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感到很後悔。


她說,在孩子5歲的一個週末,她帶孩子去電影院看電影,但因為沒有事先查明情節,她不慎挑選了一部涉及恐怖、血腥的電影。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看了電影后的孩子,突然變得怕黑,不能獨自睡覺,晚上不敢關燈,甚至不敢起來上廁所,還總是設想家裡會有壞人進來傷害他。


這位媽媽為自己的失職而深深自責,本來是維繫親子關係的好機會,就這樣被毀掉了,還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亡羊補牢,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孩子的恐懼嗎?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現在有一種關於“挫折教育”的觀點,試圖讓孩子直接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不免太過“狼性”。


孩子怕黑、怕鬼,要進行勇敢教育?就把孩子一個人推進鬼屋“自我訓練”。


孩子怕上臺,但是外向的孩子更受歡迎?就給孩子報名一個歌唱比賽“努力克服”。


要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從3個月開始分房睡,對孩子的哭聲不管不顧。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特點。


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一下,其實不止看過恐怖電影的小朋友,可以說絕大多數這個年紀的孩子都很怕黑,在黑暗中會激發出各種恐怖想象。


根據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幼兒普遍存在“泛靈心理”,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


從人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怕黑也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在黑暗中難以抵禦野獸和外敵,逐漸演化出的、刻在基因裡的自我保護機制。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怕黑、怕鬼並不是心理缺陷,也不需要強行糾正,更合適的做法應該是給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那麼,該怎樣給孩子進行勇敢教育?難道直接給孩子教授“無神論”嗎?


要知道,孩子的“泛靈心理”只存在於成長中的一個短暫時期(大概4~8歲),絕大多數孩子在8歲以後就能掌握分辨現實和想象的能力。


但是,如果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恐懼造成生活不便(如頻繁尿床、長期需要陪睡),應該引起父母重視。


1、不過分要求孩子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一位心理醫生講到,她的一位諮詢者說自己的孩子8歲大,但已經尿床持續了好幾個月,各大醫院都檢查過了,並沒有身體問題。


心理醫生通過疏導,慢慢了解到孩子是因為晚上怕鬼,不敢獨自上廁所。


但是因為父母一直灌輸“勇敢”“不能哭”的觀念,令孩子又恐懼又難堪,更加不敢說出口了。


心理醫生認為,在這個案例中,父母比孩子的問題更大——他們只關注孩子尿床的行為,而忽視了孩子的訴求。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首先就是要戒除這樣的習慣,不能以成人世界的規則來要求小孩子,而要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問題。


2、引導孩子直面恐懼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我們當然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長明的小夜燈,但這並不是能治本的解決方式。


直面恐懼,才有緩解恐懼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覺得房間裡或者床底下有怪物,父母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帶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房間,看看所謂的“怪物”到底是什麼。


閒下來的時候,不要陪孩子看恐怖、靈異的電影;可以陪孩子看科學節目,“奇怪的聲音”原來是風吹動窗戶,“飛碟”原來是球形閃電。


在科學的浸潤中,孩子不僅逐漸消除了恐懼心理,還能增長不少知識。


3、利用“泛靈心理”引導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孩子的這種泛靈心理,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孩子如果覺得黑暗是可怕的,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心理來反證黑暗是可愛的。


可以給孩子講講黑暗對世界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不能驅散它,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引導孩子。


比如幾米繪畫、喬伊斯·鄧巴撰文的《吃掉黑暗的怪獸》,就是對孩子進行勇敢教育的經典繪本。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繪本描述了一個吃黑暗的小怪獸,將全世界的黑暗都吃掉了,但是卻讓整個世界變得一團亂麻的故事,最終只能恢復黑暗,讓世界重返秩序的故事。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怕黑、怕鬼,乃至怕陌生人,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大多數孩子成長中必經的一站。


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泛靈心理”時期的孩子特別可愛,世界在他們眼中熠熠發光,無論什麼事物都充滿了生命力。

帶5歲娃一起看電影后,孩子變得膽小怕黑,該怎樣消除恐懼?


相對應的,爸爸媽媽也會用擬人化的答案來回答孩子們。


——“魚為什麼會有魚鱗?”


——“就像寶貝在游泳時要穿游泳衣一樣呀,魚鱗就是魚的游泳衣。”


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把育兒中的阻力成功變為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