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種公豬在生產上的作用

種公豬在養豬生產中飼養頭數比母豬少,但其對後代數量、生長速度和酮體品質的影響遠遠超過母豬對後代的影響。在季節性配種的情況下,本交公母比為1:20~30,按每頭母豬平均年產仔2.2窩、每窩平均產仔12頭計,每頭種公豬平均年產後代528~792頭;如人工授精公母比為1:200,每頭種公豬平均年產後代5280頭。無論是採用本交還是人工授精,每頭種母嘴平均年產後代20~30頭。俗話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種公豬種質直接影響後代生長速度和胭體品質,生長速度快則可降低養豬生產綜合成本,朋體瘦肉率高則受市場歡迎。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因此,選擇種質好的種公豬並實施科學飼養管理是提高養豬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

種公豬的品種、類型與飼養管理

一、種公豬的品種種豬的品種是在一定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下經人工選擇形成的具有共同來源、相似並能穩定遺傳的外形和生產性能,擁有一定數量的種群。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人類的需求會影響品種的發展方向與消長,因此豬品種具有變異性和可塑性。人們在實踐中對豬種改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經過豬育種工作者長期選育,引進國外豬種,逐漸形成了我國豐富的豬種。這些品種包括地方豬種、引人豬種和培育豬種,生產中種公豬主要利用的是引人豬種與增育豬種。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一)地方豬種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生態環境複雜多樣,社會經濟條件差異很大,在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作用下,經過勞動人民長期選育,我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地方豬種資源。按其體型外貌特徵和生產性能,結合其起源、地理分佈、飼養管理特點、當地生產情況、自然條件和民俗等因素,我國地方豬種可劃分為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地方豬種的主要特點是繁殖力高,抗逆性強,肉質優良,但生長緩慢,服體瘦肉率低。

(1)高繁殖力。主要表現在公豬的睪丸發育快,初情期、性成熟期和配種日齡均早。(2)抗逆性強。突出體現在抗寒力(民豬等)、耐熱力(華南型豬),耐粗飼能力、耐飢餓能力、高海拔適應能力以及抗病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表現抗逆性強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遺傳性能。(3)肉質優良。地方豬種以肉質嫩美著稱於世,肌肉顏色鮮紅,吸水力強,肌肉大理石紋適中,肌內脂肪含量高。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4)生長緩慢,胭體瘦肉率低。地方豬種初生重小,平均為700克左右;生長速度緩慢,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多數為320~430克,單位增重耗料高,平均為3.85~4.22;地方豬種經濟早熟、易肥,適宰體重較小,正常飼養管理下,飼養6~10個月,體重達50~90千克即可屠宰;皮下脂肪厚,平均為4釐米左右,朋體瘦肉率在40%左右。另外,地方豬種較大優勢的是擁有矮小基因(或微小基因),如著名的香豬、五指山豬、西雙版納微型豬和臺灣的蘭嶼小耳豬等,其成年體重一般在40~50千克。

由於豬在解剖生理上與人類相似,易於作為醫學試驗,所以醫學界越來越傾向於把微型豬作為實驗動物。微型豬體成熟較早,幼小時無奶腥味,是烤乳豬的原料,在市場上有較好的前景。地方豬種具有優良的特性,但也存在缺點。要合理開發利用以適應現代化養豬生產的需要,一是要根據地方豬種的種質特性,研究其在繁殖體系中的適宜地位;二是作為育種素材,培育新品種或品系;三是積極發掘部分地方豬種作為特殊資源的利用價值。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二)引入豬種我國先後從國外引入巴克夏豬(Berkshire)、大約克(大白豬Yorkshire)、長白豬(Landrace)、杜洛克豬(Duroc)、漢普夏豬(Hampshire)和皮特蘭豬(Pietran)等豬種,用於經濟雜交,同時也引入了專門化品系及配套系豬,如PIC、迪卡(Dekalb)和斯格豬(Seghers)等。對我國養豬生產影響較大的引入豬種主要有大白豬、長白豬、杜洛克豬和皮特蘭豬等。

