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街亭之戰”始末

蜀漢與曹魏的街亭一役,是諸葛亮首次北伐過程中至關全局的一步,可他偏偏啟用了名不見經傳的馬謖,究其原因是為什麼呢?他又為何不用趙雲、魏延、姜維等人呢?

話說“街亭之戰”始末


請觀我道來:

諸葛亮能看出魏延存有謀逆之心,以至於在死後利用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輕鬆解決了魏延之禍,使得蜀漢政權在內訌中沒有受到損傷;卻看不出馬謖空有其表而無其實的浮誇本質,重用馬謖以至於在第一次北伐時,喪失了街亭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目標,使得後續計劃難以實現,導致無功而返的遺憾。

其實諸葛亮如果要是用魏延無論是守街亭還是在箕谷作為疑兵來吸引曹真大軍都是可以勝任的,最起碼不致落敗。但在《三國志》中有這麼一句話來總結魏延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諸葛亮也確實看出了魏延包藏禍心,而平時也自嘆懷才不遇,所以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然而他又性情矜高。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就讓魏延奪得頭功,使他威望一時,這樣的魏延是不適合諸葛亮管理的,故魏延不能用。

話說“街亭之戰”始末


之所以不用姜、趙,而用馬謖的原因

1.夷陵之戰的失敗導致蜀漢政權人才盡失,作為從劉備在落魄之時就早已跟隨的趙雲絕對是繼關、張之後最有分量也最適合作為疑兵在箕谷吸引曹魏主力的候選人。況連劉備都說“子龍一身是膽”,這也是諸葛亮能夠使人盡其才的表現。

姜維的歸附是在諸葛亮攻祁山時,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漢的降將,在沒有完全瞭解姜維其人的時候,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是不會用他擔任守護街亭的重任的。

2.《三國志》記載:越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由此可見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的才華,還有之前在諸葛亮準備出兵征伐南方夷越的時候與馬謖有過一段談話:“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意思是我們一起謀劃多年,你有什麼好計劃嗎?於是馬謖為諸葛亮提出了收服夷越要採取恩威並用、以德服人的戰略方針才能達到南方長治久安。

話說“街亭之戰”始末


以上的兩段敘述足可說明,諸葛亮是想把馬謖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所以在街亭守衛戰中諸葛亮力排眾議委任馬謖。在諸葛亮看來街亭守衛戰沒有什麼難度可言,其一曹真的主力被趙雲所吸引;其二這次的街亭之戰又是令曹魏方面猝不及防,以有心算無心,以強盛之師待疲勞之師。所以這次的勝算是無容置疑的,用馬謖不僅可以檢驗他的實戰能力,還可以提升他的影響力,為以後接任自己打下基礎。

馬謖的“不可大用”,讓諸葛亮北伐計劃完全落空

諸葛亮首次伐魏的大致計劃就是乘曹丕剛死,曹睿即位而立足未穩,再加上孫權又陳兵長江與曹魏劍拔弩張之際,搶在曹魏未發動之前猝不及防的攻佔隴右地區,聯合周邊戎族部落逐步蠶食關中,穩步向長安推進。這和他當初在隆中時提出“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戰略是不相悖的,王夫之的《讀通鑑論》中也有過類似觀點。

戰略是穩妥的,而在戰術規劃中也是符合孫子兵法的精要: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趙雲的疑兵和諸葛亮的祁山大軍其實都可以說成是正兵,是做樣子給曹魏看的,真正的奇兵則是馬謖的街亭部隊。

話說“街亭之戰”始末


雖然如此,趙雲和馬謖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保障諸葛亮大軍的後方安全與糧草供應,隨著街亭的失守,所有的計劃變得再無意義,諸葛亮不得不退守漢中。

劉備有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其實分析馬謖為人,他與趙括有著共同之處

藺相如說到: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雖然史書記載有關馬謖的資料並不多,但觀趙括的失敗就不難看出馬謖的結局,他們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的做法讓人深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