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萌新的心理建設

體制內萌新的心理建設

每年選調、公務員、事業單位都會有大量新鮮力量加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方出校門的大學生,這些體制內“萌新”們在角色轉變的過程中,適當做好心理建設,對未來的路十分有必要。

體制內工作只是工作的一種

士農工商、學而優則仕,讓部分家庭覺得大學畢業後進入體制內是進入了更高的階層,是一個可以向親戚朋友炫耀的資本,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體制內“萌新”的思想,進而讓他們對自己的定位產生錯覺。

體制內的同志也只是社會大機器螺絲釘的一種,上車買票吃飯付錢一樣不會少,有時甚至因為你公務員的身份,一些場合反而不太適合前往。

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曾經某次培訓,中央某部某局的一位處長授課,提到一段他自己的經歷,大學畢業後到了某省委組織部工作,加班是常態,十分辛苦。後來有機會進入中央某部,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來到了大機關加班應該不會存在了,後來才發現,只要你想做出成績證明自己,加班在體制內無論在哪個單位都會存在,為了一份材料,吃住在單位幾天的情況也出現過。

所以體制內加班上到中央下到地方都一樣,而且還沒有加班費!進入了體制內以後,但凡有點事業追求的,你就要做好加班吃苦的準備。

體制內沒有那麼多的指點江山

大家進入體制內以後,初期起碼三年內(提拔副科年限至少要三年),做的大量工作都是基礎性的工作。但其實更多的情況是,提拔了副科以後所做的絕大部分工作也還是基礎性工作。在會議室裡激昂慷慨拍案定奪,其實是沒有的事,決策的事都由上層來做,下面開的會更多的是研究如何貫徹落實上級決策。

以前經常要到省廳彙報工作,縣區直單位正科級的幹部在縣裡已經算領導了,但在省廳裡的科長,很多複印材料、端茶倒水的活還得幹不少。

體制內要學會控制情緒

很多體制內“萌新”都是剛從校園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家庭,體制內規則從小耳濡目染,有時候遇事情緒可能就會控制不好。

單位一個人才引進的研究生,重點大學碩士、專業與單位對口、年輕,條件哪哪看都是讓人流口水,但是進來已經6年了,反而被“發配”到了山區小鎮的二層機構任個副職,且是沒有級別的二層機構。通過與他為數不多的幾次接觸分析,應該就是吃虧在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上。

例如,會上他提出的一條建議,領導委婉的否決了,但是他覺得這是他專業,領導是錯的,便當場與領導爭論。其實他的意見很好,只是沒有將鄉鎮的現實狀況和人員素質考慮進去。

又例如,在辦公室裡討論業務,一些非專業的同事,關於某個問題請教了他多次仍不能完全掌握,於是他就表示出不耐煩,對辦公室裡的一些老同志也不例外。反覆多次以後,不出所料被放到了鄉鎮二層單位。本來這個其實也不算鄉鎮,應該是城郊鄉鎮,生活還是很便利的。

但這位仁兄,去了沒多久就開始滿腹牢騷,“和我同批進來的研究生,個個都在城區,憑什麼我就要在鄉鎮”“他們基本都是各個局的骨幹甚至機關科室負責人了,憑什麼我一個研究生在鄉鎮打雜”……最終,他把自己作去了山區小鎮裡面,多少讓人感到惋惜。

情緒控制是情商的重要部分,能力過人,也要通過情商為自己爭取搭建施展的平臺。

要正確看待體制內的關係

所謂的關係,就是人們常說的體制內的同志“上面有人”、是官二代、是富二代等等。誠然有時候這類人比沒有背景的人進步的速度會快一些,但我們也要客觀分析,不能讓這些事情挫敗了作為體制內信任的積極性。

其實這類關係戶客觀上來說,普遍比一般家庭的人,能力更強水平更高,只要他不是紈絝子弟。一個從小對體制內規則耳濡目染的人,與你一起通過統一考試招錄進來,先天裝備比你強,進步快不正常嗎?

更多的時候,“萌新”們應該是從這些人身上去汲取提升能力的養分,從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應急應變上看有沒有自己可以學的地方,而不是隻盯著他被提拔了這一個點上。

#職場達人說##體制內晉升寶典##公務員##事業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