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王崧舟:《楓橋夜泊》詩文講授


教師簡介:

一、心態為本、價值重構,打造“新成功教育”品牌


二、學養奠基、審美創造,開創“詩意語文”教學流派


三、理論參悟、實證修煉,形成“劍氣合一”師訓模式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code>
王崧舟,字維嶽,號泊靜齋主,浙江上虞人。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系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鋒、“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開發基地”電視教學片主編、“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國家級遠程培訓”小學語文主講教師、“浙江教育資源網”特級教師工作室首批專家、“浙江教育學院教師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小語會會長。現任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潛心於小學語文教育科學的研究,先後出版《小學作文教學改革與流派》、《王崧舟小學語感教學法》、《王崧舟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王崧舟講語文》、《聽王崧舟老師評課》、《詩意語文課譜——王崧舟十年經典課堂實錄與品悟》等多部教育教學論著,在省部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論文180餘篇。
/<code>


王崧舟:《楓橋夜泊》課堂教學實錄


(選段)


一、啟:楓橋鐘聲越千年


  師: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濤聲依舊》,大家聽過嗎?
  生:(自由應答)聽過。
  師:好聽嗎?
  生:(自由應答)好聽。
  師:看來,這首在上個世紀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還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這首歌,不但曲子好聽,歌詞也寫得相當出色。大家看,這是其中的兩句——(大屏幕出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師: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歌詞)
  師:好聽!不但聲音好聽,讀得更是好聽!大家注意看,歌詞中有一個詞叫“無眠”,誰知道“無眠”的意思?


  生1:睡不著,失眠。
  師:說得好!“睡不著”是大白話,“失眠”呢,是近義詞。一俗一雅,意思就說得明明白白了。其實,“無眠”還可以找出很多近義詞來,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2:不眠。
  師:難以入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3:難眠。
  師:未曾入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4:未眠。
  師:因為發愁而無法入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5:愁眠。
  師:一口氣,找到了五個近義詞。無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難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話,就是睡不著覺啊!好的,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歌詞,感受感受“無眠”的滋味兒。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進入無盡的愁“境”



  師: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就在一首詩中寫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詩句)
  師:高啟所寫的鐘聲,也是寒山寺的鐘聲。讓人奇怪的是,每次經過楓橋,每次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高啟總會想起一個人,誰?
  生:張繼。
  師:張繼?張繼何許人也?為什麼幾度經過都要憶張繼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鍾。
——【宋】陸游《宿楓橋》



  師: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到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詩句)
  師: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到過哪兒?
  生1:楓橋寺。
  師:沒錯,寒山寺又名楓橋寺,因為它就在楓橋的邊上。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麼呢?


  生1:鐘聲。
  師:七年之後,詩人陸游又到了哪兒?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師:又聽到了什麼?
  生2:鐘聲。
  師:七年不變是鐘聲啊!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這番感慨。
  生:(齊讀詩句)
  師: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生1:(朗讀)十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生2:(朗讀)百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生3:(朗讀)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王老師十分注重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師:聽!陳小奇的筆下有鐘聲,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陳小奇的歌詞)
  師:聽!王士禎的筆下有鐘聲——
  生:(齊讀王士禎的詩句)
  師:聽!高啟的筆下也有鐘聲——
  生:(齊讀高啟的詩句)
  師:再聽!陸游的筆下還有鐘聲——
  生:(齊讀陸游的詩句)
  師:問題來了!問題來了!你的問題是什麼?
  生1: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寫鐘聲?
  生2:鐘聲的魅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呢?
  生3:張繼是誰?
  生4:鐘聲為什麼能夠留傳這麼長的時間?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不斷引導學生提問,順勢而行



  二、承:張繼獨聽寒山鍾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
  生:淒涼。
  師:肚裡沒點東西的同學,是找不出“淒涼”這個詞語的。好了,孩子們,讀《楓橋夜泊》,有人讀出的是憂愁,有人讀出的是寂寞,有人讀出的是淒涼,也有人讀出的是寂靜。大家不妨對比著想一想,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你會有憂愁的感覺嗎?
  生:(自由應答)不會。
  師:肯定不會!讀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會有寂寞的感覺嗎?
  生:(自由應答)不會。
  師:我想也不會。讀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你會有寂靜的感覺嗎?


  生:(自由應答)不會。
  師:都不會!那麼,為什麼讀《楓橋夜泊》,你感到的卻是憂愁、是孤獨、是寂靜、是淒涼呢?
  生:(多數沉默,個別學生舉手)
  師:把手放下,請大家靜靜地默讀《楓橋夜泊》,看看註釋,看看插圖,聯繫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生:(默讀,圈點批註)
  師:(在巡視中插話)有的同學開始動筆劃了,這說明他的感覺已經找到了落腳點。
  師:(繼續插話)有的同學開始在詩的旁邊寫批註了,很好,這說明他的思考正在被記錄。
  生:(在教師插話的引導下,紛紛開始寫批註)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增強學生的感受性



 


  師:(板書:霜滿天)大家知道,霜是覆蓋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寫過這樣的詩句,床前明月光——
  生:(接答)疑是地上霜。
  師:對呀!霜怎麼可能滿天呢?難道是張繼的感覺出了問題?
  生:因為張繼愁眠,所以感覺霜滿天。
  師:肯定跟張繼的心情有關係,是嗎?
  生:是。
  師:想一想,夜泊楓橋的這個晚上,張繼冷不冷?
  生:冷。
  師:肯定冷!秋霜那麼重,穿得又那麼單薄,還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嗎?其實,身體的冷還在其次,更要緊的是張繼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師:為什麼?
  生1:因為他很孤獨。
  生2:因為他考試落榜了。
  師:看來你查過資料了。這只是一種可能,還可能因為什麼呢?


