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初春,冰雪消融,江水的水面涨了起来,浩浩荡荡地向着大海的方向涌动,最后与大海连成一片。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在潮水的映衬下,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它之前沉入了海底,是那潮水不懈的努力,才将它从海中托了起来。月光落在江水中,随江水一同起伏,便有了千万流动着的月光。似乎这世上所有地方都是如此,江水映着明月,明月照着江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读过古典诗词的人,应该无人不知晓这首《春江花月夜》。在诗人的笔下,那美丽的江水,美丽的月色,仿佛有了生命般,闪闪动人。当人们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时,诗人却将笔锋一转,写到了远行的游子和相思的妇人。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春江花月夜》的绘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那青枫浦上,有多少身着白衣的游子,就那样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便白云一样轻悠地离开了。然而在他们离开后,那青枫浦上,却不知有多少妻子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里充满了忧愁。今夜的那一只远行的扁舟上,坐的也不知是谁家的游子。怕是这一晚,在不知何处的高楼上,多了一个在月光之中苦苦相思之人。明月不解风情,在夜空中徘徊着。将月光缓缓地洒入了一间又一间闺房。那清冷的月光,恰好就照在了思妇的梳妆台上。门帘也卷不走,挡不住那月光,它穿过门帘,溜进那华丽的楼阁,沾在了思妇的捣衣砧上。刚刚伸手将它拂去,便又一次沾上。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

想着那人此时应也和自己一般,抬头仰望着月亮,心里多少有点安慰然而想到两人只能这样同望一轮明月,却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心里又有一点伤悲。细品此诗,其实那开篇的江水和月,不也如那奔走的游子和相思的人一般吗?游子走得再远,身边总围绕着爱人的柔情和思念,那思念虽不像月光一样可以见到,却和月光一样如影随形,擦不掉抹不去。思妇的心惆怅,不由得想要化作那流淌着的月光,照耀着离家之人,一直陪在他的身边。鸿雁在天空中努力地飞翔,却无论如何都飞不出那无边的月光。鱼龙不断潜入水中又跃出水面,江面上出现了阵阵的波纹。昨夜梦里花已谢,飘落在幽静的水潭之中。春天已经过半,可怜自己还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开篇的江水和月

江水奔流不息,春光随着江水的流逝而流逝,就快要流尽。月亮又一次渐渐西斜,仿佛在落入江水之中。那月越发倾斜,渐渐被海上的雾气笼罩。与所思之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不知有几人能够沐浴着洁白的月光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满载离情的月向西方而落时,江边的树林也被它洒满了离情。能写出如此诗词的人,应也是有过些丰富的感情经历吧。然而我们却很难在各种地方找到与他感情有关的记载。甚至连他生于何时,卒于何年,也无从知晓。若是他的作品再多一些,人们兴许还可从他的作品中探出一些究竟,得知他部分的生平经历,然而他所存的作品,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便只有一首《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张若虚的诗《代答闺梦还》

到如今,人们只知道《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叫张若虚,是初唐时期的诗人,生于扬州,为“吴中四士”之一,文辞俊秀。能被列入“吴中四士”之中,可见张若虚的才学定然有过人之处,然而从唐朝至元朝,各种诗选、文人名录,乃至杂记中都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也不曾收录他的诗作。这其中是何缘故,至今无人知晓。与张若虚同为“吴中四士”的人还有贺知章、张旭和包融,此三人皆有后名,却偏偏他一人,除了年代、籍贯和两部作品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记载。宋朝年间,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收录在第四十七卷中,但只是收集了作品,并未对诗人有任何介绍。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张若虚的绘图

明朝万历年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第一次被作为唐诗收录,其人也被正式作为唐朝诗人而提及,然而关于其人其事,仍是空白。或许是由于时间过去太久远,关于他本人的记载寥寥无几,所以后人大多只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而不去对他本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有的人一生诗作无数,最后却仍不为人知,有的人一生只作数首,却首首被世人传唱。张若虚一生没有留下一本诗集,甚至连曾有过的诗作也长期无闻。这首《春江花月夜》便成了他的此生绝唱,流传至今。《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张若虚的这首在曲调上虽不同于旧曲,却是最为出名的一首。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春江花月夜》被世人传唱

此诗为拟题作诗,先写春江的美景,进而写因景生感,最后写人间离愁。全诗共三十六行,第六行为一个转折,从写景过渡到写感,第九行再一转,从感叹人生无常转而写到离人和思妇的愁绪。从章法结构上看,此诗结构整齐,注重细节,四句为一组,相邻两组之间韵脚皆不同。同时,此诗之中将平仄韵脚交替而用,使诗读起来声调整齐却不呆板。诗的开篇,诗人用清丽的词句勾勒出一个如同仙境的春江月夜的美妙画面。一个“生”字使诗句富有生命力。在此景之中,诗人不由得探索人生,感叹生命短暂,应当好好珍惜。江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曾改变,人却一天天变老。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春江月夜的美妙画面

诗人由此联想到,不知那无情的江水每年都要带走多少人,让世间男女饱受别离和相思。于是他转而开始写思妇的心伤,写游子的归心,这些都是他的想象,却又符合现实。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人们读出了他的浪漫气息,既感叹人生无常,又渴望青春和美好可以永恒不变。不知他本人是否也是这样一个浪漫多情之人。既然他的来去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那么我们为何不对他的生平也进行一番想象呢?

或许他在一生之中,确实也曾经历过那种离别的愁,相思的苦,又或许,他自己正是诗中所写的白衣游子中的一员,为了追求理想,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心爱的女子。每当看着空中的月,他都会想起家中那个苦苦等待他的女子,也会对她感到一些亏欠,可生活是无奈的,他不得不一次次离开,哪怕每一次的离开都饱含着不舍,他也只能如此去做。登上小舟,顺水而下,心中无限唏嘘。

张若虚的人生精彩在何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被列入吴中四士中

张若虚背井离乡

或许他作此诗时并未成家,也没有遇到心爱之人。那么他就应该是个敏感的人,能够收集起空气中流动的无奈和哀愁,将它们组成动人的诗句。若真是如此,那他莫不是上天派到人间收集情丝的仙人?一旦情丝集满,他便必须带着所有的情丝返回天宫,所以在人世间,才几乎没有留下他曾经来过的痕迹。而他用那些情所作的诗词,也几乎都被他一同带回了天宫。为了给世人一份回报,才留下了这么两首。

感情的事,说穿了,就是一人来,两人走;相思的事,说穿了,就是两人来,一人留。人们走走停停,来来往往,见了又散,散了再见,相思就在这样的忙碌中生长着,一直生长着,有的结了果,有的却一直向天空中钻。无论张若虚是真的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还是一世孤独不染凡尘,他的诗在,那么他的人就确实曾经存在。至少他为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供我们遐想。比起一生默默无闻,不曾在世上留下任何痕迹的人,他的人生,已经足够精彩。

参考资料:《春江花月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