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儒生的酈食其,不怕進油鍋成死間

他是劉邦的幾個謀士中,死得最慘,年紀最大,也最讓我捉摸不定的一位。

01 儒生可畏

這位被田橫煮成老火湯的酈食其成為劉邦的謀士時,已六十多歲。本是頤養天年的他,卻和項羽的亞父范增那樣,不辭辛勞地為自己的王出謀劃策,力圖輔佐他們一統天下。

作為“天下第一舌”的酈食其,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被田橫的侍衛緊緊按著,問是否願勸說韓信退兵時,還面不改色,大義凌然地說:“成大事的人不拘小節,道德高尚的人不計較他人責難。老子不會替你再說什麼了!”

如此看來,他心裡的不拘小節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人的責難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鍋。我們暫不論他這是為劉邦還是為自己或後代,起碼那一刻,作為一介儒生的他,比多少手握兵器的武士有膽識和勇氣。讓劉邦和天下人知道,儒生的三寸不爛之舌有時比千軍萬馬厲害,儒生的知識足以改變天下。

身為儒生的酈食其,不怕進油鍋成死間

02 擇良木而息

這位不懼生死,勇往直前的儒生,出身貧寒,滿腹經倫且足智多謀,但以前混得並不好。為了吃飽穿暖,他不得不到衙門做個看門小吏。因為懂得多,有智慧,更因為有位能統領幾千人馬的武士弟弟,縣中有名望和權勢的人都不敢差使他。天性豪放的他被大家稱為“狂生”。

狂生一直在等待時機,等一位適合自己脾性,為人處事大度,不多苛求,且能聽人言的人。

這個人就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當時劉邦正帶兵奪地,經過陳留郊外。酈食其已對各路義軍的頭領瞭解得八九不離十。他知道劉邦的為人,託同鄉向劉邦推薦自己。推薦語沒有提在當地享有盛名的弟弟酈商,只簡單介紹自己的年齡,身高和外號。

同鄉告訴他,劉邦不喜歡戴帽子見他的儒生。每次見到這樣的人,不但破口大罵,還取下他們的帽子當夜壺。勸他不要這樣穿著打扮去見劉邦。

可酈食其堅持以本來的面貌示人。他有信心改變對方的想法。

他們約在劉邦下榻見面。酈食其一進門就見劉邦叉開腿坐在床邊,慢條斯理地讓兩個女子替他洗腳。

劉邦有過幾次見人特意洗腳的經歷,除了這次見酈食其,還有見英布和女婿時也是如此。他這種先壓抑,後讚揚的洗腳心理戰術很有意思。

扯遠了。話說酈食其見劉邦在自己面前洗腳,很不高興,但沒表露出來。他只輕輕拱手行禮,平靜地問:“您是要幫助秦朝攻打諸侯?還是要率領諸侯滅掉秦朝呢?”

劉邦怒罵:“書呆子!天下人遭受秦朝的痛苦已經很久了,因此諸侯們相繼起兵來攻打秦朝,怎麼說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呢?”

“沒錯!如果您想起軍攻秦,就不該用這種傲慢無禮的態度見長輩。”酈食其懟了過去。

劉邦想想,覺得人家說得在理,便停止了洗腳,起身整理衣服,請他坐上座,並向他道歉。

酈食其充分發揮自己巧舌如簧的優勢,大談六國合縱連橫的形勢,出謀劃策。建議劉邦把天下交通要塞,儲糧豐足的陳留縣攻克下來。主動提出可利用自己與縣令的交情,勸降。如若不從,再裡應外和,舉兵攻打。

劉邦一聽,樂開了花。

這次,酈食其不但讓劉邦很快地拿下了陳留縣,還讓自己的弟弟酈商拉著大部隊投奔了劉邦。為劉邦的統一大業打開新局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從此,酈食其在劉邦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成為重要謀士之一的他,不久被封為廣野君。

身為儒生的酈食其,不怕進油鍋成死間

03 屢立奇功

這位老人很對劉邦的脾性。兩位痞氣相投的人常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共商天下大事。酈食其疏闊狂放的個性讓劉邦毫無戒備,可以對他無所顧忌地嬉笑怒罵,全無跟張良或蕭何相處時的謙和。

他還屢立奇功。一直幫劉邦出主意,成了漢王手下得力謀士。

劉邦被楚軍圍困在滎陽、成皋,計劃放棄成皋以東地區,屯兵駐守鞏縣和洛陽以抵抗楚軍時。酈食其及時出來勸阻。他權衡利弊,提出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的主張。建議劉邦收復滎陽,佔據和死守敖倉這個糧食運輸地。

