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在疯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曾压抑,都曾想要大声呼喊,只不过,无言的呐喊更震撼,无声的告白最动人。2015年上映的电影《喊·山》就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直击人心的另类呐喊。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压抑之后又感到痛快的影片。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喊山》,山西女作家葛水平凭借这部小说获得鲁迅文学奖。导演杨子也以此获得了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传媒关注的导演大奖。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1984年,太行山脉深处的小村庄岸山坪,搬来一户外地人,占了韩冲家的驴棚住下,这家男人是瘸子,女人是哑巴,靠讨吃要饭为生。住久了,村里人难免议论,这家男人打女人打得狠。某天,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岸山坪的平静,瘸子蜡宏被韩冲埋在山里炸野兽的雷管炸死了,村里顿时炸了锅。谁知,这样一次意外却牵扯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连串故事,但唯一能说出真相的却是“哑巴”。

《喊·山》把观众带回到八十年代的偏远地区,在封闭落后的大山里,人们过着愚昧无知的生活。美丽的大山深处,依旧保持着原始乡土社会秩序。在这里,传统封建制度下的保守无知与人性复杂共生。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穷苦的地方越容易凸显出人性的自私与冷漠。

在这个大山里的小山村,自私伪善的“代村长”,命运凄苦的红霞,因妒生恨的寡妇,人云亦云的乡民构成了一个偏远落后山村的原貌。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映射现实人性丑恶与社会原罪的的爱情悲剧。不过,在这部影片当中,我们依然看到了女性在不幸命运面前的奋力反抗。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01、农村封建陋习不容忽视,家暴与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喊·山》是一部以拐卖女童为题材的乡村文艺片。导演通过一个带有悬疑色彩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女主红霞的悲惨命运。

第一,从古到今,家暴一直是女性在婚姻中的噩梦。

电影开篇,红霞就被瘸子蜡宏连拖带拽拉到破败的床上强暴了。在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红霞奋力反抗,但基本无济于事。从门外阿大冷淡的神情和红霞之后整理衣服继续哄孩子的举动来看,这种折磨在她身上屡屡发生。

整部影片当中,有不少蜡宏死了之后红霞的回忆闪回片段,曾经红霞因为一个“嗯”字就遭到惨无人道的拳打脚踢,即便这个恶魔已经死了,可是心魔却一直不停地折磨着红霞。在她的心里,暴力、凌辱、践踏就犹如洪水猛兽一般,时时发作,让人心惊胆战。在她的耳边,似乎总萦绕着无形的恐吓,就好像那块走不出的玉米田。

红霞的遭遇无疑是悲惨的,即便村里人们知道瘸子打老婆,却只当做闲来无事的谈资。此外,关于家暴影片中还有一条线:韩冲爹,这个村子的一个“好人”,在他身上,观众看到了人性的温情与善良。可是也正是这样一个好人,却曾经因为家暴,导致韩冲娘含恨早逝。

正是这样的反差让我们看到家暴在农村的普遍性,似乎打老婆无关乎道德,无关乎人品,就只是婚姻生活里的家常便饭。

其实,回到现实生活中,家暴也屡禁不止。前段时间宇芽的家暴案件让人看得瞠目结舌,心惊胆战。中国,尤其是农村,有多少女性长期忍受家暴的折磨。在长期家暴阴影笼罩下的女性,独自承受苦难,独自面对羞辱。她们要么不敢喊,要么喊了也无人在意,人们从来都是把“家暴”看成是夫妻之间的矛盾。而这些女性,最终要么奋起反抗要么伤害自己,无论作何选择,结果都是悲剧。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第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屡禁不止,农村人屡屡犯险”买老婆、买孩子”

这部影片是以拐卖女童为背景展开的,在红霞不断地回忆中,她被拐卖的曲折身世之谜逐渐被揭开。关于红霞的身世,导演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将红霞现实的惨痛与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平行相接,让观众通过对比直击一个幼年遭遇拐卖的孩子痛苦的人生。

红霞的故事,就是现实版的“英莲”,一个原本出自书香门第富裕人家的掌上明珠,读书习字,明明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却因为和保姆外出看戏走丢被人贩拐走,最终转手卖给蜡宏,从此跌入了不幸的深渊。

和一般的拐卖相比,红霞的命运则更加悲惨。片中的蜡宏暴虐成性,打死了前妻。母亲为延续香火,买回了年仅十岁的红霞,按照蜡宏娘的说法就是:“现在给你看孩子,等长大点儿给你当媳妇。“对红霞来说,她所遭遇到的是身心双重的痛苦,本是父母手心的宝,却成了别人家的使唤丫头加童养媳,在长期的暴虐下最终失语。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八十年代,但就在今天,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还在重复上演。我们身边屡屡有孩子丢失,有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农村遭人圈禁,究其原因,和农村买卖人口延续香火的陋习不无关系。

