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在笔者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鸿雁不传书、鱼不传迟素,它们传什么

一文中,笔者讲到了鸿雁与鱼龙的意象并不是传统理解的鸿雁传书和鱼传尺素的典故,而是从生物学角度与传统文化认识的角度的认识,即:

如果把“鸿雁”与“鱼龙”两个意象解释为双飞雁与比目鱼,则此联就可以理解为:在无边月色的温柔照拂下,(游子与思妇梦想着)像鸿雁一样双双比翼飞翔,或如比目鱼在水中潜跃欢游。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在张若虚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隐藏得最深的诗句 一文中,笔者认为这一联应不是实景的描写,而是一场至美至乐的梦境,是全诗感情宣泄得最为痛快淋漓的地方。

这种乐美梦境生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鱼鸟对举的审美趣尚的影响;二是互文见义为这一梦境做了深化;三是诗歌抑扬效果的需要。

即“鸿雁”一联所营造的是游子思妇因相思苦痛下产生的欢乐情境,在意象内涵的生发、审美趣尚与诗歌节奏等方面的要求来看,都是合理的。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作为思妇,意味独守空房,其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可想而知,所以为什么相思苦痛下还能产生欢乐情境?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乐境的生成现象就大概会明白了。

游子思妇主题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古诗十九首》中已经有了惊心动魄的表达。

无论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不甘,还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迷茫,都道出了古代女子全部的人生价值只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相聚相守时光。

但多少思妇拼却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在幽怨中以等待与守望的姿态频繁出现在诗词作品中;

而远行的游子为功名富贵或理想壮志,不得不离开本属于自己的温情家园,在追寻与漂泊中将功业难成的际遇撞碎成满纸的无奈。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于是也就有了思妇“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喜悲交加;

也有了游子“朝廷非不用,功业竟何成”的愤懑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郁结情绪。

离别相思成为游子思妇命定的痛苦。

如何从痛苦中超越出来,战胜由痛苦引发的焦虑与忧愁,获得守望与追求的动力,这是人类与生俱来不断在寻找的方法与措施。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弗洛伊德认为补偿方法有三:“强而有力的转移,它使我们无视我们的痛苦;代替的满足,它减轻我们的痛苦;陶醉的方法,它使我们对我们的痛苦迟钝、麻木。这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生活空间,古代的思妇没有更多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来补偿心理的缺失,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或在一场春梦中去追寻旧日的温情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为许多古典诗词所印证。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如唐代金昌绪《春梦》一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女子抱怨莺声扰梦,即是不愿从梦中醒来,因其做的是要到辽西与丈夫相聚的一场美梦。

又如南北朝王筠有《闺情诗》写道:“月出宵将半,星流晓未央。空闺易成响,虚室自生光。娇羞悦人梦,犹言君在傍”。亦写一女子独守空闺,于夜中做了一场团圆春梦,更或者是一场性梦。

类似的还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梦君如鸳鸯,比翼云间翔。既觉寂无见,旷如参与商。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既觉寂无见,旷如商与参”。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诗中突出梦中相聚欢娱与梦醒天涯相隔的虚实反差对比,正说明现实缺失的情感需求惟有在梦中才能得以补偿,也惟有借助这一点虚幻中的补偿使受伤的心灵得以平复与慰藉,支撑着无望的守候与等待。

《春江花月夜》中“鸿雁”一联亦是这种补偿心理的体现。

根据文本,游子思妇深夜未眠,望月相思,更写思妇对月光的排斥,用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行为来反映她的内心情感: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由妆镜台前借月光睹镜照容,镜中人芳华渐逝,幸福又遥缈难及,遂不忍明月侵入自己心碎的领地而心生排斥。

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一联又可以看到,思妇在接受月光的照拂而慢慢平静下来,并在“逐月流照”的向往中进入了梦乡。

在梦境中夫妻得以团聚,虚幻的欢愉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补偿了长久分离造成的精神缺失。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弗洛伊德在阐释梦的动机时说:“梦是欲望的满足,人们有所希望,不能在现实中实现,故而寄托于梦境。”

对于长久分离的思妇来说,夫妻团聚相守一生不再分离,这是她人生中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是作为个体的人从生理与精神都得以满足的惟一途径。

在克己复礼的伦理约束下,她无法真实地表露这种愿望;也无法冲破礼教枷锁,重新选择可以满足自己欲望与意愿的生活。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尤其是思妇与游子鹣鲽情深的情况下,痛苦与煎熬就会随着分离的时长不断被放大或加深,相聚的期望也随之越加强烈,而无聊空虚的现实生活与有限的活动空间无法转移与消解这种负面的情绪。

人的补偿心理在无法承受过多的负面情绪刺激的状况下,代替的满足成为了思妇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通常采用的补偿方法,即用梦境中夫妻团聚产生的幸福感代替现实的痛苦。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鸿雁双飞与比目并游是思妇团聚愿望的具象化与幸福欢乐意义的浓缩,而明月意象既有向往团圆之意,也是思妇潜意识中设想的团聚的时间与氛围——月色朦胧,光线柔和,“水成纹”的场景则有象征心潮起伏的欢乐情绪,显然,这也可看成思妇潜意识中性欲望的表达。

对于作者而言,张若虚作为无数追求功业的游子之一,既是为古代思女代言,同时也是自身生理与精神双重缺失的状况下,用文学的形式做出的心理补偿。

古代思妇的秘密,都藏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

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资源。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原创作品: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

梦魂归帝所,仙游为哪般?——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