  生3:因為他思念他的親人了。
  生4:因為他覺得自己很無助。
  師:身體感覺到的是一個“冷”字,心靈感覺到的更是一個“冷”字,於是,在詩人的感覺中,“霜滿地”成了——
  生:(接答)霜滿天。
  師:哪裡是霜滿天啊?分明是“冷滿天”啊!
  (最後形成如下板書)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 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指著板書)大家看,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著——
  生:(齊讀)愁眠。
  師:都伴隨著——
  生:(齊讀)愁眠。
  師:都一層又一層地籠罩著——
  生:(齊讀)愁眠。
  師:用詩人自己的話來說,江楓漁火——
  生:(齊讀)對愁眠。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老師引導學生自己解決所產生的問題



  三、升:夜半鐘聲化愁眠



  師:這鐘聲,彷彿在說,張繼啊張繼……孩子們,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接著“張繼啊張繼”,寫一寫鐘聲的訴說。
  生:(隨著音樂,想象寫話)
  師:好!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像張繼那樣,用心去感受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悠悠傳來的鐘聲,好像在對孤獨的張繼這樣說——
  生1:(朗讀)張繼啊張繼,如果你無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單,就讓我來陪伴你吧。(掌聲)
  師:好一個知冷知熱的鐘聲!(笑聲)
  生2:(朗讀)張繼啊張繼,人的一生有悲歡離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當你煩惱憂愁的時候,要學會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呀。(掌聲、笑聲)
  師:知足常樂,心平氣和。多麼善解人意的鐘聲啊!
  生3:(朗讀)張繼啊張繼,你的親人在等著你回家,趕緊回去吧,趕緊回去吧!(笑聲)


  師:家是你永遠的港灣,家是你永遠的溫暖!這鐘聲有撫慰,這鐘聲有勸解。當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款款消失的時候,張繼的愁眠之情也漸漸化去了。(擦去“鐘聲”和“愁眠”)
  四、轉:月落時分聽鐘聲
  師:孩子們,其實“愁眠”是人人會有的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會伴隨人的一生,也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所以,古今中外,寫愁眠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寫愁眠,尤其是寫思鄉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



  師:孩子們,在張繼之前,沒有人這樣寫過鐘聲;在張繼之後,儘管有很多人寫過鐘聲,但是,沒有一個人寫得像張繼這樣扣人心絃,感人肺腑。這,正是《楓橋夜泊》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的秘密所在。讓我們再次滿懷深情地走進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生:(齊讀《楓橋夜泊》)
  五、合:鐘聲悠悠情滿天
  師:於是,從張繼之後,從《楓橋夜泊》之後,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國詩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種寄託愁緒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鐘聲!這鐘聲穿越時空、穿越歷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詩人筆下悠悠迴盪。


  生:(齊讀詩句)
  師:孩子們,這就是經典!(板書:經典)這就是文化!(板書:文化)
  今天,你讀了《楓橋夜泊》,你的心裡有了一種感觸、一種感受、甚至一種感動。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後有機會去蘇州,你一定會去看一座橋,哪座橋?
  生:楓橋。
  師:來到楓橋,你一定會想到一個人,誰?
  生:張繼。
  師:想到張繼,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充滿深情地背誦一首詩,那就是——
  生:(齊答)《楓橋夜泊》。
  師:來,我們一起邊走邊吟——
  生:(集體背誦《楓橋夜泊》)
  師:從此,你對張繼不再陌生,儘管你和張繼相隔千年;從此,你對楓橋夜泊、你對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再陌生,儘管你和楓橋相隔百里、千里、甚至萬里。孩子們,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熱烈的掌聲)
  最後板書:經典!文化!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個人思考:


王崧舟老師真正把詩意引入了課堂。


王老師的課採用的是引導學生拋出問題,再自己嘗試解決的方式,課上的小手也沒有放下來過。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老師也並沒有單一地講詩歌,而是將歷史問題貫穿到詩句中,將同樣景物不同詩人的描寫進行橫縱對比,不斷投入地朗讀,找出自己產生情緒的源頭等等。


其中講到“漁火”的時候,因為孩子們的不理解,稍稍冷場了一下,王老師也順勢解釋並做了示範,給了孩子穩穩的臺階,也開拓了思路。


另外,作為語文老師,王崧舟老師的板書非常漂亮。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我有一些問題:如果在現實中實踐起來,孩子們的感受性和舉手的頻率沒有那麼強,那麼這節課還能達到我們理想中的結果嗎?


要如何做出改變呢?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上過的語文詩歌課,老師講的知識點實用性都很強,但身邊的同學們仍然把這樣的課稱作“無聊課”。


原因在於老師只是自顧自地從每個字詞講到全詩的情感,沒有問題解決的過程,沒有互動,更別談深入的感受了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王崧舟老師主打“迴歸語文,愛上語文”,不要用懶惰的思維去對待本國文化的濃縮。


如何讓語文課發揮本真的價值,是我們要探究和思索的。


名師是怎樣講授語文詩歌的?快速收藏實錄+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