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恭城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甚多。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其中,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武庙戏台、周渭祠门楼,湖南会馆戏台四处古建筑并称“三庙一馆”,于当地颇负盛名。


而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毗邻的文庙武庙,两庙仅相隔一百多米,一左一右,创造了文,武庙不能并存的中国唯一奇迹。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文 庙


恭城文庙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有“华南小曲埠”之称,自建庙始,经过了多次重建与翻修。


据《恭城县志》记载:

“是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建筑。明永乐八年(1410年),始建于原县城凤凰山麓,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迁至黄牛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再迁 至今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仿山东曲阜孔庙重建今规模。历代先后维修20余次。”


文庙分五级平台,外墙为桂红色,称“万仞宫墙”,照壁状元门为文庙一级平台,入见二级平台棂星门,过棂星门则是三级平台

泮池,也作月池,池上设石拱桥,曰状元桥。庭中两侧各一扇耳门。耳门旁各设一座赑屃托碑亭及四间厢房,左为更衣所、忠孝祠,右为省牲斋、宿所。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图1:文庙棂星门


四级平台大成门又称戟门

,为屏风式木门,由22扇门页组成,象征十天干、十二地支之和。大成门东西两侧为名宦祠与乡贤祠。过大成门即是天井,又作杏坛、露坛,传闻为孔子讲学之地,左右两侧为东庑西庑、钟楼鼓楼。再上为拜台,即须弥座露台。


露台之上即五级平台大成殿。大成殿乃文庙主体建筑,殿外左置编钟,右置编磬。殿中供有孔子坐像一尊,东西两侧设复圣颜渊、述圣孔伋、宣圣曾参、亚圣盂轲四配塑像。


大成殿后便是崇圣祠,崇圣祠建立在全庙地势最高的第六级平台上,但其建筑整体比大成殿稍矮,祠内供奉孔子先祖牌位。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图2:文庙大成殿


遍历整座文庙,在建筑结构上,恭城文庙建筑中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屋顶样式为中国古建筑屋顶中等级第二高的重檐歇山顶,这也是国内孔庙建筑中常用的屋顶形式。


其上铺橙色琉璃筒瓦,正脊设双龙戏珠与鳌鱼脊饰,檐角飞翘,翘角上配螺旋卷草脊饰,檐角悬铃。为正脊与垂脊上均雕有长列彩陶戏剧人物,有数百之众,居中为《五代荣封》陶塑,华丽壮观。


崇圣祠地位较之大成殿略低,其屋顶样式为单檐歇山顶,又称九脊顶,这在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中同样拥有很高的地位。但其上并未铺设常规的琉璃筒瓦,却是采用了普通的青板瓦。其脊饰也非双龙戏珠,而是与厢房建筑上一致的鳌鱼脊饰与莲台托宝珠式脊刹,这种设计应是出于建筑主次与等级高低的考虑。


除大成殿与崇圣祠两处,其余建筑的屋顶样式均为五脊二坡的硬山顶。这种屋顶形式是各形式中出现最晚的一种,自明清时屋墙普遍采用砖块砌成之后,硬山顶才开始大量出现在建筑中,在中国屋顶形式等级中属于一种较低级的形式,多用于民居或附属建筑,不会同于皇家建筑及其他大型的寺庙建筑之中,并且按常见标准而言应是不允许使用筒瓦与琉璃瓦的,只能使用普通的青板瓦。


但与常规硬山顶式建筑不同的是,恭城文庙内的硬山顶式建筑并未采用青板瓦,而是全部使用了琉璃筒瓦。且屋脊均为较宽的镂空雕花屋脊,包括金鱼脊、牡丹脊、荷花脊等,精致华丽,翘角上配螺旋卷草脊饰。正脊上多有鳌鱼脊饰与莲台托宝珠式脊刹,大成门地位又较其他建筑较高,因此其上脊饰是与大成殿一致的双龙戏珠与鳌鱼脊饰,更为华丽。


而在建筑布局上,文庙采用了一个完全严格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儒家求“”的理念;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从一级平台照壁状元门直至六级平台崇圣祠逐级增高,又使崇圣祠比主体建筑大成殿稍矮,建筑群整体具有稳定的高低秩序感,由低到高,主次分明,体现了儒家求“序”,严格有序,谨遵封建等级的观念。


恭城文庙实际上正是一套合乎儒家审美标准的美学建筑。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武 庙


恭城武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是广西保存最好,历史艺术价值最高的武庙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庙与文庙毗邻,中隔一百多米,两庙一左一右,创造了文,武庙不能并存的中国唯一奇迹。


