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去年年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能上不能下,幹多幹少一個樣的用人體制,率先進行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效果如何?這幾天,南海新區將一季度各部門和人員績效考核結果進行了公示。

「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面對改革後的第一次大考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憂。來自黨群和人力資源部的楊麗,被評上了部門優秀員工。

威海南海新區黨群和人力資源部專員楊麗說:“我本人是在改革之前是體制之外,沒有編制,通過這樣一次改革,我現在納入到這個團隊當中,從身份上、待遇上和大家是一樣的。”

而原本在體制內的經濟發展局主管楊同林,則排在了部門最末位。按照新考核辦法,這個名次跟第一名相比,一季度績效考核工資係數相差足有1.5倍。

「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威海南海新區經濟發展局主管楊同林說:“可能剛來新部門,對一些流程工作不太熟悉,自己面子上也過不去。這也是對自己一個鞭策,等第二季度來更好地學習。”

不僅打破體制同臺競爭,就連部門與部門之間很多要職也大換血。楊同林所在的經濟發展局,局長王書武來自原先的行政審批局,這位新局長想在發展第一線鍛鍊自己。

「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威海南海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王書武說:“能上能下,沒有這個心態你就很難適應這次改革,你這個部門所有的人都優秀,但是優秀之中,還必須得有需要改進的,必須自我加壓。”

「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然而,即使到了領導崗位,也不意味著有了“鐵飯碗”。南海新區這次改革,改變幹部任用方式,一律憑實績論英雄,三年一聘,考核不達標位子就不保。

威海南海新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姜進軍說:“原有體制內的幹部全部實行檔案封存,全部聘到我們現在的崗位上,三年之後大家又要重新起立,重新競聘,這樣就不會在每個崗位形成人員固化的心態,大家始終有一種危機感在這裡工作。”

壓力當前,有上有下,有進也有退。南海新區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科長隋鎔澤就選擇了放棄,被分流到街道工作。“主要考慮就是自己編制問題、身份問題,不想放棄這個編制,所以就選擇不參加改革。薪酬方面肯定會有落差,但是既然選擇編制的話,有心理準備。”隋鎔澤說。

在南海新區這次改革中,有6名幹部在全員崗位聘任過程中被淘汰出局,20多名幹部放棄改革機會被分流到鄉鎮和街道。人員優化配置的同時,為了更好地聚焦主責主業,南海新區還組建了八個專業招商局,實行招商任務同臺競爭。

姜進軍說:“我們現在改的這種既得利益,就是大家傳統心態,一定要把這種心態改掉 ,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往下走。”

「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這是改革後晚上10點的南海新區管委會大樓,很多人都還在加班忙綠,要把疫情延誤的發展進度搶回來。

威海南海新區黨群和人力資源部副部長王銳說:“這次改革好像是為我們開發區裝上了一臺發動機,我們通過目標績效的制定,我們考核體系的搭建以及我們薪酬體系的掛鉤,通過這三個環節形成一個三駕馬車共駕齊驅的局面,通過這三駕馬車形成一個封閉的閉環,去推動我們開發區整體改革活力的釋放。”

「改革攻堅在行動」威海南海新區:打破“鐵飯碗”激發新動能

閃電時評:用好分配指揮棒 推進市場化改革

國企改革和開發區改革都是省委確定的重點改革攻堅任務,這兩項改革有著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市場化方向。市場機制的核心是價格機制,用於衡量勞動的價格和價值,就是收入分配。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來說,收入分配幾乎是最靈敏的指揮棒,決定著勞動者的流動方向。

用好分配指揮棒,就要打破與市場機制脫鉤的“鐵飯碗”。改革就是要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以崗定酬,做到崗變薪變、同工同酬!同時,在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中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形成完善的考核、獎懲和退出機制。

用好分配指揮棒,就要優化薪酬結構,簡化工資項目,尤其要簡化因身份不同而形成的項目差別,加大績效薪酬在薪酬總額中的比重,逐步建立工資水平市場對標機制,堅決打破平均主義。

用好分配指揮棒,就要加大對核心人才和關鍵崗位的激勵力度。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分配機制,探索試行項目工資、協議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推動各類園區聚焦主責主業。

閃電新聞記者 李振利 陶曉東 單大偉 通訊員 威海臺 戚冬偉 王浩 威海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