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儒生的郦食其,不怕进油锅成死间

他是刘邦的几个谋士中,死得最惨,年纪最大,也最让我捉摸不定的一位。

01 儒生可畏

这位被田横煮成老火汤的郦食其成为刘邦的谋士时,已六十多岁。本是颐养天年的他,却和项羽的亚父范增那样,不辞辛劳地为自己的王出谋划策,力图辅佐他们一统天下。

作为“天下第一舌”的郦食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被田横的侍卫紧紧按着,问是否愿劝说韩信退兵时,还面不改色,大义凌然地说:“成大事的人不拘小节,道德高尚的人不计较他人责难。老子不会替你再说什么了!”

如此看来,他心里的不拘小节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人的责难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锅。我们暂不论他这是为刘邦还是为自己或后代,起码那一刻,作为一介儒生的他,比多少手握兵器的武士有胆识和勇气。让刘邦和天下人知道,儒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有时比千军万马厉害,儒生的知识足以改变天下。

身为儒生的郦食其,不怕进油锅成死间

02 择良木而息

这位不惧生死,勇往直前的儒生,出身贫寒,满腹经伦且足智多谋,但以前混得并不好。为了吃饱穿暖,他不得不到衙门做个看门小吏。因为懂得多,有智慧,更因为有位能统领几千人马的武士弟弟,县中有名望和权势的人都不敢差使他。天性豪放的他被大家称为“狂生”。

狂生一直在等待时机,等一位适合自己脾性,为人处事大度,不多苛求,且能听人言的人。

这个人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当时刘邦正带兵夺地,经过陈留郊外。郦食其已对各路义军的头领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他知道刘邦的为人,托同乡向刘邦推荐自己。推荐语没有提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弟弟郦商,只简单介绍自己的年龄,身高和外号。

同乡告诉他,刘邦不喜欢戴帽子见他的儒生。每次见到这样的人,不但破口大骂,还取下他们的帽子当夜壶。劝他不要这样穿着打扮去见刘邦。

可郦食其坚持以本来的面貌示人。他有信心改变对方的想法。

他们约在刘邦下榻见面。郦食其一进门就见刘邦叉开腿坐在床边,慢条斯理地让两个女子替他洗脚。

刘邦有过几次见人特意洗脚的经历,除了这次见郦食其,还有见英布和女婿时也是如此。他这种先压抑,后赞扬的洗脚心理战术很有意思。

扯远了。话说郦食其见刘邦在自己面前洗脚,很不高兴,但没表露出来。他只轻轻拱手行礼,平静地问:“您是要帮助秦朝攻打诸侯?还是要率领诸侯灭掉秦朝呢?”

刘邦怒骂:“书呆子!天下人遭受秦朝的痛苦已经很久了,因此诸侯们相继起兵来攻打秦朝,怎么说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

“没错!如果您想起军攻秦,就不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见长辈。”郦食其怼了过去。

刘邦想想,觉得人家说得在理,便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衣服,请他坐上座,并向他道歉。

郦食其充分发挥自己巧舌如簧的优势,大谈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出谋划策。建议刘邦把天下交通要塞,储粮丰足的陈留县攻克下来。主动提出可利用自己与县令的交情,劝降。如若不从,再里应外和,举兵攻打。

刘邦一听,乐开了花。

这次,郦食其不但让刘邦很快地拿下了陈留县,还让自己的弟弟郦商拉着大部队投奔了刘邦。为刘邦的统一大业打开新局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此,郦食其在刘邦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成为重要谋士之一的他,不久被封为广野君。

身为儒生的郦食其,不怕进油锅成死间

03 屡立奇功

这位老人很对刘邦的脾性。两位痞气相投的人常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共商天下大事。郦食其疏阔狂放的个性让刘邦毫无戒备,可以对他无所顾忌地嬉笑怒骂,全无跟张良或萧何相处时的谦和。

他还屡立奇功。一直帮刘邦出主意,成了汉王手下得力谋士。

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成皋,计划放弃成皋以东地区,屯兵驻守巩县和洛阳以抵抗楚军时。郦食其及时出来劝阻。他权衡利弊,提出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主张。建议刘邦收复荥阳,占据和死守敖仓这个粮食运输地。

这个建议的实施让刘邦的军马站稳了脚跟,从此有了足够的粮草与楚军周旋对抗。

当然他的计谋也有不被接受的时候,比如之前他提出让刘邦重立六国后代为王,让他们接受刘邦的印绶,以削弱楚国势力。张良听说后,立即提出八个反对意见,推翻了他的计谋。

晃然大悟的刘邦气得把吃到肚里的饭菜都吐了出来,怒骂:“这个笨儒生,几乎坏了老子的大事!”

