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女人的可怕人生,我終於明白了……

看了這個女人的可怕人生,我終於明白了……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因為不自信,還沒開始就打了退堂鼓;每個人都希望今天立下目標,明天就能實現,殊不知,目標的實現需要方法和堅持;每個人都習慣呆在舒適區,越是一成不變,內心越是舒坦。當“每個人”都這樣做夢時,有的人卻早已破繭成蝶。

她是一位韓裔美國人,37歲成為哈佛法學院的終身教授,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也是《我想看到的世界》的作者——珍妮•蘇克,這本書就講述了她6歲移民到美國後,如何成長為讓韓國人為之驕傲的知性偶像的故事。

看了這個女人的可怕人生,我終於明白了……

她曾在美國芭蕾舞學校學芭蕾,夢想成為一名職業芭蕾舞者,後來因為家庭的原因被迫放棄,轉而在朱利亞德音樂學院專攻鋼琴。1991年,蘇克憑藉自身的藝術天賦和努力,成功考入耶魯大學。她在畢業當年獲得馬歇爾獎學金,繼而轉戰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拿到文學博士學位,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後,蘇克發現法律才是自己願意為之終身奮鬥的事業。於是她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蘇克曾先後供職於美國最高法院、紐約曼哈頓地方檢察院。懷著對法律的無限熱愛,蘇克申請回到哈佛大學法學院任教。4年後,因其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經教授團投票通過,蘇克當選為哈佛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

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裡學到什麼知識呢?

看了這個女人的可怕人生,我終於明白了……

01 努力一次,就會獲得多一點勇氣

到了美國後,讀四年級的蘇克整天在學校過得渾渾噩噩。在老師眼中,她成天呆頭呆腦地坐在教室裡,毫無優秀可言。某天,一位老師嚴厲地批評了她,告訴她本來可以和其他優秀的同學一樣厲害,她才恍然大悟。只是沒過多久,這位老師過世了。學校希望找到為這位老師念悼詞的同學,蘇克從猶豫、不自信到勇敢地舉手,再到自己用心地寫悼詞,大聲地站在臺上和其他同學共同評選。雖然最終還是落選,但是蘇克從這一次評選中找到了那麼一點自信,從此她告別了之前那種呆呆的狀態,明白了有些事她要自己努力爭取。

02多閱讀,才能找到好方法

蘇克對芭蕾感興趣,於是她找來了圖書館裡和芭蕾舞相關的所有書籍。作者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就是每當她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她都會找來所有能找的書來閱讀,不僅讓她對好奇的事物有了更為具體的瞭解,也讓她能衍生出更多的知識點,加深對這個事物的興趣,從而轉換成自己的能力。

0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成功需要技巧和方法

通往自由的路有很多條,但是前提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有方法地進行。珍妮•蘇克在《我想看到的世界》談到,比如她熱愛芭蕾舞,就考近了頂級的學校,利用每週兩天放學後的時間進行專業練習;完成論文的技巧,就是每天只寫一頁半;學會支配工作,而不是讓它支配你的生活。

04離開舒適區,你才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學習那些讓你感到不適的事情。珍妮•蘇克在《我想看到的世界》裡尤其提到了寫作和公共演講。因為寫作和演講都不算簡單之事,但確實又是職場中的加分項,只有不斷練習才能得心應手。所以珍妮•蘇克提到,任何事情殊途同歸,要想做好一件事,就需要不斷地練習,你必須一遍一遍地重複,直到做起來得心應手,甚至樂在其中。這也是作者能進頂級芭蕾舞學校、進到朱利亞德音樂學院,後來又考進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最終成為哈佛法學院終身教授的重要原因。

世界如此之大,豈止我們每天生活的小天地那麼小。如果你心懷夢想,渴望看到更廣闊浩瀚的世界,看看珍妮•蘇克寫的《我想看到的世界》這本書,會讓你茅塞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