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前 言

有一個段子很有趣。

兒子問父親: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回答說:我這麼跟你說吧!你讀了書,喝這口茶的時候就會說“此茶口感飽滿純正,入口即化圓潤如詩,隨之而來的是持久迅猛的回甘,茶湯橙黃透亮,幽香如蘭,韻味十足,是難得一見的茶中佳品!”

而你沒讀書就會說“臥槽,好喝!真TM的太好喝。”

所以說,讀書就是這麼有情趣!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01 讀書的記憶


說到對讀書的認識,我有過這樣的一段銘心的記憶:

2007年初秋,我參加了省慈善總會組織的環省行採訪團。

集合等車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漂亮女孩兒,長腿,纖細,長髮披肩,皮膚白皙。

趁著組織方做活動介紹,我狠狠地偷看了她幾眼,她的眼神也恰好飄了過來。

那個瞬間,我知道她知道我在看她,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知道我是故意在看她。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那一次採訪,要把整個江蘇十三個城市都跑一遍,耗在在路上的時間很長。

因為我們兩人的年齡相仿,組織方很“慈善”地將我們的座位安排在了相鄰位置。

記得《揚子晚報》的董姐專門起了哄,而她也似乎特別容易害羞,耳根立刻就紅了。

在交換聯繫方式的時候,她說自己叫小YU。

我問她: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魚麼?

她說:不是哦,是至死不渝的渝!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中秋前的一天,我們到訪徐州,她的情緒明顯比平時要激動,路上的話也更多了一些。

原來,這裡是她就讀四年大學的城市,這也是她畢業工作後的第一次回徐州。

晚宴時,她破例喝了些酒,立刻引起了採訪團裡眾人的興致,紛紛上前要和她喝一杯。

看她一臉的囧然,我自然是要英雄救美,幫她一一擋了下來。

宴會過半,她就拉著我一起偷偷地跑出酒店,爬上不遠處的雲龍山。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那天的夜色很美,華燈初上,星光璀璨,夜色成河。

她指著山下的雲龍湖說:你看,這像不像一句詩?

我說:很美,但我真的猜不到哪句詩。

她說: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我看著遠處的湖水和漫天的星光,再看看身邊的她眉眼如畫,整個世界頓時明朗了起來。

我說: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她看了我一眼,眸子裡似乎也有著星光盪漾……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我曾在某個BBS上寫過這段故事,有個人這樣評論:

看到了吧,一定要多讀書,不然加微信的時候只能問,

"多餘的yu?"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02 讀書之樂杯


澄懷堂新出了一款杯子,喚做“四景讀書樂”詩畫杯。

這個杯子的設計靈感是在無意間翻書中而得來的,源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廖寶秀老師所寫的《歷代茶器與茶事》,由故宮博物院出版社在大陸出版。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廖老師有著臺灣傳統文化學者的中華情節,她精選了200餘件歷代茶器、茶畫的精美圖片,準確還原了各類茶器的形制和功用,完整構建出中華文化圈(包括日本、泰國等)飲茶的歷史淵源和特有情境。

“水為茶母,器為茶父”,這樣一本茶文化之大成的著作,自然是值得每一位愛茶喜器之人閱讀的。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書裡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唐寅、丁雲鵬的茶畫專題,畫片裡文人茶器的式樣多是大撇口的器型,放置在朱漆或黑色的茶托之內,但看不到底足模樣。

雖然廖老師闡述此類器型應該是斗笠盞或者是撇口鐘杯,但我和亞清討論後覺得改良下馬蹄杯的器型,可能會更接近畫中所作。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杯子的器型就是這樣琢磨出來的,既參考了建窯斗笠的卷口讓器面舒展開來,又給馬蹄修出了階層圈足而使得器身更顯挺拔。

側面看,器物的弧度上曲下直宛若雨後芭蕉,有利於三指持捏以聞香,更增添茶席之上的儀式感。

這琢磨製器的過程,不就是“讀書之樂樂如何”的極佳寫照嗎?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03 春景的清爽


“四景讀書樂”是宋代詩人翁森的作品,有春夏秋冬四篇。

這支器物的設計醞釀在仲春之時,亞清自然先選擇了“春景”。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但新款器型的製坯並不順利,曲線弧度反覆調整了多次才達到設計的初衷,再加上疫情的耽誤,直到小暑方才燒成。

杯外的山水畫片是用了幾近白描的設計,類似乾隆山水的風格。

筆法細秀勁峭,清麗嚴整,靈妙生動。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山川樓閣,小橋流水,群樹掩蔭,略施以淡水便化成了整個春天。

我喜歡這青花的色澤,它不是夏季用力的青翠,而是一種帶著鮮嫩的清爽,如剛剛採摘的龍井新芽。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杯內的文字則出自“款爺”劉銘之手,他也是考慮了良久才決定擬“曹全碑”的隸書筆意來寫就。

字體清秀,佈局疏朗,與畫片、器型的整體設計渾然一體。

其實,杯內壁寫字要比杯外艱難很多,起落筆之間要注意分寸勁道,還要避開與杯沿的碰擦,所以寫一個字就大約需要一分鐘。

這樣的創作過程相當枯燥,是一件極其考驗耐性的事情,沒有數十年的心性淬鍊很難臻至完美。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從這隻器物的呈現上來看,劉銘已經完全掌握了這款青花的料性,也真正融入了澄懷堂的創作格調之中。

做為景德鎮仿古圈赫赫有名的瓷書世家子,劉銘向茶器圈的轉型也算是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回到器物的本身而言,這樣的設計也給茶席茶事帶來了更多文氣。

器以載道,設計與匠心的和諧統一,才是一個品牌堂口真正可以立足於這個時代的根本。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四景讀書樂•春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04 我與春天有個約會


我讀書的愛好得益於少年時母親的不斷督促,也因為高中時突然開竅發奮讀書而改變了人生軌跡。

我相信,讀書不是改變命運唯一的方式,但肯定是最好的方式,能讓我們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力。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但當下,刷頭條、抖音、朋友圈的習慣已然佔據了我們大部份時間,碎片化的閱讀成為了主流,真正沉下心來讀一本有厚度的書籍反而是越來越難。

有位朋友曾感嘆:苦逼的中年,生活的瑣碎已經消解了大量的時間,何時才能尋到年少時的讀書之樂呢?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仔細想來,唯有興趣才是驅動閱讀的最佳動力。

就像我一樣,為了讓文字可以更多地愉人悅己,不得不潛心翻書,才能讓這騷浪的氣息如濤濤江水一般連綿不覺。

想一想,手握著這樣的一隻器物,翻著一本心儀已久的好書,就如同趕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就像詩裡寫的那樣,綠草長到窗前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寫到這裡,突然覺著,

如果還有機會,我很想當面對她說:

我很抱歉,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玩瓷筆記:品四景讀書樂,卻遇見後來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