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聚气"

山东曲阜邹城地区发掘出大批汉代古墓,奇特的是,这些墓葬都选择建在险要的半山腰;经过考古专家研究,这里规模最大的四座,都是汉鲁王的墓葬;当时人们为什么选择难度如此之大的工程,将墓葬建在悬崖峭壁上?经过专家长时间研究表明,墓地的选址极为讲究,汉代人尤其重视"聚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

1970年,考古人员在山东曲阜城南的九龙山上发掘出四座规格较高的汉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身穿"银缕玉衣";经专家研究表明,这四座均是汉代鲁王的墓葬;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始封其子淮阳王刘余为鲁王,领六县;两汉共有十四位鲁王,其中十二位以诸侯王之礼下葬;在曲阜九龙山、亭山、马鞍山和邹城四基山、云山均发现有这种规模宏大的崖洞墓;汉鲁王为什么要劳师动众将自己的墓葬建在险峻的半山腰?这里面门道很多。

汉代人们"视死如生",比起之前年代的人们更重视身后事;尤其是帝王以及诸侯王这样的贵族,往往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死后长眠的墓穴;据《 汉书》 记载:"卒徒工庸以拒万数,至燃脂火 夜作……作治数年";是何等劳命伤财!

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

建造陵墓第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选址;现有资料表明,从最初原始社会后期,开始出现家族公共墓地开始,对墓地的选址就有所规划,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共同之处:居址附近、地势较高、地形开敞等;随着社会进步,这些埋葬习俗被继承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到了西汉时期朝,帝王的陵墓在选址上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原则:首先,陵墓都会营建在都城的附近;为的是保佑国家生生不息,再方便后世子孙祭拜;

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

其次是对地势的要求;据诸多文献记载记载:"凡葬必于高陵之上","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意思是墓葬选址应在"高敞"的地方;其原因是为了追求墓葬的"燥";"高敞"含有"高"和"敞"两层意思:"高"地的选择就是为了避免地下水以及河流对墓葬的侵害;"敞",顾名思义是指选择墓址的地方应该是相对宽敞的;还有一点,在西汉时期,人们的家族观念深重,帝陵的陵园制度达到成熟,墓葬一般都会选择在埋葬祖先们的园区之内;也就是《汉书·陈汤传》中所说的"旁近祖考",这是帝陵选址的又一个重要依据。

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

可以看出,汉鲁王墓的选址,严格遵循了西汉帝陵的选址原则;营建在都城的附近:墓址九龙山一线山脉距离当时的鲁县,现曲阜市仅仅约公里;而且是都城南侧最近的高敞之地;且祖先们的墓葬集中布置在九龙山及周围的山体,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氛围。

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考虑风水问题;汉代盛行"堪舆术",是一门真理与荒谬交织,科学与迷信共存的古老的学说;据《汉书·扬雄传》解释:"堪舆也,栻盘";栻盘,指的是占卜工具,"堪",指栻盘中的天盘,"舆"指地盘,栻盘中心置一磁针,形成我国最早的罗盘;古人用栻盘看风水、择居、建城、筑邑、造宅、以及选坟、修陵墓;

山东发现大批崖墓,古人为何将墓葬建在半山腰?专家:此处

《葬经》中是这样描绘风水宝地的:"若器之贮,言气聚而不散也。"意思就是风水好的地方,就会如同盆罐一样,气装进去而不会散失;地形地貌如果是四面环山,或者是三面环山,前面有河溪,这样就会如网兜,风吹入兜内变小而止息,即为聚气;"山环水抱必有气",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而且帝王的陵墓一定要有山,因山象征龙脉,"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九龙山因周围的山形地势,属典型的"龙脉"架构;而开凿于山体南坡上的汉鲁王墓,墓穴坐北朝南,墓门均向南,从墓主人做起时的角度来看,九龙山的各个山峰在北面、以及东面,将鲁王墓环抱;脚下有白马河流过,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地势格局;完全符合风水观念中基址选择应遵循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基本原则。

【参考资料:《汉书·扬雄传》《葬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