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前两天,小姨在家人群里边发了一个消费截图,她儿子的游戏充值记录。

短短20天的时间,就充了1万多块钱,买游戏装备装备,她非常生气,也很无助。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小姨的家庭条件不好,有3个孩子,两个女儿读高中和大学,一个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

为了供孩子上学,小姨在工厂里打工,每天早上7点过就去上班,晚上十点过才回家。姨夫在工地上打杂,白天也不在家,没有时间陪孩子。

所以,表弟觉得很无聊,就开始打游戏。

开始只是打一些简单的游戏,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开始偷偷的拿小姨的手机充钱打,才一个月不到,就花了一万多。这是小姨和小姨夫两个人加起来的一个月的工资了。

他们把表弟打了一顿,发现没什么用,无奈之下,只好在群里求助。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表哥是做游戏开发的,他以游戏开发者的身份分析了为什么孩子会游戏上瘾,也给小姨了一些建议。我觉得很有用,分享给大家。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时候,用暴力镇压是没有用的。

就拿我表弟来说,他最开始打游戏,是因为没有人陪,他觉得无聊,所以才用打游戏来打发时间。如果只是简单的用“武力”解决,把孩子打一顿,是没有用的。即使不打游戏了,他也可以看小说、看电视剧、刷抖音,有的是打发时间的方法。

当然,也有孩子打游戏是为了交朋友,是一种社交方式。几个同学都玩同一款游戏,这样就有话题可聊了,聊着聊着还能结交朋友。

其实,孩子喜欢打游戏,都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才是关键,光靠武力镇压,解决不了问题。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哪些?

让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游戏能让孩子产生愉悦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一方面,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他们会感觉非常的快乐,因为玩游戏的时候,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

平时吃糖的时候、看见喜欢的人的时候、遇到有趣的事的时候,都会分泌多巴胺。所以,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快乐。这是游戏成瘾的生理反应

另一方面,在打游戏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种“福乐状态”,感觉到“心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完完全全的沉浸在其中的,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周围的吵闹,非常投入、非常幸福。这是游戏成瘾的心理反应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二、外因:游戏开发者精心设计让孩子着迷的“游戏陷阱”。

几乎每一款游戏都有“新手指引”,这是让孩子沉迷游戏的第一步。

一般说来,打开一款游戏的时候,都会有新手指引。在新手指引环节,孩子会被告知游戏规则、简单的操作技巧、游戏的背景等等。跟着新手指引来一步步操作,是很容易上手的会让孩子觉得游戏很简单、也很有趣。

上手以后,就开始引导孩子充值了,用低价格的“首充”,让孩子尝到甜头。

游戏里会设置“首充”,非常便宜,用几块钱就能买到别人花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钱才能买到的装备。买装备以后,再玩儿起来,就会更爽,游戏里英雄的技能会更多、战斗力会更强。

充过1次钱,尝到1次甜头的孩子,一般还会充值第二次、第三次……

不知不觉,就充了很多钱进去。就和我表弟一样。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而且,游戏设计者善于用一个个有梯度性的关卡和奖励,吸引孩子不停的玩儿。

游戏设置的每一个关卡和奖励都是很讲究的,刚开始的几个关卡,会非常容易,奖励也很容易拿到,很容易给孩子成就感。然后,关卡会越来越难,奖励也越来越难拿到,这就要求孩子不停的玩儿,有时候还要花钱买道具帮忙冲关。

在奖品的设计上也很讲究,越到后面,奖品越有吸引力。比如,当孩子达到某个段位的时候,就能获得限量版的英雄皮肤,或者额外的抽奖机会等等,这些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就这样,游戏开发者,通过一步一步的诱导和设计,让孩子越来越沉迷于游戏。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帮助孩子走出游戏陷阱的最好办法,恰好是陪他一起打游戏

表哥说,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不是不让他玩游戏,而是陪他一起玩游戏

前面我们也说到了,孩子玩游戏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打发时间、有的是为了社交、有的是没有自控能力,当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打游戏的时候,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真正了解到他们在想什么以后,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应该要讲究质量。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些好的游戏装备,让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更好的体验。同时,也可以陪他玩一些更高级的游戏,当孩子玩过高级的以后,对于一些简单的游戏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

当然,如果是真没有条件的话,也不必这么做,但至少,花时间了解他们在想什么,这一点应该要做到。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最高级的做法,是让孩子的人生,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和快乐。

孩子的一生,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过得很有趣。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设定一个一个的“小关卡”,小目标。比如这学期的目标是提升学习成绩,并养成看书的习惯;一年以后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10年以后的目标是进入某一所好的大学……

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目标。关键是要先易后难,有梯度、有反馈。

在孩子的“人生闯关游戏”中,每个关卡都应设置相应的惩罚和奖励机制,给到孩子适当的反馈。

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应该有奖励,而且奖励要有仪式感。

就像打王者的时候,等级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称号就会发生变化,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星耀……这些称号,就是一种仪式感,表明努力是有回报的。

在给孩子奖励的时候,也可以送一些有仪式感的礼物,比如说迪士尼门票、新款运动鞋、或者奖励1次玩游戏的机会,让他们有获得感。但是,很多家长往往图省事儿,直接送手机、送钱,这些“省事儿”的礼物,不但不会让孩子有获得感,反而会让他们不懂珍惜。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应该有惩罚,但是惩罚也得有技巧。

很多人想到惩罚,第一反应就是拿走什么,没收孩子手机、没收孩子零花钱、没收孩子的游戏机……这些惩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严厉的,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很容易失去的不安全感。

一般在游戏中,很少有玩家会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失去什么,他们只会因为达成目标而得到什么。

所以,不要轻易的从孩子手里夺走什么,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得不到原本设定好的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惩罚了。

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没有达成目标,可以告诉他:你玩儿得还不错,但是还可以更好,再想想办法。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马皓文就很会鼓励孩子。他儿子马飞是“学渣”,老师说他不成材,同学笑他“缺根弦”,连自己老婆都不看好马飞。

当儿子考了63分的时候,马皓文鼓励道:“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从全班倒数第一名,考到了倒数第五名,我就说了,你是天才。”也正是因为父亲的鼓励,马飞习惯了“再想想办法”,多次在危急时刻脱险。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寒假时间很长,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人生的游戏”,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