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这篇散文吗?对题目的感觉如何?

深山一居士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第一部作品里的一篇,也是他散文的代表作。

初读这篇散文,内心里酒涌现出一个词:情趣。这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再读作品,这种感觉更是强烈,一种雅、趣、情扑面而来。

一,雅。

说到雅,不免要提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致,他们崇尚九大雅事:沉檀焚香,栖霞品茗,落花听雨,踏雪赏梅,衔花候月,清月酌酒,濛雨莳花,逐水寻幽,闲风抚琴。每一样都高雅有格调。其中最为追崇的当是清月酌酒。可以说文人与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古代文人几乎都会喝酒,魏晋时期杰出的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他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连女子也喜欢作文时以酒相伴,李清照的作品中多次出现饮酒的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沉醉不知归路”。

古人喝酒,他们讲究很多,如作品中所说要有喝酒环境氛围,要有喝酒的兴致情趣,要有对酒的宾客雅客,还要讲究酒器酒味,最后就是要喝到不同层次不同的境界,可以微醺,可以浅醉,还可以一醉方休,酩酊大醉,放旷豪情是性情,浅唱低吟是意境。

二,趣。

清月酌酒,很有意思,有人举杯邀月,有人举杯思月,还有人提酒问月,林清玄呢,《温一壶月光下酒》,月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它是不同的。有人把它视为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的景物,有人把它当做可以倾述心怀,寄托情志的朋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有情趣的、有情调的,有一种浪漫气息。作者用亲切的又温文尔雅的拟人化手法,将月光装入壶中去温,然后和酒并作一起痛饮,这是多么赋有想象赋有情趣的事情。把作者的超出常人的才情,用一种很主观很率性洒脱的诗一般的文字表现出来。

三,情。

月光和酒不过是人们借以达意抒怀的常物,有人因思念,有人因孤独,有人因激愤,有人怀才不遇,有人壮志难酬,不一而足。但都在表达一种情,言为心声吗。《温一壶月光下酒》想要表达的是温情,是一种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的灵魂.

一点浅见,欢迎大家讨论。





一溪云水


不感兴趣。


笑看人生202712927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林清玄先生散文集三部曲之一的《人间最美是清欢》中很精致的一篇。

我很荣幸拜服此作,并拥有这本书。

有人觉得这是心灵鸡汤,我觉得不然。在我看来,这是一篇写心境的文章!

我记得原文中开头的几段: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

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之所以说是写心境的文章,是因为我看完以后有所共鸣吧。

我很喜欢听的一首古风歌《棠梨煎雪》,其中有那么几句和这篇文给我异曲同工的感觉:

岁岁花朝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自总角自你我某日辗转天边

天淡天青

素雨沾襟

一年一汇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

月光冷寒,如何温来下酒?是将酒瓶子举起,等月光照着一段时间,再拿回屋子里煮一下吗?不然,哪里是这般粗俗做派。

在我看来,就是心境上的一种文雅,不把苦难作苦难,不把寂寞作寂寞,不把俗套作俗套罢了。

古来有文人雅士将深冬的净雪收在坛子里,埋在桃花或者杏花或者梅花树下,等到来年春归,将雪水取出,和着或凋谢或开的正好的花瓣一起酿制成酒,再埋回树下,等待……

雪水酿酒,本是极为寻常的俗事,可因为人的不厌其烦,也就慢慢高雅起来。

月光下酒,也是如此。

本来是寂寞之人的无事闲愁,因为心境的不同也就觉着风雅,也就变得不同。

我是个喜欢茶的人,也是个喜欢酒的人。

在原文中,先生说:喝酒的上乘境界是对月独酌。

很幸运,我这样做过,很不幸,不属于上乘境界,因为我喝酒,完全是在借酒浇愁。在排解因生活中的不愉快带给我的不舒服。

其实说到底,还是心的作用,先生的另一本书叫《心美,一切皆美》

确实,心美了,一切也就不觉得不堪入目了。

哈哈,说来,月光到底如何下酒?其实是忧愁做豆,月光做釜,心境做萁,共温一壶酒,共赏一场人生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