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應該怎樣看孔孟儒學?

qzuser167090587


坐而論道,暢談孔孟

榮幸回答,淺聽薄見。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因為當時“天下無道”,社會出了問題,得有人來救,來發表救世的主張,這就出現先秦諸子;但如何救,救什麼?救還是不救?說法不同,方案不同,這就有了百家爭鳴。今日讓我們坐而論道,暢談孔孟。

紛爭起源

在西周時期,實行的制度中,封建、宗法、禮樂是三位一體的,封建是政治制度,宗法是社會制度,禮樂是文化制度。到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墨子說“ 國相攻,家相篡,人相賊”。人際關係,國際關係都大亂。

孔夫子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社會動亂,孔孑挺身而出針對禮壞樂崩,最先發表了他的“救世主張”,以德治國、克己復禮、仁愛等。從而引起紛爭。先是墨家反對,後是道家反對,後法家反對。儒家孟子和荀子支持,但觀點也不盡同。

孔子代表的儒,就是專門管理社會等級秩序的“禮學家”。提出“克己復禮”的主張,旨在剋制自己,親自實踐,迴歸,履行周禮。


文化門徒


孔孟儒學經過兩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創新和進一步的昇華。積極而精華的一面,仍然是當今社會的主體文化,陳腐落後糟粕的一面,早已退出歷史的舞臺。對於孔孟思想的認識,因人而異,每個人思想境界的不同,理解的也不一樣,於是出現了許多的“百家爭鳴”。

孔孟儒學是一個內聖外王的高度思維,具有很深的哲學性,邏輯倫理,是人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孔孟思想非常深刻,具有許多高度真理性的洞察。聚集中華民族的儒家文化,不僅是先秦諸子百家的融合,更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集大成者。

孔孟儒學在人類歷史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有著很深遠的意義,在當今社會同樣有著現實意義。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引領中國文明發展,創造東方禮儀之幫。仁、義、道、德、禮、智、信的核心精髓,讓人修身齊家與人為善,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仁愛更加和諧。

孔子作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全球468座孔子學院,這是孔孟儒學的思想智慧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的共享。孔孟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這既是代表中國形象的一張閃閃發光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國的驕傲。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朗誦著儒家的《弟子規》,學習著儒家文化,她就是孔孟儒學的形象代言人,這是中國的自豪。





朱八戒CC


應當如實去看。

真正反映孔孟思想的不是《弟子規》、《三字經》這類的通俗著作,也不是我們一般宗族社會里的家訓。這些思想材料有沒有反映孔孟思想呢?肯定有,不能不說是受孔孟思想影響的。但是不是就是孔孟思想呢?肯定也不是。這些二手材料,各自都帶著撰作者自己個人的思想傾向、時代偏見而投射了他們自以為的孔孟思想。

就算是朱熹、王陽明等人解說的孔孟思想,也不能說是孔孟思想。實際上,他們是通過解說孔孟來表達他們自己各自的思想的。

所以,我們應當自己去閱讀孔孟的原典,然後可以參考別人的解說但不能盲信,才能夠真正發現孔子、孟子的偉大。當你真正去閱讀《論語》,你才會發現類似《三字經》、《弟子規》的思想與其思想相比,原來是“似則似矣,是則不是”。這種差別,其實就像有機食品與農藥殘留過度的食品的差別那麼大;就像一雙劣質鞋與好鞋之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我們都將其稱為食品,都將其稱為鞋子。

孔子與孟子的思想非常深刻,具有許多高度真理性的洞察,在我看來,在西方的哲學家中,也許只有蘇格拉底是可以與之媲美的,其餘都完全沒有達到他們的高度。

如果作為中國人,因為語言的障礙,以及種種思想上的曲解,乃至惡意歪曲以及誹謗的解說,而不能領略孔子與孟子思想的深刻與優美,這就有如一個人就坐在閃閃發光的鑽石的邊上卻在那裡拼命地哭窮一樣的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