武庙外为砖墙,正门设有两道小门,东侧为入,西侧为出。建筑由外至内分古戏台、钟亭鼓亭、雨亭、正殿、协天宫、后殿及东西两厢配殿。


武庙古戏台是恭城武庙的精华所在,又称万年台,是过去节日演戏酬神的地方。


据《恭城县志》记载:

“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火,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图3:武庙古戏台


戏台东侧为钟亭,西侧为鼓亭,钟亭中的铜钟沿袭了明清时期常见的“喇叭形”钟口。戏台前为雨亭,紧连武庙正殿,头门前置辟邪石狮一对,左雄右雌,正殿内左右两侧各祀有一尊神像,左祀财神范蠡,右祭土地句龙,殿内墙上则镶满了历代修庙的碑记石刻。


正殿向后便是协天祠,也作协天宫。因明神宗于万历十年将关公褒封为“协天大帝”,故祭祀关公的殿堂称协天宫。协天宫内供有尊关公像,最大的座像位于最后方的木雕神龛上,小一些的“行像”则供在稍矮一些的供桌上,在“行像”前方还有一尊更小的关公立像。


庙会活动大庆之年,民众要抬着行像在县城巡游一周,供各码头祭拜①。武庙后殿建在一层比正殿地基更高的平台上,两侧设有台阶。武庙后殿有民间供奉关公的牌位,两边次间分别供奉观音及妈祖神像。武庙的左右两厢配殿两两相对,殿内也同样供奉着神像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图4:协天祠内的三尊关公像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图5:武庙后殿


遍历武庙建筑,在建筑布局上,恭城武庙同为左右严格对称的布局,而在建筑结构上,古戏台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雨亭为歇山顶,除此之外的建筑均采用了硬山顶。


作为恭城武庙核心建筑,武庙戏台的式样是武庙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其屋脊雕花泥塑有龙凤呈祥、明暗八仙、人物花鸟等图案,又有一对鳌鱼脊饰与莲台托宝珠脊刹,重檐歇山,铺以黄色琉璃筒瓦,飞檐翘角,翘角上配螺旋卷草脊饰。在戏台之后的雨亭虽为等级颇高的歇山顶,但并无装饰,只铺以普通的青板瓦。


武庙正殿、协天宫、后殿及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式建筑。东西厢房的等级相对更低一些,采用的是青板瓦,屋脊雕花,檐角飞翘,并未配有其他脊饰,每间厢房均由梯状的封火山墙隔开。


正殿采用的是蓝绿色琉璃筒瓦,雕花屋脊,脊上有鳌鱼脊饰与莲台托宝珠脊刹。协天宫与后殿均采用了橙色琉璃筒瓦,协天宫地位较高,因此屋脊上有与文庙大成殿上一致的双龙戏珠与鳌鱼脊饰,檐角飞翘,翘角上配螺旋卷草脊饰。


①资料来源恭城武庙内介绍展牌《协天宫》,2017年。



双星
同辉


纵观文武两庙,就建筑结构特点而言,文庙与武庙古建筑群内的核心建筑均为重檐歇山顶(即文庙大成殿、武庙戏台),铺琉璃筒瓦,建筑的屋脊、脊饰也是建筑群中最为华丽精致的,屋脊塑人物或花草,正脊上配鳌鱼与双龙戏珠脊饰(或莲台托宝珠脊刹),翘角上配螺旋卷草脊饰。


建筑群内的其他普通建筑则多为等级较低的硬山顶,按例硬山顶应配青板瓦,但这些屋顶上所配的瓦片又有一番讲究。同为硬山顶式建筑,恭城文庙内下至厢房,上至大成门,恭城武庙协天宫、后殿均配以琉璃筒瓦。


这大抵是因为所供奉的对象等级尊崇的原因,孔圣、关圣,一文一武,均为中国历史上崇高无比的圣人,相应的建筑等级自然不低,因此两庙中虽采用了较寻常的屋顶形式,但在瓦片、脊饰等处仍佐以华丽配饰。而或许出于孔圣又更高于关圣一级(重文抑武)的缘故,文庙的整体建筑风格较之武庙则更为华美庄重。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文庙、武庙均建于明朝,这些古建筑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既体现了汉族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同样融入了一定的瑶族文化的痕迹,通过对这些古建筑的考察,以及对其建筑布局与结构的分析,既可以从中国古建筑内严格的建筑等级及布局规矩中发现汉文化及儒教文化传统思想对恭城瑶族地区的深刻影响,也可以探寻在这些古建筑中所体现的瑶族特色文化。


同时,在恭城文武两庙中还蕴含着多种宗教信仰的深刻内涵,在其中体现出了恭城的多重民间文化信仰。


(作者: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李妍慧)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好文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双星同辉——并立的文庙武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