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Nature号召立即停止可悲的种族歧视

4月7日,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立即停止借新冠病毒污名化》(Stop the coronavirus stigma now)的文章,指出这一流行病正在助长针对亚洲人民的可悲的种族主义和歧视,教育和科学研究也将遭受损失。

面对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Nature号召立即停止可悲的种族歧视

当世界卫生组织在2月份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将被称为COVID-19时,这一名字很快被各相关机构和单位所采用。同时,世卫组织含蓄地向那些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将该病毒与武汉和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机构发出了提醒——包括Nature杂志。对此,Nature承认这是一个错误,应承担责任并道歉。

多年来,病毒性疾病通常与第一次爆发的地区相联系,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或以乌干达森林命名的兹卡病毒(Zika virus)。但在2015年,世卫组织提出了停止这种做法的指导方针,从而减轻针对这些地区或人民的污名化及负面影响,如恐惧或愤怒。该指南强调了病毒感染所有人类的观点:当疫情爆发时,每一个人都处在危险中,不管他是谁或来自何方。

然而,就在各国努力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之时,少数政治家仍坚持使用过时的剧本。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将病毒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巴西总统贾尔·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的儿子——立法委员爱德华多·博尔索纳罗(Eduardo Bolsonaro)声称这是“中国的错”;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政界人士也表示中国负有责任。

继续将病毒和它引起的疾病与某个特定地区相关联是不负责任的。正如传染病流行病学家亚当·库查尔斯基(Adam Kucharski)在今年2月出版的著作《传染病规则》中提醒我们的那样,历史告诉我们疾病大流行会导致地区污名化,故我们实际操作时应多加小心。

种族主义攻击

自疫情首次爆发以来,全世界的亚裔人民遭受到种族主义攻击的威胁,令他们的健康和生计承受着风险。执法机构表示,他们正将仇恨犯罪调查列为优先考虑事项,但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调查可能来得太晚了,包括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海外国家就读的70多万名中国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中许多人因学校临时关闭而回到祖国,其中不少人可能不会再返回就读。学生们顾虑重重,部分是担心种族主义持续存在,此外他们的课程前景未明,也不知道何时恢复国际旅行。

这些年轻人将经历混乱,失去新的朋友和机会。但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学生的流失也引起广泛担忧,这意味着受疫情影响国家的大学将变得不那么多样化——这是近几代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面对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Nature号召立即停止可悲的种族歧视

新冠病毒期间加州旧金山的唐人街

所有人的损失

几十年来,校园一直致力于促进多样性,各国都制定了鼓励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政策。多样性极其宝贵,它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对话,不同观点和存在方式的分享。多样性一直是推动研究和创新的燃料。

事实上,许多阻碍依然存在:例如,在4月出版的Nature Reviews Physics杂志上,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报告了种族歧视和其他因素阻碍他们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成果的实例。我们需要改善政策环境让大学和出版机构更具包容性。

各国领导人希望听取专家的科学建议并采取行动,以应对这一全球蔓延的流行病、拯救生命。在术语方面建议是明确的: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避免和减少污名化;不要将COVID-19与特定人群或地方联系起来;并强调病毒不会歧视——人人都有危险。

如果因新型冠状病毒的污名化导致亚洲年轻人从国际校园退出,放弃他们的进修机会,正在全世界倚靠科学技术寻求出路之时让整个研究环境恶化,那将是一场悲剧。

必须停止借新冠病毒污名化——就在此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