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反覆播放了不知道多少遍,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4月20日,收到了所有裝裱完的照片,“粉條書記”田昕將其拍攝成視頻並上傳網絡。離任前為全村每戶村民都拍攝一張全家福的心事終於了卻,為湊齊村民,他等了整整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村民親切稱他“粉條書記”

1985年出生的田昕是鶴壁市大河澗鄉牛橫嶺村的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幫助村民銷售傳統手工粉條,陪同村民“同甘共苦”,村民腰包鼓了,臉上的笑容多了,村民和網友親切地稱他為“粉條書記”。

淇濱區牛橫嶺村地處山區,之前是省級貧困村,村民基本是靠天收。農作物僅供每年口糧,唯一的經濟作物就是紅薯,因紅薯高產不宜長期存放,村民便沿襲傳統做法,將其製作為粉條來儲藏及售賣,村中粉條的製作已有近三百年曆史。

2017年11月,田昕響應黨組織號召接任牛橫嶺村第一書記,走訪中他發現每家每戶粉條的儲存量都非常大,但卻沒有銷路,為增加農民收入,他開始嘗試網絡銷售。

田昕告訴記者,農家有好貨但大家卻不知道,第一年嘗試就幫助村裡銷售了1.6萬斤紅薯粉條,基本每家都有賣出。2018年12月,更是將售賣搬上了抖音,搞起了直播,沒想意外走紅,幫助村民銷售粉條4萬多斤。

為村民拍攝全家福

“給村民拍攝全家福的想法萌生已久。”田昕告訴記者,自己在扶貧走訪中發現,鄉親們家中很少能夠看到全家福照片,村中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孩童,青壯年多外出打工,只有春節時才能返回村莊和家人團聚,於是他便萌生了離任前給每家每戶都拍攝一張全家福的想法,讓老人和孩子的思念有所寄託。

今年春節,田昕的願望得以實現。

“當時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真正參加全家福拍攝的只有五、六十戶的樣子。有拖家帶口來的,還有專門從新區趕回來的,每一戶拍攝的時候,其他村民就圍在一起觀看,整個場面其樂融融。”田昕回憶道。大年三十上午,牛橫嶺村委會院裡早早搭設好行架、鋪設好幕布等待村民到來,“我邀請了鶴壁當地的青年攝影師和兩個志願者一起來完成拍攝。拍攝當天,有個村民是一人前來拍照的,非要和我一起合張影。還有一張很特殊的全家福是在床沿邊完成的,妻子高位截癱,丈夫照顧了妻子18年,那天全家圍在床邊留下了一張合影。”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俺村有一個村民,父母都住在村裡,他本人是警察,因為工作原因和老婆住在淇濱區,拍攝那天他和老婆特意趕回來,還沒排到忽然接到電話要返回所裡備勤,他著急要走,我這邊趕緊和其他村民商量讓他先拍,他母親含著淚完成了全家福的拍攝。”提起拍攝期間,幫村民“插隊加塞”,田昕書記竟臉紅了。

慶幸封村前完成了拍攝

“之所以將拍攝時間設定為大年三十上午,是因為當天早晨村裡有祭祖的習俗,年輕人都會趕回來,此時拍攝,鄉親們是最多的。上午拍攝結束後就接到了取消年假的通知,田昕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好在封鎖前已經為村民完成了全家福拍攝,談及此次拍攝,田昕坦言有些慶幸。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一般情況下大年三十大家都不會出門了,而我當時趕去村裡組織拍攝的時候,家裡人很不情願,埋怨我忙了一年了過年還往村裡跑。”提起家人,田昕也有些愧疚。

咱鶴壁的“粉條書記”給全村每戶拍了張全家福:湊齊村民等了一年

4月20日,收到了攝影師發來全部製作完成的全家福視頻。“當時百感交集,既興奮又高興,感覺了卻了一個心願,想起駐村以來和鄉親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內心有很多的感受。”田昕說,“部分鄉親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在當天拍攝全家福,有機會一定會再安排拍攝。”

來源:猛獁新聞·東方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