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八旗兵是清朝立国的根本,清帝国坐拥万里江山之后,八旗兵就成了国家的铁杆庄稼,如果被抬了旗,绝对不亚于现在考上了公务员。不过随着清帝国的海晏河清歌舞升平,原本所向无敌的八旗士兵开始变得娇惯起来,到了三藩之乱,就必须要依靠绿营兵作战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八旗兵甲胄

1842年,距离大清铁骑入关已经过去了两百年的时间,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兵面对的对手是万里而来的英国军队。八旗兵的统帅是久经战阵的郭络罗·海龄。海龄年轻的时候曾经经历过镇压了李文成的天理教,因为骁勇善战被一路晋升,1835年,因为被琦善弹劾而降职,1840年中英开战,道光皇帝认为国家需要战将,于是骁勇善战的海龄被委任到镇江担任防守南京的重任。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时任京口副都统镇江之战中国指挥官海龄将军

镇江古称京口,有“吴楚要津,七省粮道,漕运咽喉”之称,兵家必争之地”的称誉,因此镇江失守以为这南京不保,而南京是江南的重要政治中心,一旦南京丢失,中国财政来源就彻底断了,将极大的影响清政府的统治。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镇江军事价值

1842年前夕的镇江,英军在中国战无不胜,1841年爆发的定海之战,两江总督裕谦兵败自杀。中国军队阵亡总兵以上级别将领多达十人。1842年4月,中英淞沪口之战爆发,中国主帅陈化成战败身亡,英国军队开始在长江内河游弋。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时任江南提督吴淞口之战中国主帅陈化成将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两江总督牛鉴居然没有打算抵抗,而是想到了劳师这样的操作。六月五日英军至鹅鼻咀,次日牛鉴带兵一万余人到镇江,即命道府延请富户劝捐十二万金“迎犒夷师”。此时海龄却对牛鉴的这种妥协行为十分不满,海龄在镇江城内贴出告示,申明英军如敢侵入,“本副都统立即提兵出击”。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镇江之战打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牛鉴

然而此时的镇江,英军有1.2万人、76艘军舰和725门大炮。海龄和手下的八旗军队只有1583人,加上陆陆续续增援的青州兵和绿营兵,中国守军最多只有3500多人。

海龄在镇江的布防比较早,针对敌众我寡的特点,海龄希望收缩兵力坚壁清野,让城外的老百姓都到城里来。于是开始封锁河道,搜集食物。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海龄

1842年7月14日,英军抵达镇江30公里外的圌山。次日,英国海军陆战队登陆焦山,遭到守卫此处的蒙古军坚决抵抗,最后,蒙军全部战死。

7月21日,镇江之战全面打响,进攻西门的英军遭到了蒙旗兵的坚决抵抗,他们与英军展开巷战,杀伤英军44人。攻击阳彭山,银台山等城外汉军时,英军又付出了数十人死伤的代价。英勇作战的,不仅有当地驻防的旗兵,还有青州旗兵,蒙古旗兵和汉兵。下午四时许,英军围攻都统署,海龄举家自焚,镇江失陷。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镇江之战

海龄的死也极为悲壮,《英人强卖鸦片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海龄对妻子说,“今日之战,官军将恐不利,劝妻子趁北门起火,混乱以逃”。其妻答道:“许妾所为,君但督士卒,至死勿弃城。”说后,“掖小儿走于北门跃入猛火中以自死。海龄见之大怒,欲报妻子之仇,聚满洲兵四五十人,冲入敌中,殊死战,多杀敌兵,后海龄见兵寡,竟不可胜,因见北门火势未减,亦投其中,就妻子死所而死焉。”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镇江保卫战

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海龄为国捐躯、自戕而死、坚决主战就是民族英雄,应当大书特书。而且海龄是被革命导师恩格斯加持过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恩格斯指出:“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到不了南京。”。然而如果我们自己的想想可能会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恩格斯

镇江之战,中国军队3000余人全军覆没,英军伤亡185人。英军是对中国内陆城市的一次攻坚战役,伤亡为什么如此之小呢?原因是中国军队内部发生了一次火并。

由于战役打的不是太好,海龄怀疑军队中有内奸,于是在镇江城内搜罗汉奸。镇江人所作“竹枝词”记:“都统差人捉汉奸,各家闭门胆俱寒。误投罗网冤难解,小校场中血未干。”;《出围城记》记:“人疑副都统欲尽汉人而后止”。《剑桥晚清史》中说,“最糟糕的是镇江的一位将军,他确信,在英国人从前面进攻时,该城的汉奸一定会从后面袭击满洲人。于是他命令一看见形迹可疑的人就抓起来,此后他的居民一看到满洲士兵走近时就惊恐地逃走。显然有些士兵一见有逃跑者就把他们杀死,用他们的尸体去领赏。这样的恐怖笼罩各地。如在上海,英国人的炮声就被一些居民误认为是中国当局在下令屠城。”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至于海龄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的争议比较大,其中道光皇帝认为,海龄只杀了十三个人。1842年9月,南京条约笔墨未干的时候,道光皇帝就派遣手下调查过。皇帝发布了第三条上谕:“海龄于镇江城陷时自缢殉难,……已无疑议。……且搜获汉奸,亦止处斩十三人,其余讯系平民,均经释放,是周顼原禀各款系属得自传闻,而海龄见危授命,大节无亏,允宜特为宣布,以息浮言。”


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的最后一名高级军官,海龄

道光皇帝

可能真的只有杀了十三个,不过不管杀了多少人,看来海龄制造内讧应当是确认其事。小编不能因为我也是满族人就给同胞把黑的说成白的,镇江在英军的面前还微弱累卵,海龄居然搞恐怖内讧,本身就是一件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汉族军队是不是内奸还不清楚,不过英军一定是敌人,挑选一个指定的敌人先打下去,不确定的给激怒了,最后是两败俱伤,英国军队才有消灭几千人的入账,而仅仅损失39人的娇艳战绩。

海龄在当时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可以理解,不过海龄的这种操作导致了镇江的失守,南京条约的被迫签订,于国于民于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什么害了海龄?我想仅仅把这个原因归结到武器装备上,可能有失公允,缺少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这个民族的这场战争焉能不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