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中國製造業企業當前的形勢很差,對此的報道已經很多,就不再贅述了。那麼中國的製造業企業都是怎麼死的?有哪些內因和外因?
下面,就來總結一下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打價格戰耗死

中國的企業喜歡打價格戰,製造行業尤為如此,有些產品的價格本來很低,但競爭對手會把價格壓得更低。在溫嶺的一家制鞋企業,主要是做運動鞋,價格已經低到50-80元這檔價位,但河北一些企業很快就推出30-50這檔價位的鞋,至於質量會怎麼樣,也能想象得出來。

因為價格戰、惡性競爭,很多製造業企業利潤微薄,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結果只能通過降價保住市場份額,形成惡性循環。像如今中國跑步如此盛行,滿大街都是千元左右的亞瑟王、耐克,而中國一些鞋企竟然還在打價格戰!製鞋的環節很多,每一步都可以進行創新,都可以精益求精。在消費大升級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依然粗製濫造,通過低價搶佔市場,那隻能是作死了。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勞動力成本壓死

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快,很多製造業企業面臨著每年15%的工資上漲壓力,而產品的價格卻沒有得到提升。我們發現絕大多數製造業企業都縮減了員工,但依然抵擋不住成本上升的壓力。而且普遍存在主管帶領員工集體跳槽的現象,一下子就會讓企業生產停頓。更何況,中國目前工人的勞動力素質並沒有提高,很多“90後”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甚至流水線上可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國內長期以來不重視技工教育,不尊重技術工人,讓勞動力的顯性和隱形成本急劇上升。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貨幣氾濫淹死

製造業的天敵是浮躁的心態、浮躁的環境,而貨幣氾濫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浮躁。因為浮躁,每個人都想賺快錢,對於企業老闆來說,辛辛苦苦的在工廠裡做一年,還不如別人炒一套房賺錢,誰還願意搞什麼技術創新、精細化管理、樹立品牌、打造企業文化。自從2009年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出臺,製造業的處境就每況愈下,所有的錢都湧向房地產,追逐資產泡沫,而土地、人工成本逐年上升。

有一位做水泵的企業主親述,在去年股市大漲的時候,很多員工都在交流“股經”而沒心思幹活,當然股災之後又都老實了。這其實是中國經濟過度資本化的一個縮影,明明知道不務正業依靠炒作是不可能創造真正財富的,但每個人都樂此不彼。製造業需要的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完美,一點一滴的積累,萬萬浮躁不得。就像德國那樣,股市從來不暴漲暴跌,房價幾乎紋絲不動,每個人都能心無旁騖的專注於手上的工作,也能盡情的享受生活,當然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會非常優良。而且德國有著大量具有百年曆史的隱形冠軍企業,沒有一絲浮躁之心,製造業怎能不強大?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亂擔保被害死

中國的製造業企業在成立之初,很多都是一個村子裡或一個鎮上的人同時創業,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在生意做大的過程中,企業主之間的人情往來、相互幫襯少不了,這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出現相互之間的連環擔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點像赤壁大戰中被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一隻船著火了,大家都跑不了。特別地,當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出臺後,銀行催著企業借貸,鼓勵他們互相擔保,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經濟和就業的考慮,也會用各種手段讓一些企業為那些陷入困境的企業擔保,結果一起被拉下水。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當銀行開始抽貸,就如火燒戰船一樣,害死了一些本來還算健康的企業。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瞎投資被坑死

製造業不好賺錢,太累,所以很多製造業會投資一些跟主業無關的項目,最常見的就是房地產。這樣做無可厚非,不過隔行如隔山,看到別人容易賺錢,等到自己跟進去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比如湖北一家企業,本來是做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現金流充沛,有必勝客這樣的穩定大客戶。但是不知怎麼考慮的就跑去武漢做房地產了,結果房產項目滯銷,又佔用了大量資金,一下子就遇到了現金流危機,恰逢銀行抽貸,好好的企業最後只得甩賣。

企業瞎投資往往給現金流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對於民營製造業企業來說,本來在融資方面相對於央企、國企就承受不公正的待遇。即使是專注於主業的企業,因為銀行的抽貸而破產的案例都屢見不鮮,何況那些不務正業者。跟風瞎投資很容易將製造業企業的心態搞壞,嚐到了賺“快錢”的甜頭,就很難再踏下心來做實業了。就比如一個打工者,本來老老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能夠過上小康生活,非得想通過炒股、賭博來致富,並且以“這樣賺錢快”來給自己找理由。深入調研近百家制造業企業,他們談到自己所處行業的境況時,一般認為如果專注於主業,即便是活得沒有以前好,但也能安穩的活下去,畢竟製造業是解決人們衣食住行問題的,缺不得。死的那些企業都是不務正業,想賺快錢沒賺到,又連累了主業的。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互聯網+”鬧死

互聯網革命尚在進行中,互聯網正在改變中國經濟,但是對傳統制造業的影響並不完全是正面的因素。因為互聯網不能改變經濟社會的信用現狀,網上的產品更加低廉,也會更加的粗製濫造,很多製造業企業感受到了“互聯網+”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比如浙江雲和是中國木製玩具之都,有些企業本來通過電子商務增加了銷量,但後來發現網上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低,如果保證最起碼的質量標準,根本不可能這麼低價。而且如今企業產品在一些電子商務平臺上要想獲得關注的成本越來越高,漸漸的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再加上因互聯網所掀起的所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讓很多“90後”越來越沒有耐心在傳統制造業中耕耘。一方面出現人才斷層,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節節攀升,有些優秀的製造業企業被“互聯網+”鬧死了。

這並不是說製造業就不應該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而是關鍵在於怎麼用。像德國這樣的製造業強國,互聯網的應用並不廣泛,這就很說明問題。互聯網沒有帶來企業的轉型升級,反倒讓經濟環境更加浮躁,這是必須要警惕的一個現象。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轉型不及時拖死

傳統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很嚴重,一些企業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轉型,那麼就會在紅海里激烈的廝殺,承受不了成本的上升而漸漸蕭條,甚至最終消亡。未雨綢繆是一個企業家最基本的素質,其實,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空間很大。比如有的企業在向更細分更專業的領域發展,有的企業將低利潤率的產品拋棄而側重於高利潤率的產品,中國製造業的出入不在於所謂的“互聯網+”,而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進口替代。這個過程中,製造業企業的轉型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果不及時而任憑外部環境的惡化,結果自然會被淘汰。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傳承不慎猝死

中國的製造業企業大部分走過了二三十年的歷史,企業到了交接班的關鍵期。一代企業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如果不能實現成功傳承就會毀於一旦。在優越條件下長大的企業家子女,大多會覺得傳統制造業太累太苦,他們相比於父輩,心態上往往更加浮躁。顯然海外歸來的二代根本就不喜歡製造業,也不可能做好製造業。目前中國有的製造業企業處在經濟週期、產業週期和企業傳承週期的交匯點,如果傳承不慎,那麼在經濟下行、產業衰退的背景下,企業就可能出現猝死。

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八種死法“

中國製造業真的很難!實話實說,有些地區的製造業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蕭條”。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困境,有70%的原因歸於政策環境,包括長期以來的“國進民退”、技工教育的嚴重缺失、濫發貨幣、民營製造業企業的稅費負擔過重等等。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好的一面,如今政府越來越重視製造業,並且在努力的為製造業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而在我們的走訪過程中,也確實發現中國的製造業有非常多令人鼓舞的亮點。

製造業是一國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