随着汉军势力的发展,先后收服战胜了不少诸侯国的刘邦,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齐王田广。他命韩信率重兵前去征讨。

郦食其再次站了出来,声称自己可以劝服田广,不至于大动干戈。无需死人、不用花钱,就能快速地收服一方诸侯,这样的美事,刘邦当然欣然接受。

一边命韩信带兵去攻打赵、燕、齐国,一边派郦食其去劝降齐王,一明一暗的做法,是郦食其死的原因之一。

不出十天半月,郦食其果然比韩信抢先一步,把齐王和田横拿下了。他对田横叔侄好言相劝,分析当前形势,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几个意思:汉军已占有利条件,将来称霸天下的是汉王。项羽小气,不舍得分封土地给有功之人。刘邦能论功行赏,给不少将领分地封侯。各诸侯见机行事,墙头草一样倒向了刘邦。如果你们还不及时归顺汉王,将面对被消灭的可能。

郦食其的妙语连珠,让远近闻名的硬汉田横点头了。他不但答应带着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来投奔刘邦,还吩咐手下撤除历城的驻军和战备,跟郦食其终日纵情饮酒。

话说韩信在另一边收拾好赵国和燕国后,准备去齐国前,听说郦食其搞定了齐国,便按兵不动。

他身边的谋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您是奉命攻打齐国的,现在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了齐王,难道有诏令要您停止前进吗?凭什么不进攻呢?再说郦食其一介儒生,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邑。您率领几万大军,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多个城邑,难道您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如这书生?”

韩信觉得蒯通说得有理,便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率军攻打齐国。毫无防备的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齐王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效仿项羽的做法,架起柴火煮杀了郦食其。

其实,在把郦食其推入滚烫的油锅前,田横曾给过他活下去的机会,条件是他能劝阻汉军攻齐。

可郦食其不肯去劝阻,他丢下两句有哲理的话,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纷争不断的世间。

身为儒生的郦食其,不怕进油锅成死间

04 愿为死间

有人说韩信的嫉妒和贪功,刘邦对攻齐的默许,导致郦食其的惨死。也有人说是郦食其自己死要面子,不肯屈服所致。

但仔细对比他为刘邦所做的几件大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第一次攻克的陈留县,还是后来夺取的峣关,以及最后劝降的齐国,都是郦食其带着准备好的腹稿或大量珍宝进入虎穴,走在千军万马之前,凭着自己的智慧和雄辩,麻痹诱导对方将领,再让汉军通过偷袭,轻松夺取胜利。

其做法让我想起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他是死间的代表人物。五国伐齐的号角吹响时,苏秦完成使命,身份暴露,被齐国处死。

死间,是孙子兵法里的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之一。它指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方,诱使敌人上当。一旦事情败露,此间谍难逃一死。郦食其做的几件事,与死间相似。同样能说会道,计谋了得的蒯通也曾说他是密使。

如果真是这样,他前几次执行任务后可全身而退,是生间。

那是什么让最后一次没能成功?难道为达到彻底麻痹田横,做到万无一失,郦食其根本没给自己留退路?

让人想不通,猜不透。

无论如何,以郦食其的洞察能力,他应该知道,自己成了刘邦丢弃的棋子。这份丢弃,是否还包括他自己?而韩信只是背了大黑锅而已。

几年后,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没有忘记郦食其。破例封他的儿子为高梁侯,改封武遂作为食邑,继承了三代。

如果泉下有知,郦食其可瞑目了。作为古稀儒生,他让自己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人生纵有一死,名垂青史,万世流芳是多少文人志士求而不得的憾事。郦食其在踏入油锅时做到了。

是的,人的一生不在于长短,更在于精彩,在于你为自己,为他人,为世间留下了什么。如果能站得高,看得远,哪怕再辛苦一些,也算没白来这一趟。

身为儒生的郦食其,不怕进油锅成死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