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技術”由來

這是我第一篇文章有點忐忑不安。希望我寫出的一些知識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收貨。

“科學”和“技術”由來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中,隨時都能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威力和巨大影響,也常常使用“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和“科技”等詞彙。但是,究竟什公司科學?什麼是技術?什麼是科學技術?這些都是需要進行深入探計才能回答清楚的的社題。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人類理漸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種板其複雜的社會事物和社會歷史現象,它表現出多種特性,這也充分表現出科學技術概念包含有豐車的內涵,人們通常用“科學技術”來表示知識,學間、思維、技藝和方法等。實際上科學與技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科學在於認識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觀規體著重回答自然現象“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技術在於在掌握自然規律的蓮破擊。通過改造世界實現對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著重回答社會實踐中 “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

我們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不僅要學習科學技術的概念、定律、公式、理論、假說等具體知識,還要在宏觀上認識科學技術的性質、功能和價值的科學技術發展歷史、趨勢和特點。瞭解科學技術知識、形成科學技術觀念,對於掌握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演變為scientia,其本意是學間、知識。中國典籍《禮記.大學》中有“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用格物致知表示實踐出真理的概念,日本轉譯為“致知學”。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科學啟蒙大師、教育學家福澤輸吉(Fokuzawe Yokich 1835 1901) 把“eiene"譯為“科學”。並在日本得到廣泛傳播。183年, 康有為從日本引進並使用“科學”一詞,嚴復在院譯《天演論》等著作時,也用了“科管”一間,此後,“科學”一詞便在中國得到使用的。所以,要給科學下一個固定不變的定義是科學的內物外環本科本身的發人們好科學的認識的不斷保化西發展空不現實的。只能用廣泛的閘明性的敘述來作為一種表述方法。

“科學”和“技術”由來

除迷信,加強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普及,步的福祉。 西其在文款科子用進的歷史途程中,崇尚科學,破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社會進步。

技術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ehme),意指“牧能" “技藝”等。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 前322稱技術是製造的智慧,1615年, 英國的巴克爵士創造了technologoy 一詞,表示技術原理和過程。中國古籍《考工記》中指出:“知者造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意思是,知者發明,巧者負責發明成果的應用,並將其經驗、技巧傳給後代。

“科學”和“技術”由來

這裡的操作經驗、技巧就是古代的技術。當然,中國古代沒有“技術”一詞。

最早給技術下定義的學者是18 世紀法國百科全書派領袖狄德羅(D. Diderot.1713-1784)。他主編的《百科全書》的“技術”詞條指出:技術“就是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目標而協調動作的方法、手段和規則的完整系統”。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幾個重要觀點:一是指出技術是種有實際 目標的活動: 二是強調技術的實現要通過社會協調來完成:三是指出技術的物質體現是手段、工具:四是闡明瞭技術的非物質形式是方法、規則等知識:五是指明技術本身是由許多要素組成的完整系統。

在現代,對技術有狹義和廣義兩種不同的理解:狹義的理解,只把技術限制在工程學的範圍內,如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化工技術、建築技術等;廣義的理解,則把技術概念擴展到社會、生活、思維的領域。我國學者給技術下的廣義定義是:“人類在為自身生存和社會發展所進行的實踐活動中,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而根據客觀規律對自然、社會進行調節、控制、改造的知識、技能、手段、規則方法的集合。”這表明,現代技術已經超越了工程學的範圍,從生產領域向社會生活的各領域擴展了。

技術的根本任務是解決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就是說,在人們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活動中,要改變自然物的形態或對社會過行調控,這是技術所要解決的“做什麼”的問題。而把技術作為知識、技能、手段、廣法的系統,被用來實現特定的目的,這是技術所需要解決的“怎麼做”的問題。正是解決“怎麼做”的問題上,體現出了技術的本質特徵,表明了人對自然和社會的能動系是通過技術的“中介”作用來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