華和南開流落西南,很多教授生活拮据,有的靠賣字畫,有的靠刻章,關鍵的時候,這就是你的生存能力。在我們這個時代,倒不一定需要你有CEO的管理才能,也不需要你有CFO的理財能力,但是需要你有一點管理的思維和商業的頭腦。否則會與商業時代脫節了。


離開單位也能生存的能力往往和你現在的愛好和兼職緊密相關。比如我是大學教師,我喜歡唱歌畫畫,那唱歌畫畫可能就是你以後的生存能力。你自己能寫作,說不定就打開了知識分享時代的大門;你自己做諮詢,說不定就打開了專業諮詢服務的大門。


有能力,並不代表你要跳槽;沒有被淘汰,並不代表你很優秀。做一個具有危機感的大學教師,就是時時自省,不斷進步,這會使你更加自信,更好地認識你自己,而不是惶惶不可終日。


畢竟危機感只是孫悟空的緊箍咒,不是囚犯的手銬和腳鐐。


本文來源:陶濤老師科學網博客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