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有三次著名的戰役,其中的兩次與劉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這是他一統北方的起點。而赤壁之戰則是劉備崛起的轉折點,孫劉兩家聯手重創了曹魏,而夷陵之戰的失利使得蜀漢一蹶不振,徹底失去了統一的機會。

夷陵之戰的起因是襄樊之戰,此次戰役劉備痛失二弟關羽,更為重要的是荊州的失守讓蜀漢無力和東吳對抗,只能退回益州死守根據地,劉備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形。

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襄樊之戰是劉備集團沒落的起點

關羽的死因很多人都歸結於他的驕傲自大,但其實是劉備害了他。

讓關羽這樣的進攻型將領去鎮守荊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關羽的數次北伐成功使得荊州守軍徹底由防守變為進攻,劉備的用人不當一開始就違背了他的戰略。

龐統之死更是使得諸葛亮被調回了益州,諸葛亮的離去是的關羽徹底忘記了自己的任務,而他的數次成功更是麻痺了劉備,最終釀成了襄樊之戰的慘劇,關羽之死何其冤哉!

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一生驍勇的關羽在襄樊戰死

人員安排不得當這點不至於成為指責劉備的最好理由,劉備害死關羽最關鍵的一部就是他過早地在漢中稱王。

劉備在漢中稱王的經歷與四百年前的劉邦是何其相似,張良苦口婆心勸導劉邦以漢中為根據地,而後任用韓信為將步步為營,最終奪取了萬里江山。

但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比不上韓信的《漢中對》,劉備一入主漢中就稱王的舉動實在是太糟糕,這一舉動徹底將蜀漢推到了孫曹兩家的對立面,這也是關羽戰死襄樊的根本原因。

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隆中對》和《漢中對》出奇地相似

漢中稱王弊大於利,一直打著中山靖王劉景後裔旗號的劉備,一生都依靠著“匡扶漢室”的口號收買人心,如今冷不丁地稱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這一點僅僅是最小的弊端,第二個弊端更為重要,劉備在漢中緊接著曹丕稱王,使得東吳的孫權無所適從,孫劉合力抗曹的聯盟徹底由不和變為了撕裂。

三國之中曹魏稱王並不奇怪,畢竟曹操生前一直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漢朝的實際代言人,他的地位一直是比較高的。

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劉備在漢中稱王的舉動弊大於利

但是劉備的稱王使得孫劉兩家的關係不對等,原本都是臣子突然出現了高低之分,這讓東吳孫權大為光火,這之後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計劃可以說完全破產了。

最為重要的原因是第三點,可以說正是這件事情導致了襄樊之戰的爆發或者說是導致襄樊之戰的提前爆發,襄樊之戰爆發的時間如果推遲,那麼關羽戰死的幾率幾乎為零。

劉備在稱王之後大肆分封,五虎將中的關、張、馬、黃四人都被封為了將軍,而關羽更是倍享殊榮。

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關羽之死很大程度上錯在劉備

關羽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前主導了襄樊之戰,可以說劉備是有意無意地暗示關羽:要為剛剛漢中稱王的劉備樹立威勢,而亂世之中樹威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勝仗。

關羽瞄準了剛剛打了敗仗的曹魏地盤襄樊,而襄樊也是《隆中對》中的必取之地,關羽的提前作戰顯然是有依據的。

襄樊之戰不是過家家,這是一次頗具規模的戰役,關羽是不可能私自行動的,即便是劉備沒有明文准許,私底下也准許了關羽的此次行動,這才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根本原因。

關羽襄樊之戰敗亡,罪魁禍首就是劉備,四百年前的張良害了他

襄樊之戰的失利使得劉備發動夷陵之戰

急於樹威的劉備害死了本來就驕傲的關羽,蜀漢興復漢室的計劃就此落空,諸葛亮的《隆中對》成為了一紙空文。

劉備在漢中稱王之時,或許是想模仿他的祖宗劉邦,想再來一次平定天下的大戲。但可惜的是,攻守之勢異也,東漢末年畢竟不是西漢初年,諸葛亮也畢竟不是張良,劉備更不是漢高祖劉邦。

此一時彼一也,劉備過早在漢中稱王的舉動害死了他的二弟,也將蜀漢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真真可惜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