這個建議的實施讓劉邦的軍馬站穩了腳跟,從此有了足夠的糧草與楚軍周旋對抗。

當然他的計謀也有不被接受的時候,比如之前他提出讓劉邦重立六國後代為王,讓他們接受劉邦的印綬,以削弱楚國勢力。張良聽說後,立即提出八個反對意見,推翻了他的計謀。

晃然大悟的劉邦氣得把吃到肚裡的飯菜都吐了出來,怒罵:“這個笨儒生,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

隨著漢軍勢力的發展,先後收服戰勝了不少諸侯國的劉邦,將目光投向了東方的齊王田廣。他命韓信率重兵前去征討。

酈食其再次站了出來,聲稱自己可以勸服田廣,不至於大動干戈。無需死人、不用花錢,就能快速地收服一方諸侯,這樣的美事,劉邦當然欣然接受。

一邊命韓信帶兵去攻打趙、燕、齊國,一邊派酈食其去勸降齊王,一明一暗的做法,是酈食其死的原因之一。

不出十天半月,酈食其果然比韓信搶先一步,把齊王和田橫拿下了。他對田橫叔侄好言相勸,分析當前形勢,概括起來就是以下幾個意思:漢軍已佔有利條件,將來稱霸天下的是漢王。項羽小氣,不捨得分封土地給有功之人。劉邦能論功行賞,給不少將領分地封侯。各諸侯見機行事,牆頭草一樣倒向了劉邦。如果你們還不及時歸順漢王,將面對被消滅的可能。

酈食其的妙語連珠,讓遠近聞名的硬漢田橫點頭了。他不但答應帶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來投奔劉邦,還吩咐手下撤除歷城的駐軍和戰備,跟酈食其終日縱情飲酒。

話說韓信在另一邊收拾好趙國和燕國後,準備去齊國前,聽說酈食其搞定了齊國,便按兵不動。

他身邊的謀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您是奉命攻打齊國的,現在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了齊王,難道有詔令要您停止前進嗎?憑什麼不進攻呢?再說酈食其一介儒生,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降服了齊國七十多個城邑。您率領幾萬大軍,一年多才攻下趙國的五十多個城邑,難道您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如這書生?”

韓信覺得蒯通說得有理,便不顧酈食其的死活,率軍攻打齊國。毫無防備的齊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齊王認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效仿項羽的做法,架起柴火煮殺了酈食其。

其實,在把酈食其推入滾燙的油鍋前,田橫曾給過他活下去的機會,條件是他能勸阻漢軍攻齊。

可酈食其不肯去勸阻,他丟下兩句有哲理的話,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紛爭不斷的世間。

身為儒生的酈食其,不怕進油鍋成死間

04 願為死間

有人說韓信的嫉妒和貪功,劉邦對攻齊的默許,導致酈食其的慘死。也有人說是酈食其自己死要面子,不肯屈服所致。

但仔細對比他為劉邦所做的幾件大事,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第一次攻克的陳留縣,還是後來奪取的嶢關,以及最後勸降的齊國,都是酈食其帶著準備好的腹稿或大量珍寶進入虎穴,走在千軍萬馬之前,憑著自己的智慧和雄辯,麻痺誘導對方將領,再讓漢軍通過偷襲,輕鬆奪取勝利。

其做法讓我想起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他是死間的代表人物。五國伐齊的號角吹響時,蘇秦完成使命,身份暴露,被齊國處死。

死間,是孫子兵法裡的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之一。它指製造散佈假情報,通過我方間諜將假情報傳給敵方,誘使敵人上當。一旦事情敗露,此間諜難逃一死。酈食其做的幾件事,與死間相似。同樣能說會道,計謀了得的蒯通也曾說他是密使。

如果真是這樣,他前幾次執行任務後可全身而退,是生間。

那是什麼讓最後一次沒能成功?難道為達到徹底麻痺田橫,做到萬無一失,酈食其根本沒給自己留退路?

讓人想不通,猜不透。

無論如何,以酈食其的洞察能力,他應該知道,自己成了劉邦丟棄的棋子。這份丟棄,是否還包括他自己?而韓信只是背了大黑鍋而已。

幾年後,劉邦在論功行賞時沒有忘記酈食其。破例封他的兒子為高梁侯,改封武遂作為食邑,繼承了三代。

如果泉下有知,酈食其可瞑目了。作為古稀儒生,他讓自己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人生縱有一死,名垂青史,萬世流芳是多少文人志士求而不得的憾事。酈食其在踏入油鍋時做到了。

是的,人的一生不在於長短,更在於精彩,在於你為自己,為他人,為世間留下了什麼。如果能站得高,看得遠,哪怕再辛苦一些,也算沒白來這一趟。

身為儒生的酈食其,不怕進油鍋成死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