引人的豬種的共同特點是生長速度快、服體瘦肉率高(60%以上),但繁殖性能差、肉質欠佳和抗逆性差。引入的豬種通過培育與提高,並利用其品種間的雜種優勢,在現代商品豬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用這些豬做父本進行經濟雜交,能顯著提高商品豬的生長速度和瘦肉產量,以引入豬種為主的各種雜交組合(如DLY、DYL、DY等雜交模式)在國內各規模化豬場得到了廣泛應用。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三)培育豬種培育豬種的目的是保留地方豬種繁殖力高、肉質好、適應性強、能大量利用青粗飼料等優點,改正增重慢、飼料轉化率低、屠宰率低、體型結構不良、胭體中皮下脂肪多、瘦肉少等缺點。培育豬種的發展趨勢是利用現有豬種優勢,採用現代育種技術,培育適合中國實際的高產高效優質的新品種或品系,篩選最優雜交組合,建立完善的繁育體系。

二、種公豬的經濟類型

按經濟類型可劃分為瘦肉型豬種、兼用型豬種和脂肪型豬種。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是優質高效的瘦肉型豬種。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種公豬的經濟類型劃分標準

經濟類型,體型特點,羽體瘦肉率(%),背原厚(cm)。

廋肉型,腿臂發達,肌肉豐滿,背腰平直;中軀成長方形,體長大於胸圍15釐米以上;體質結實,56以上,1.5~3.5。

脂肪型,短、寬、圓、矮、肥;中軀成正方形,體長與胸圍基本相等,兩者相差不超過2釐米;體質細緻,45以下,4以上。

兼用型,介於脂肪型與瘦肉型兩者之間,45~55,3.5~4。

種公豬按培育種類分為純種公豬和雜種公豬。在現代養豬生產中,可根據其後代的用途進行合理選擇。純種公豬產生的後代可用於種用和商品豬生產,而雜種公豬產生的後代只能用於商品豬生產。利用雜種公豬生產商品豬,其後代的生長速度和朋體瘦肉率等優勢明顯。雜種公豬與純種公豬相比,雜種公豬具有適應性強、性慾旺盛等優點,日益被養豬生產者所接受。但引種時要注意,含漢普夏豬血緣的商品豬,肌肉顏色較淺,影響外觀。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三、種公豬生產特點飼養種公豬的目的是繁殖配種,獲得優質優良的後代。飼養的種公豬要符合品種特徵,生長髮育良好,具有良好的繁殖體況與雄性外貌,配種能力強,精液品質符合標準,密度大,活力強。種公豬生產的特點是射精量大,本交配種時間長。

其正常情況下射精量為300~400mL/次,個別高達500mL/次,精子數量達400~800億個;每次本交配種時間一般為5~10分鐘/次,個別長者達15~20分鐘/次。本交配種時間長,公豬體力消耗大。公豬精液中幹物質佔2%~3%,其中蛋白質為60%左右,還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應根據公豬生產需要滿足其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四、種公豬的飼養管理技術飼養種公豬的目標是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精液品質和配種能力,充分發揮其種用價值。

(一)營養需要飼養的種公豬要求體況良好,體格健壯,四肢有力,性慾旺盛,精液數量多,品質好。飼養種公豬的目的是生產精液和配種,精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因此種公豬的日糧應全價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且能量適當。每公斤配合飼料應含蛋白質15%~16%、消化能12.98兆焦、賴氨酸0.5%、鈣0.66%、磷0.53%、多維150g/t。種公豬飼料原料質優,日糧配合要全價,通常選用玉米、小麥、麥麩、豆餅、油餅、黃豆、蠶蝠、魚粉等優質飼料配合而成,飼料中添加礦物鈣、磷、食鹽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E,以提高精子活力。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二)飼餵技術定時定量,飼餵體積小、質量好、以精料為主的生乾料或溼料,日喂2~3次,供給充足飲水。日喂量:成年外種豬2~2.5kg/d,本地豬1.5~1.8kg/d,配種繁忙季節增加飼料量20%和日喂1~2個雞蛋、鴨蛋或0.25千克蠶蝠、魚粉,保持其旺盛的配種能力。每天可喂1公斤優質青綠飼料,避免餵過稀飼料、液體飼料和過多的粗飼料,以免造成公豬垂腹,影響配種效果。

