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作品原文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白话译文

东方的天空刚刚破晓,但不要说你是最早来这里的人。我们遍踏了青山仍正当年华,风景只有这里最好。

会昌城外的高高山峰,它的气势一直连接着东海。战士们眺望着指点南粤,那边更加郁郁葱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创作背景

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采取了步步为营和堡垒政策。从1933年9月开始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五次“围剿”。

在内部,从1931年起,毛泽东就受到王明为首的左倾路线的排挤,毛泽东名义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但没有什么实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在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下,提倡所谓 “阵地战、消耗战”来对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结果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中央苏区的面积被大大压缩,在此情形下,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作品赏析

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长征即将开始之际。《清平乐·会昌》写作背景诗人自己曾在1958年12月21日批注此诗时写道:“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按即《菩萨蛮·黄鹤楼》)一样,表露了同一心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词的上阙:“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全词一开始写的是破晓时分,作者与众人地起登上会昌山,在《增广昔时贤文》中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里化用《增广昔时贤文》中的成句,用来警策自己和他的同志,要加倍努力,不能有丝毫懈怠。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第三句“踏遍青山”“登山则情满于山”作者自从投身革命走过了多少青山:从湖南到广东,从广东又到湖南江西,又从江西转战到福建、广东,再转战江西。一路踏遍了多少青山。

“人未老”作者当时已年届40岁,但他依然激情四射。人老不老主要在于精神。

第四句“风景这边独好”,表面上看,这里是在赞美风景,其实内里表达了对这片战斗过八年的热土的无限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词的下阕:“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应该是承接上阕的“风景这边独好”,是这一句的细化诠释:脚下的会昌山绵延到了福建浙江。我查了一下地图,在会昌山不可能看到广东,中间还隔了一个寻乌。后面两句应该是说:从赣南一直到广东都是群山连绵。这里面应该有深意。

毛泽东在当时情况下,这首词写得如此激情豪迈。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