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千古名篇,張繼《楓橋夜泊》詩意賞析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賞析】

詩人在古城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邊上泊舟夜宿。楓橋橫跨在古運河上,橋西有一座著名古剎,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因唐代詩僧寒山、拾得曾來此住持而被稱為寒山寺。江南秋夜冷寂悽清的風物,莊嚴古剎幽遠深沉的氛圍,羈旅遊子不絕如縷的愁思,都匯聚到詩人筆端,化作這首情深意遠的名詩。

唐詩千古名篇,張繼《楓橋夜泊》詩意賞析

在全詩連題目在內的32字中,詩人從不同角度攝取了各具特色的眾多景物——楓橋,殘月,棲鴉,寒霜,楓樹,漁火,古剎,客船;並在此畫面上配上烏鴉啼聲和古寺鐘聲,從而委曲、含蓄地抒寫了自己的愁緒。

詩的前兩句緣情佈景,把勾起詩人愁思的諸多景物層次分明地逐一寫出。詩人在客船中愁不成眠,他也許是倚枕,也許是臨窗,抬頭望見一輪秋月已在下落;在這闃寂的深夜,樹上的棲鴉可能因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而被驚醒,發出幾聲淒涼的啼鳴;夜色朦朧之中,詩人感覺到濃霜彌天,悽神寒骨。從所見(“月落”)、所聞(“烏啼”)寫到所感(“霜滿天”),寫出了詩人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感受過程。再看那江邊的楓樹,經霜的樹葉已成深紅色,聯想到昔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宋玉《招魂》)之句,不禁令人傷感;江上一燈如豆的漁火,在沉沉暗夜中閃爍著點點微光,更加觸發了羈旅中的詩人孤寂的情懷。這兩句詩,從佈景來看,由遠而近,從高到低,從描寫廣闊背景轉而描寫客舟中的不眠之人,富有縱深感與立體感;從設色來看,夜色的濃黑、月光和濃霜的銀白、楓葉的暗紅、漁火的昏黃,形成明與暗的組合、深與淺的交融,色調豐富而和諧;而這一切都極為自然地烘托出第二句中那個畫龍點睛的“愁”字。

唐詩千古名篇,張繼《楓橋夜泊》詩意賞析

如果說前兩句詩主要通過視覺形象的描寫,構成“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的情景交融的意境,那麼後兩句詩則主要藉助聽覺感受的刻畫,使詩的意境進一步地拓展和深化。在古城的郊外,在靜謐的深夜,從寒山寺傳來的悠揚鐘聲,客船上的詩人感到是那樣的迴腸蕩氣。這鐘聲也許引發了詩人對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色澤的名剎寒山寺的種種遐想,也許勾起了詩人對於時世、對於身世的憂慮和感傷,也許觸動了詩人積澱在心靈深處難以言傳的愁緒和幽思。正是這些使人體味不盡的深層意蘊,給全詩注入了無限的神韻。這首小詩千餘年來被人們傳唱不絕,顯示了詩中的深遠意境和無限神韻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