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采薇歌》賞析:唏噓天地之悠悠,生可舍焉,義不可斷矣

采薇歌: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從字面上看,挺富有詩意,如果可以想象,大概可以想成是美麗的女子到山上去採摘野果,或是想象成一位農婦,攜著小兒,在林間挖一些野菜。可惜,真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據說《采薇歌》是伯夷、叔齊兄弟二人的絕唱,他們因不肯低頭做周武王的臣子,最終是餓死於西山(首陽山)上,令人唏噓不已。

古詩詞《采薇歌》賞析:唏噓天地之悠悠,生可舍焉,義不可斷矣

潤語文:《采薇歌》賞析

商朝末年,附屬國孤竹國國君去世。按照遺願,傳位幼子叔齊。叔齊覺得應該由大哥伯夷管理國家,就把國君的位置要讓給伯夷,伯夷覺得這有辱父親的命令,堅決不受,前往西岐躲避。叔齊覺得自己也不適合做國君,讓位給了另外兄長,隨後也到了西岐。

西伯姬昌愛才,伯夷、叔齊皆在其麾下效力。姬昌去世後,其子姬發決定討伐紂王。伯夷、叔齊前來諫之,覺得西岐乃是商朝的臣子,以下犯上,乃是不仁,就是歌中“以暴易暴”之來處。周武王姬發盛怒,欲殺之,姜太公勸止,說這兩個人乃是義士,不可殺,留著後用。後,周武王滅商,平定天下,定國號為周。伯夷、叔齊認為自己乃是商朝人,食用周朝之粟米實乃是恥辱,歸隱首陽山,采薇作食,終究餓死。

古詩詞《采薇歌》賞析:唏噓天地之悠悠,生可舍焉,義不可斷矣

潤語文:《采薇歌》賞析

後人把伯夷、叔齊的故事認作為“捨生取義”之典範,大概皆是籠絡民心之需要。還是先來看歌謠吧,“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攀登西山,一直到高處,來采薇充飢。這個就是我們的品格呀!看江山茫茫,乃是以暴制暴奪得,這不是依靠仁義獲得的天下,我們又怎麼能夠服從呢!“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神農、虞、夏這些古代明君的朝代,怎麼這麼快就過去了呢?他們都是禪讓之道,哪裡有戰爭呀?我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呢?現在,哪裡才是我們的安身之所呀?就在長噓短嘆之間離開人世,油燈耗盡,沒有遇到像神農那樣的朝代,心之憂慮而死。

古詩詞《采薇歌》賞析:唏噓天地之悠悠,生可舍焉,義不可斷矣

潤語文:《采薇歌》賞析

亦有人批評伯夷、叔齊乃是愚昧的忠於前朝,是愚忠,不可取。從《采薇歌》而言,唱之三嘆,經久不衰,尤其末尾,知之命衰,仍要為山河大地唱響自己的心聲,其志令人感動。至於他們的愚忠,委實有其侷限性。武王伐紂,乃是歷史腳步,民心所向。伯夷、叔齊以食周粟為恥,卻又提到古之聖明,大概還是對“以暴制暴”耿耿於懷,無法解開心結,以至於餓死首陽山。可謂悲兮。

《采薇歌》直抒胸臆,沒有矯情,坦蕩心肺,在離世之際,無奔雷之聲,卻念天地之悠,令人潸然淚下,或許就是其不衰之原因!

【本文原創首發,作者程立祥(潤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