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八旗兵是清朝立國的根本,清帝國坐擁萬里江山之後,八旗兵就成了國家的鐵桿莊稼,如果被抬了旗,絕對不亞於現在考上了公務員。不過隨著清帝國的海晏河清歌舞昇平,原本所向無敵的八旗士兵開始變得嬌慣起來,到了三藩之亂,就必須要依靠綠營兵作戰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八旗兵甲冑

1842年,距離大清鐵騎入關已經過去了兩百年的時間,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兵面對的對手是萬里而來的英國軍隊。八旗兵的統帥是久經戰陣的郭絡羅·海齡。海齡年輕的時候曾經經歷過鎮壓了李文成的天理教,因為驍勇善戰被一路晉升,1835年,因為被琦善彈劾而降職,1840年中英開戰,道光皇帝認為國家需要戰將,於是驍勇善戰的海齡被委任到鎮江擔任防守南京的重任。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時任京口副都統鎮江之戰中國指揮官海齡將軍

鎮江古稱京口,有“吳楚要津,七省糧道,漕運咽喉”之稱,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譽,因此鎮江失守以為這南京不保,而南京是江南的重要政治中心,一旦南京丟失,中國財政來源就徹底斷了,將極大的影響清政府的統治。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鎮江軍事價值

1842年前夕的鎮江,英軍在中國戰無不勝,1841年爆發的定海之戰,兩江總督裕謙兵敗自殺。中國軍隊陣亡總兵以上級別將領多達十人。1842年4月,中英淞滬口之戰爆發,中國主帥陳化成戰敗身亡,英國軍隊開始在長江內河遊弋。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時任江南提督吳淞口之戰中國主帥陳化成將軍

面對來勢洶洶的英軍,兩江總督牛鑑居然沒有打算抵抗,而是想到了勞師這樣的操作。六月五日英軍至鵝鼻咀,次日牛鑑帶兵一萬餘人到鎮江,即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此時海齡卻對牛鑑的這種妥協行為十分不滿,海齡在鎮江城內貼出告示,申明英軍如敢侵入,“本副都統立即提兵出擊”。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鎮江之戰打響。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牛鑑

然而此時的鎮江,英軍有1.2萬人、76艘軍艦和725門大炮。海齡和手下的八旗軍隊只有1583人,加上陸陸續續增援的青州兵和綠營兵,中國守軍最多隻有3500多人。

海齡在鎮江的佈防比較早,針對敵眾我寡的特點,海齡希望收縮兵力堅壁清野,讓城外的老百姓都到城裡來。於是開始封鎖河道,蒐集食物。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海齡

1842年7月14日,英軍抵達鎮江30公里外的圌山。次日,英國海軍陸戰隊登陸焦山,遭到守衛此處的蒙古軍堅決抵抗,最後,蒙軍全部戰死。

7月21日,鎮江之戰全面打響,進攻西門的英軍遭到了蒙旗兵的堅決抵抗,他們與英軍展開巷戰,殺傷英軍44人。攻擊陽彭山,銀臺山等城外漢軍時,英軍又付出了數十人死傷的代價。英勇作戰的,不僅有當地駐防的旗兵,還有青州旗兵,蒙古旗兵和漢兵。下午四時許,英軍圍攻都統署,海齡舉家自焚,鎮江失陷。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鎮江之戰

海齡的死也極為悲壯,《英人強賣鴉片記》中就有詳細記載:海齡對妻子說,“今日之戰,官軍將恐不利,勸妻子趁北門起火,混亂以逃”。其妻答道:“許妾所為,君但督士卒,至死勿棄城。”說後,“掖小兒走於北門躍入猛火中以自死。海齡見之大怒,欲報妻子之仇,聚滿洲兵四五十人,衝入敵中,殊死戰,多殺敵兵,後海齡見兵寡,竟不可勝,因見北門火勢未減,亦投其中,就妻子死所而死焉。”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鎮江保衛戰

中國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海齡為國捐軀、自戕而死、堅決主戰就是民族英雄,應當大書特書。而且海齡是被革命導師恩格斯加持過的,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恩格斯指出:“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這些駐防旗兵總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到不了南京。”。然而如果我們自己的想想可能會更加氣不打一處來。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恩格斯

鎮江之戰,中國軍隊3000餘人全軍覆沒,英軍傷亡185人。英軍是對中國內陸城市的一次攻堅戰役,傷亡為什麼如此之小呢?原因是中國軍隊內部發生了一次火併。

由於戰役打的不是太好,海齡懷疑軍隊中有內奸,於是在鎮江城內蒐羅漢奸。鎮江人所作“竹枝詞”記:“都統差人捉漢奸,各家閉門膽俱寒。誤投羅網冤難解,小校場中血未乾。”;《出圍城記》記:“人疑副都統欲盡漢人而後止”。《劍橋晚清史》中說,“最糟糕的是鎮江的一位將軍,他確信,在英國人從前面進攻時,該城的漢奸一定會從後面襲擊滿洲人。於是他命令一看見形跡可疑的人就抓起來,此後他的居民一看到滿洲士兵走近時就驚恐地逃走。顯然有些士兵一見有逃跑者就把他們殺死,用他們的屍體去領賞。這樣的恐怖籠罩各地。如在上海,英國人的炮聲就被一些居民誤認為是中國當局在下令屠城。”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至於海齡到底殺了多少人?歷史上的爭議比較大,其中道光皇帝認為,海齡只殺了十三個人。1842年9月,南京條約筆墨未乾的時候,道光皇帝就派遣手下調查過。皇帝發佈了第三條上諭:“海齡於鎮江城陷時自縊殉難,……已無疑議。……且搜獲漢奸,亦止處斬十三人,其餘訊系平民,均經釋放,是周頊原稟各款系屬得自傳聞,而海齡見危授命,大節無虧,允宜特為宣佈,以息浮言。”


第一次鴉片戰爭陣亡的最後一名高級軍官,海齡

道光皇帝

可能真的只有殺了十三個,不過不管殺了多少人,看來海齡製造內訌應當是確認其事。小編不能因為我也是滿族人就給同胞把黑的說成白的,鎮江在英軍的面前還微弱累卵,海齡居然搞恐怖內訌,本身就是一件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漢族軍隊是不是內奸還不清楚,不過英軍一定是敵人,挑選一個指定的敵人先打下去,不確定的給激怒了,最後是兩敗俱傷,英國軍隊才有消滅幾千人的入賬,而僅僅損失39人的嬌豔戰績。

海齡在當時有一定的民族侷限性可以理解,不過海齡的這種操作導致了鎮江的失守,南京條約的被迫簽訂,於國於民於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什麼害了海齡?我想僅僅把這個原因歸結到武器裝備上,可能有失公允,缺少一個開放包容的心態,這個民族的這場戰爭焉能不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