(三)管理技術(1)單圈飼養。3~4月齡小公豬已開始有性衝動,如不及時分開飼養,則會因互相爬跨而影響休息、降低食慾,不僅影響其生長髮育,還易養成自淫、滑精等惡習,過早失去種用價值。成年公豬更須單圈飼養,否則會因相互爬跨而導致生殖器官破裂、出血,影響採精配種。要合理分群,種公豬圈舍應遠離母豬舍,圈門、圈欄要堅固,要經常檢修,以防公豬跑出圈外干擾母豬和其他公豬。(2)加強運動。公豬經常運動能加強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促進食慾,保持性慾旺盛。應任其出人運動場或每天驅趕其運動2~4公里,驅趕時嚴禁鞭打。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3)刷拭豬體。經常用鐵刮子或乾草把刷拭豬體,保持公豬皮膚清潔和表皮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豬體舒適,減少體表寄生蟲病的發生,加強新陳代謝和增進食慾。炎熱天氣還應給公豬淋浴或沖水洗澡。(4)防止自淫。公豬圈內不要放置活動食槽或雜物,儘量排除一切可能導致公豬爬跨自淫的條件,對性慾旺盛的公豬更應特別注意。

(5)固定專人飼養或使用公豬。公豬性情暴躁,在飼養管理時,應固定專人飼養,並掌握公豬的習性,合理使用公豬。(6)定期檢查精液品質。種公豬在使用前2周左右或每月定期進行1~2次的精液品質檢查,防止因精液品質低劣而影響母豬受胎率和產仔數。對精子活力0.7以下、密度1億/mL以下、畸形率18%以上的精液不宜進行人工授精。根據精液品質的優劣,調整營養、運動和配種次數,以保證種公豬的健康和提高受胎率。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7)定期稱重。定期稱重有利於種公豬的科學飼養和使用。根據種公豬的體重變化檢查飼養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日糧和掌握青年種公豬的生長髮育情況。種公豬不能過肥,成年種公豬的體重變化不大,應經常保持中上原情的種用體況。

(8)防寒防暑。種公豬最適宜的溫度為18~20℃。冬季應填塞牆洞或牆縫,減少外界冷空氣對公豬的影響,減少飼料消耗和疾病的發生。高溫對公豬的影響特別嚴重,需安裝通風降溫設備設施。夏季高溫季節採精或配種,最好在早、晚進行。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9)驅蟲和疾病預防。每年至少2次驅除種公豬體內外寄生蟲,每次連續用藥2次,間隔時間為7~10天,驅蟲藥品有雙甲咪、依(阿)維菌素等。每年春、秋兩季應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豬細小病毒苗、豬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和藍耳病苗等,以預防各類傳染病的發生。

五、種公豬的合理利用種公豬的配種利用情況不僅與飼養管理情況有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初配年齡和利用強度。

(一)初配年齡種公豬的初配年齡隨品種、飼養管理等條件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發育良好的青年外種公豬可在9~10月齡、體重100千克左右開始採精配種。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二)利用強度1~2歲和5歲以上公豬每週採精或配種2~3次,2~4歲壯年公豬每週可採精配種3~4次。一般每隔兩天採精一次,公豬精液密度、活力均不受影響;每天採精配種一次,雖然精子活力影響不大,但密度有所下降;若每天兩次採情配種,則精子密度迅速下降。為了預防公豬過快衰老,使其保持用適的精力,要控制好採精或配種密度。長時間未配種或採精的公豬,衰老或死精子多。開始配種的幾頭母豬,每個情期配種不宜少於3次;若採用人工授精,頭兩次採取的精液應棄掉不用。

(三)利用年限與溝汰

(1)利用年限。種公豬使用年限一般為3年,2~3歲時為最佳時期,一般豬場種公豬年更新率為35%~40%,因此豬場應計劃培育或外購一些生產性能高、體質強健的青年公豬,以取代配種成績低的種公豬(配種成績低是指本年度或某一段時間內與配母豬受胎率低於50%)。

種公豬飼養管理技術!

(2)種公豬選擇。應選擇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背原薄的品種或品系作為配種公豬,以提高後代的生長速度和體品質。其外形要求結實強壯,四肢端正,腹線平直,睪丸大且對稱,乳頭6對以上且排列整齊,無瞎乳頭。不要選擇有遺傳缺陷和有運動障礙、站立不穩、直腿、高弓背等缺點的公豬,以免影響配種。

(3)種公豬溝汰。有以下情況的種公豬應淘汰:肢蹄有疾病或有缺陷不能配種;性慾差,配種後母豬受胎率低、產仔數少;患有傳染病或難治癒或治療意義不大的疾病,如豬蘊、口蹄疫、圓環病毒病、豬細小病毒病、豬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和藍耳病等;其後代不受市場歡迎、銷售困難的;3年以上的老公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