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王崧舟:《枫桥夜泊》诗文讲授


教师简介:

一、心态为本、价值重构,打造“新成功教育”品牌


二、学养奠基、审美创造,开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


三、理论参悟、实证修炼,形成“剑气合一”师训模式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code>
王崧舟,字维岳,号泊静斋主,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电视教学片主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
/<code>


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选段)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自由应答)听过。
  师:好听吗?
  生:(自由应答)好听。
  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歌词)
  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进入无尽的愁“境”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诗句)
  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1:枫桥寺。
  师: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1: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2:钟声。
  师:七年不变是钟声啊!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这番感慨。
  生:(齐读诗句)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1:(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2:(朗读)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生3:(朗读)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王老师十分注重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1: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钟声?
  生2:钟声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
  生3:张继是谁?
  生4:钟声为什么能够留传这么长的时间?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不断引导学生提问,顺势而行



  二、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生:凄凉。
  师:肚里没点东西的同学,是找不出“凄凉”这个词语的。好了,孩子们,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我想也不会。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都不会!那么,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生:(多数沉默,个别学生举手)
  师: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生:(默读,圈点批注)
  师:(在巡视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动笔划了,这说明他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师:(继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在诗的旁边写批注了,很好,这说明他的思考正在被记录。
  生:(在教师插话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写批注)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增强学生的感受性



 


  师:(板书:霜满天)大家知道,霜是覆盖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
  生:(接答)疑是地上霜。
  师:对呀!霜怎么可能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出了问题?
  生:因为张继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肯定跟张继的心情有关系,是吗?
  生:是。
  师: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
  生:冷。
  师:肯定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很孤独。
  生2:因为他考试落榜了。
  师:看来你查过资料了。这只是一种可能,还可能因为什么呢?


  生3:因为他思念他的亲人了。
  生4: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师:身体感觉到的是一个“冷”字,心灵感觉到的更是一个“冷”字,于是,在诗人的感觉中,“霜满地”成了——
  生:(接答)霜满天。
  师:哪里是霜满天啊?分明是“冷满天”啊!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伴随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
  生:(齐读)愁眠。
  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
  生:(齐读)对愁眠。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所产生的问题



  三、升:夜半钟声化愁眠



  师: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生1:(朗读)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就让我来陪伴你吧。(掌声)
  师:好一个知冷知热的钟声!(笑声)
  生2:(朗读)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呀。(掌声、笑声)
  师: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多么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生3:(朗读)张继啊张继,你的亲人在等着你回家,赶紧回去吧,赶紧回去吧!(笑声)


  师:家是你永远的港湾,家是你永远的温暖!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擦去“钟声”和“愁眠”)
  四、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师: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



  师: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五、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师: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板书: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文化)
  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生:枫桥。
  师: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生:(齐答)《枫桥夜泊》。
  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热烈的掌声)
  最后板书:经典!文化!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个人思考:


王崧舟老师真正把诗意引入了课堂。


王老师的课采用的是引导学生抛出问题,再自己尝试解决的方式,课上的小手也没有放下来过。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老师也并没有单一地讲诗歌,而是将历史问题贯穿到诗句中,将同样景物不同诗人的描写进行横纵对比,不断投入地朗读,找出自己产生情绪的源头等等。


其中讲到“渔火”的时候,因为孩子们的不理解,稍稍冷场了一下,王老师也顺势解释并做了示范,给了孩子稳稳的台阶,也开拓了思路。


另外,作为语文老师,王崧舟老师的板书非常漂亮。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我有一些问题:如果在现实中实践起来,孩子们的感受性和举手的频率没有那么强,那么这节课还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结果吗?


要如何做出改变呢?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上过的语文诗歌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实用性都很强,但身边的同学们仍然把这样的课称作“无聊课”。


原因在于老师只是自顾自地从每个字词讲到全诗的情感,没有问题解决的过程,没有互动,更别谈深入的感受了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王崧舟老师主打“回归语文,爱上语文”,不要用懒惰的思维去对待本国文化的浓缩。


如何让语文课发挥本真的价值,是我们要探究和思索的。


名师是怎样讲授语文诗歌的?快速收藏实录+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