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盗蜂,养蜂人看完以下内容决不再困惑

最近发现很多同为养蜂的朋友被蜜蜂的偷盗行为所困扰。盗蜂其实是指进入其他蜂群的巢中搬取贮蜜的外勤工蜂。出现盗蜂的最根本原因是外界粉蜜源不足,在流蜜末期,或突然中止流蜜,或蜂群密度过大造成蜜源不足,以及蜂群巢内贮蜜不足等情况,蜂群有着强烈的采集愿望,而外界又无蜜可采集,盗蜂更容易发生。盗群作盗范围,多发生于本蜂场内。

如果蜂场之间距离过近,以及相邻蜂场的蜂群群势相差悬殊,也可能引起蜂场间的盗蜂。在主观上,盗蜂发生一般都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如,蜂场周围暴露有蜜、蜡、糖、脾,蜂箱破旧,开箱不当,饲喂蜂群不合理等因素都能诱发盗蜂的发生。

如果蜂场发生盗蜂,首先受害的是防御能力较差的弱群、无王群、交尾群和病群。盗蜂对蜂群的正常饲养管理影响非常大,所以,必须认清盗蜂的危害,采取防止盗蜂的有效措施,避免和控制盗蜂。下面笔者将所有盗蜂相关知识介绍给各位蜂友。

关于盗蜂,养蜂人看完以下内容决不再困惑

一、盗蜂给蜂群带来的危害

蜂场里一旦发生盗蜂,轻者受害群的贮蜜被盗窃一空,重者造成工蜂大量伤亡和蜂王遭到围杀。被盗群的贮蜜被盗,群内贮蜜缺乏,会出现"拔子"现象,同时蜂王产卵力也下降,影响蜂群的繁殖。若发现不及时,易造成中蜂逃群和意蜂整群饿死。盗蜂发生后,制止不及时,会使盗蜂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全场互盗,最终能使全场的蜂群毁灭,给养蜂生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失。因此,防止盗蜂是蜂群管理上极其重要的一项措施。

二、盗蜂如何识别

盗蜂的显著特征是身体油光发黑,飞翔迅速且翅音尖锐,作盗群比一般蜂群出勤早而收工晚。遭盗蜂攻击的蜂群,往往蜂巢周围秩序混乱,有一些举止慌张的蜜蜂徘徊游荡于巢门或蜂箱前后,伺机从巢门或继箱等处进入巢内。同时,由巢内钻出的部分蜜蜂,腹部显得充胀,起飞时先急促地下垂后,再飞向空中。蜂巢周围的地面上,出现抱团厮杀的工蜂,并有不少腹部勾起的死蜂。

追踪作盗群的方法:在被盗群的巢门附近撒一些甘薯粉或滑石粉,然后巡视各群动态,若发现身上沾有白粉末的蜜蜂飞入某一巢内,即可断定该蜂群是作盗群。

关于盗蜂,养蜂人看完以下内容决不再困惑

三、防盗蜂的关键,重在预防

对于盗蜂,重在预防。只要措施得力,盗蜂是可以避免的。要想少发生或不发生盗蜂,关键在于选择蜜源丰富的地方养蜂,并坚持常年饲养强群。此外,当外界蜜源将尽时,要抓紧合并弱群和无王群,并抽脾紧脾,留足饲料,缩小巢门,填补蜂箱缝隙。

在断蜜期,白天不可开箱查蜂,也不可对蜂群进行饲喂或采用芳香药物防治蜂螨。蜂蜜、蜂蜡及巢脾,切勿在室外乱放,而要随时入库保管。同一场地不宜兼养中蜂和西方蜂种,必须向另外的场地迁出其一。

四、,发生盗蜂如何制止?

发生盗蜂后应及时地处理,所采取的具体止盗方法要根据盗蜂发生的程度来确定。一旦出现少量盗蜂,应立即缩小被盗群的巢门,并在巢门口放置盗蜂防御器可造成曲折的巢门进口,或涂些石炭酸、煤油等驱避剂。

当这些方法制止无效时,应将作盗群的蜂王临时取出,使其造成不安而消除盗性。或者在被盗群的巢门上,倒装一个脱蜂器,使盗蜂只能进而不能出,等到傍晚再将被盗群移到2~3千米以外的地方,使潜入被盗群的盗蜂,无法再重返作盗群。与此同时,在被盗群的原址上,放一空蜂箱,箱内放一把艾草或浸有石炭酸的碎布片,对盗蜂产生忌避的条件反射,以防止其余盗蜂再飞来作祟。再有一种处理方法,是将作盗群迁走,原址放一空蜂箱,内盛空脾数框,收集飞回的蜜蜂,由于蜂巢环境的改变,使作盗群的盗性消失。这时可撤走空箱,将作盗群迁回。如果盗蜂十分猖獗,蜂群已经大部分受害,则应立即迁移场址。

关于盗蜂,养蜂人看完以下内容决不再困惑

总结:防盗蜂的重中之重就是预防,所以缺蜜时期管理蜂场一定要给蜂群留足蜂蜜,巢门口也要适时调整,蜂箱要严密,少开蜂箱,蜜脾不外露。特别是傍晚喂养蜂群时,一定不可把蜜水滴在箱外。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广大蜂友解决蜂场的盗蜂问题,从而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文章来源:蜂博士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