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

蒲松龄的《聊斋》创作最早开始于何年何月,笔者没有看到史料的具体记载,但从他在宝应、高邮(现均属扬州市)期间所写的诗文作品中,可以看到此时的蒲松龄一直都在创作《聊斋》。在1670年应邀去宝应的旅途中,他写有《途中》一诗,其中就曾经这样吟咏过:"途中寂寞姑谈鬼,舟上摇摇意欲仙。"

蒲松龄的《聊斋》

众所周知,鬼狐神仙是《聊斋》极其重要的创作题材,一路谈鬼说仙,正透露了蒲松龄这个时期正在创作《聊斋》的信息;而在这次旅途中,他从朋友处听到了"桑生传"的故事遂创作成《聊斋》里的《莲香》,也证明此诗所言非虚。

可见,蒲松龄南游期间所写的这类诗文作品,是我们了解蒲松龄南游期间创作《聊斋》的重要信息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孙树百、刘孔集》这首诗:"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块垒愁。"此诗写于1671年秦邮官署。

蒲松龄的《聊斋》

这里的"狐鬼史",显然就是指他正在创作的《聊斋》。"新闻总入狐鬼史",是说只要他一听到什么新鲜的事情,马上就会把它写进自己正在创作的《聊斋》里。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蒲松龄南游期间一直在创作《聊斋》的事实。

关于蒲松龄在南游期间创作了哪些作品,因《聊斋》所有作品都未留下写作的具体时间,篇目的前后顺序也未必都是按时间顺序编排,故难以具体指认。

他亲眼目睹了当地民众的种种生活情状,其中尤以百姓遭受水灾水患的苦难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蒲松龄的《聊斋》

里下河地区固然有它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貌,但也有它特有的弱点——地势低洼,河汊纵横,只要一下大雨,便导致大小湖泊及大运河决口,于是这里就变成一片水天泽国。

蒲松龄写于南游期间的一些诗歌,如《清水潭决口》《再过决口放歌》等对此都有很具体地的反映;同一时期为孙蕙所写的各类公文中也有不少记载,如《三月谕文》里写道:"炤得淮扬连岁水荒,宝应首当其冲,加之去冬酷寒,遂转沟壑而散四方,良可悯恻!"又如《四月五日示》中写道:"近年以来,尔民之颠连痛苦,荡析离居者,行路为之伤心。"在《上藩司慕小启》中则写道:"连年饥馑,万井流离,蒿目焦思,仅存皮骨"可见民生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