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制香人

昌樂縣營丘鎮古城村的滕木山,是濰坊市太公香傳承人,古法趕製太公香已有35年了。說起來,老滕的祖輩上就趕製太公香,傳到他這一代就有23代了。”

古城制香人

古法趕製太公香,看似簡單,實則有23道工序之多。

古城制香人

古城制香人

繁忙的一天總是從中午開始的。“趕製太公香也就是春天和冬天這兩個季節,秋天和夏天太潮溼,曬不出好香。”老滕說。“為什麼趕在中午開始幹呢?下午的陽光好,溼氣揮發快,一下午的時間晾成半乾,便於收拾,再曬上兩天半就能捆把製作了。”

古城制香人

首先要燒上一大鍋的熱水備用,好在有老伴幫忙。老伴嫁到古城三十年,跟著老滕制香三十年,內裡的門道功夫全學到家了。好在添置了機器,省去了好多人工和力氣,如果放在過去,趕製這麼多的太公香,那是不可想象的,老滕說。

古城制香人

把早就購置好的木屑、榆皮倒入攪拌機,榆皮是為了增加黏性,便於拉條成型,加入染料,加上黃色顏料呢,是為了迎合當下人們的崇拜心理,說這是黃金香,就像相當於燒金條呢。然後開始攪拌混合,待混合差不多了,添加熱水,打成泥胎膏狀,從攪拌機裡挖出冷卻,溫度下來之後再度加入攪拌機攪拌,直到能碾壓成型,做成磚坯狀。

古城制香人

下一道工序就是液壓成型。把粘糕狀的坯基填入液壓缸腔內,頂上木楔子,下面撬動液壓手柄,細細的香條便從下方的噴嘴中源源不斷的噴射出來,趕緊扯起香條的一頭固定在圓筒上,同時不斷搖動滾筒,讓香條密密麻麻排列在滾筒表面。要看香條的粘性和筋道程度,關鍵還是掌握和麵的熟練程度。和麵希了,沾手拉不成條;和麵硬了,壓不出香。這是手藝人的絕招。

古城制香人

古城制香人

香條滾滿了一桶,卸下滾筒按在晾篩上,頂格對齊一裁切,往下一滾正好是滿滿一席,趕緊搬出去院外晾篩,如此便是一個小小工段週期,如此反覆成百上千的操作,院裡院外便佈滿了晾篩。幹完這一班,也就到了晚上的九點,拾掇一下才能吃晚飯。

古城制香人

古城制香人

第二天上午的工作相對清閒,就是倒換晾篩,收齊晾乾的香條,加工打捆,根據客戶的需求裁截成長短不一的形狀,有要高香的,就把粗壯的香條裁成長度大的,有要普通形狀的,就把細的香條裁成短狀的。

古城制香人

接下來剩下的活兒就交給時間了。太公香的銷售不成問題,無需推銷,每年都會有香客和銷售商上門訂購。只是利潤相對低些,老滕幹這個也是農閒時節幹,平日裡還是忙活地理的莊稼,忙活這個的收入,一年下來,也就三四萬,相對去城裡打工收入,還是少多了。

古城制香人

古城制香人

”後代有沒幹這一個的就沒法說了,年輕的嫌髒嫌累,又掙不了幾個錢,現在的年輕人都到城裡去生活了,沒人喜歡制香。”藤木山說。

古城制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