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初中生同桌多半是“異性”?老師的用心,家長大都不瞭解

文丨弘媽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自從孩子上學後,父母們對於孩子的關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學習上,父母們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還算靠譜,那麼就說明孩子的學習生活過得不錯,如果學習成績有波動那麼就會被父母們認為孩子在學校的狀態不夠好。

當下很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就是早戀問題,在網絡普及的幾天,父母們防止孩子早戀可以說是做到了“偵探”級別了。

案例:

網上有這樣一條爭議帖。某地一初中班主任採取了一種很新穎的同桌搭配組合,那就是讓男生和女生做同桌。

家長們通常會認為,異性同桌模式會增加孩子們早戀的風險,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所以這名初中班主任的做法受到了其他老師的質疑,也遭到了家長們的抗議。

為何初中生同桌多半是“異性”?老師的用心,家長大都不瞭解

可是這名班主任卻認為,這樣做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老師認為,這樣的搭配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正常地和異性交往,同學間的關係反而更加純粹了。

另外,男生和女生擅長的科目有所不同,這樣在學習交流上可以互相幫助。僅僅因為擔心孩子們多接觸就會早戀,這並不具有說服力。

為何初中生同桌多半是“異性”?老師的用心,家長大都不瞭解

班主任不顧大人們的反對,堅持這種“特別”的同桌模式,一段時間下來,班級裡並沒有出現“早戀”的情況,並且整個班級更加有凝聚力了,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還小有提升。

老師認為,孩子們只對家長們刻意迴避的事情感到好奇,當孩子們感受到正常的同學交往後,很容易把懵懂的情感做出區分,把好感當成喜歡的情況就得到了緩解,這樣的用心,多數的家長卻不瞭解。

分析: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一個複雜的話題,這並非是刻意隔離所能夠實現的。

父母教育孩子更加應該從孩子的內心世界出發,根據孩子的內心訴求進行引導,這樣的疏導讓孩子們會更加願意接受。

為何初中生同桌多半是“異性”?老師的用心,家長大都不瞭解

青春期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該有哪些考量?

(1)引導孩子與異性進行正常交往

青春期異性同學間的交往被父母們過度的妖魔化了,親暱的同學關係被家長們看成是早戀的苗頭。

事實上,孩子們間的交往大多是友情的成分居多。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將孩子與異性隔離,而是教會孩子如何正常和異性相處。

欣賞對方身上的長處,這是正常情感,並非就是被妖魔化的“喜歡”。

為何初中生同桌多半是“異性”?老師的用心,家長大都不瞭解

(2)激勵孩子努力提升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對於外界的評價非常的重視,父母可以藉此機會將其變為督促孩子完善自身素質,提升自身能力的契機。

當孩子對於提升自己有了主動性,那麼與異性同伴的交往就會更加偏向積極的一面,沉迷其中影響學習的情況就會較少出現。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會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激發。

為何初中生同桌多半是“異性”?老師的用心,家長大都不瞭解

(3)接納孩子的情感

劉墉說,別擔心青春期的孩子會做出什麼大錯特錯的事,因為大人們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

所以父母有必要對孩子的內心情感狀態有所瞭解和接納,讓孩子的情緒有發洩和傾訴的出口,想必這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才是最為有利的。

父母的接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做出逆反行為的衝動得到了壓制。

青春期的教育是父母最為感到頭疼的,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父母把孩子逼成了自己的對立面。

當父母們學會尊重、理解和接納時,這才能夠有機會找到教育引導孩子的方法。大家對於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育兒難題找弘媽育兒經,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弘媽育兒經,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