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度时代。


前一周是《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的“爬山梗”火遍互联网,下一周《三十而已》的林有有就被观众骂上热搜。


就连热点新闻也活不过一周。


快节奏的资讯轰炸带来的影响就是,我们越来越习惯选择便捷的思考方式。


即:贴标签。


对情感摇摆不定就是渣男渣女,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是杠精。


“绿茶”“直男癌”海王”“圣母”......


网络标签已经入侵我们的日常的言语体系,并且我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标签作为结论


这部借由争议人物的访谈综艺,撕开许多人身上的一层层标签,还原较为真实的个体。


《和陌生人说话》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01 - 杀马特教父:罗福兴


提到“杀马特”,大众的印象都比较负面——


洗剪吹、坏孩子、非主流、不伦不类......


“杀马特”一词,由罗福兴首创,源于英文单词“Smart”。


他也自封“杀马特教父”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五颜六色的头发、过眼的刘海还有闪耀的妆容,他们只要出门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


当主持人陈晓楠问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罗福兴说:想要被关注吧。


1995年出生于广东梅州,是一名留守儿童。


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他小时候辗转跟着外婆或奶奶生活。


小学毕业后辍学,他来到深圳“混生活”,此时的目标是成为一方霸主。


融不进的都市,回不去的故乡。


每天下班后的消遣就是躲进网吧,在互联网上寻找同样的小伙伴。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的确,他的特立独行最终也火爆互联网。


在21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罗福兴的事。


父亲重病,为了治病,他问遍了所有人借钱却借不到钱,父亲没有熬过中秋。


就此惊醒,彻底从“杀马特”世界告别。


他不希望家庭中再出现这样的场景,不愿意失败的景象再来过一次。


罗福兴在深圳继续从事美发行业。


主持人问:这个时代出名是很赚钱的,为什么没有去直播平台当网红?


他说: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


02 - 为死刑犯写遗书:欢镜听

曾因经济犯罪入狱的欢镜听,因为文化水平较高,被安排了一项工作——

为死刑犯写遗书。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他陪许多死囚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晚,成为他们生命的最终见证者。


第一次给死刑犯写遗书时,他紧张得不得了。


对方还说:“大哥,是我要死,你紧张个啥劲。”


在众多死刑犯中,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女囚。


她要求化妆,描眉,涂口红。


在为她写遗书时,从换刑具到上刑车,她一直哼歌,唱的是重庆当地知青的歌曲,唱着唱着眼泪就掉下来。


或许还有对人生的不舍。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并不是在同情他们。


法律已经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定罪,他们也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对于欢镜听而言,“死囚”原本只是一个符号,从此就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而这些经历,让他懂得敬畏生命与规则。


出狱之后,他就连红绿灯也没有闯过了。


03 - 大力哥:赵金龙


昔日网红“大力哥”,本名赵金龙。


曾因抢劫ATM被擒获,而被网友吐槽为“最蠢劫匪”。


入狱后,又因一系列金句爆红网络——


“大力出奇迹。”

“每天至少要花500块钱,不然磨灭了爹妈赚钱的才华。”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赵金龙只是搞笑段子里的存在,甚至觉得他是不是有病?


事实上,他当时真的就“嗑药”了。


他之所以要抢劫,是为了抢钱买有成瘾成分的止咳水。


在出事之前,他也是“富二代”,家里有砖厂,吃喝不愁。

一天花好几千块,就连去个厕所也要打车去。


赶时髦的赵金龙,也是在当时接触到止咳水。


从最开始喝一瓶,渐渐成瘾,最后喝十个也起不了作用了。


再到最后,父母离婚,和父亲闹矛盾被赶出家门。


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借钱买药,到最后无人可借,只能做出抢劫的傻事。


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也付出了代价,被判处了两年有期徒刑。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在采访中,谈及女儿的赵金龙是笑得最开心的。


他说,有回女儿问他要钱:“爸,你能给我点儿钱吗?她要的最多是五块十块。”


赵金龙咔嚓就给了五十,女儿高兴得呀:“你是我亲爹。”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笑了起来。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很可惜,《和陌生人说话》这部采访纪录片只能查看部分片段了。


就连第二季,也因为“技术原因”已经下架了。


在陈晓楠的采访对象中,有性工作者、犯罪前科者、成瘾人士,有各种热点话题的当事者,也有被我们日常忽略的边缘人。


几乎不会有人去注意他们标签背后的生活。


新闻娱乐化正在稀释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人们也常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的特质上,而忽略他们所处情景的重要性。


各种“荒诞故事”背后其实可以细寻社会发展脉络的影子。


例如,罗福兴对关注的需求,就和万千“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一样。


当用标签去定义一个人时,其实也磨平了我们的认知。

又一档“无人关注”的敢说综艺,可惜已经下架

你认为“杀马特”是非主流,但罗福兴是敏感的、重感情的,这个不被认可的群体其实在抱团取暖;


你嘲笑鬼畜段子中“最蠢小偷”,但他其实是爱女儿的好父亲,正踏踏实实重新生活。


贴标签很容易,但撕标签很难。


如何去定义悲欢,如何去定义好坏,在复杂的人性和社会中,任何标签与结论其实略显草率。


所以请不要对任何个体妄下结论,人性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片面的。


不轻易给别人贴标签,其实也是一种善良。


愿我们平视这个世界。


图/《和陌生人说话》

文/不完全电影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