没有买卖,就没有犯罪。在农村,不论男女,对传宗接代都有一种迷思。因为穷、因为残疾无法娶亲,为了延续香火,就选择“买媳妇”。片中的蜡宏家已经穷到讨吃要饭的地步,可还是断不了要花钱”买媳妇”的恶念。农村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则成了人贩屡屡铤而走险的理由。

这部片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才让人更加难过,因为人贩,毁了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毁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看完影片,感动和同情之余更多的是对犯罪者和农村封建思想的痛恨。社会的丑态阴暗面是犯罪的根源,而抵制封建残余与犯罪思想则是社会大众继续努力的方向。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02、人性的自私和愚昧无知是将人推向深渊的无形推手

这个故事发生在偏远的太行山深处,本该淳朴善良的山里人却因为远离法制而变得愚昧无知,自私且冷漠。正如作家麦家所说:“农村人有其善良朴实的一面,但更有其刻薄寡情的一面”。在岸山坪这片土地上,少了美好的风土人情,多了人性的自私与丑恶。

①手握权力者,表面善良,内心却自私冷漠

讨吃的蜡宏上山踩了韩冲的雷管被炸死,村里的老村长,唯一有思想觉悟的人因病不在村里。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村里的王胖孩自动站出来说:

没出什么大事儿,不要轻易惊动养病的老村长。

从这一句话当中,就可以看见赤裸裸的人性。人命关天,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儿,尤其是一个外地讨吃要饭的,更是无关轻重。

蜡宏死了,村里几个权威人物王胖孩、旗六老爷理所应当站出来处理,他们试图展示自己公正善良的一面,强行定下契约,要求赔偿红霞。

就在我们刚刚感受到一点乡土温情的时候,画面立转,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他们赔钱不是出于善良,更不是同情红霞孤儿寡母,而是担心事情败露,死了人让上面知道坏了村子里的名声。红霞不要钱,却让他们着了慌。在他们心目中,死了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快速摆平,把事情压下去。

此外,影片对于王胖孩这个人物人性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刚死了人,他带头站出来处理;后来出了事儿,仍旧是他带头出来赶人。说留下赔钱的也是他,说把人赶走的还是他。

为什么他这么积极呢?从影片中不难看出,他们无论是赔钱安抚还是驱逐红霞,都是担心这件事成为村里的污点,让新上任的村干部背锅。那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胖孩这么积极了,在他的心目中,老村长病重,而他是新一任村长的不二人选,当然会考虑自己的名声和前途。足可见胖孩为利谋私的丑恶人性了。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②作为一村的“权威”,却思想落后,愚昧无知

影片开头,蜡宏被炸死了,摆在大家的面前有两条路:上报秉公处理和隐瞒赔钱私了。他们选择赔钱安抚红霞,甚至为了不让红霞报案,强行要求韩冲照顾他们一家三口。当得知蜡宏是杀人犯逃出来的,他们没有选择报案处理,而是担心惹祸上身。为了撇清关系,立马要求赶走红霞孤儿寡母。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韩冲站出来自首,明明是解决问题的正途,村民们却选择群起而攻之。

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何为道德,何为法制在他们心目中都是模糊不清的。胖孩和旗六老爷作为一村的“权威人物”,却愚昧无知,没有任何法制观念。在他们心里,死了的人就是死了,活着的人必须好好活下去。他们先以钱买命,接着担心惹祸上身冷漠赶人,最后担心村里出了杀人犯阻挠韩冲自首,以至于大打出手。

一句“韩冲,你不能去,要是去,咱们村就除了杀人犯”道出了他们的无知愚昧的落后思想。他们罔顾法律,也不在乎人命,把投案自首和主动报案看做是给村子蒙尘的大忌。一个穷困的山村,当权者都如此无知,甚至为了一己之私,煽动百姓,足以见得偏远山村的落后。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03、群体无意识,乡民为求自保而盲目跟从,人云亦云,完全不会站在客观的角度判断事情的好坏

《乌合之众》一书中曾表示:

“群体”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含义。群众容易为一时的情绪所左右,而领导群众最重要的不是理论论证而是简单的断言和情绪的渲染。

在电影《喊·山》中,岸山坪的村民就相当于一个群体。他们都拥有同样的特性。

第一,群体无意识,他们不思考事物的本质,只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只喜欢接受简单的主张和结论,而不去关系论证,不进行自己的判断。

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岸山坪的村民就如同一谭没有流向的死水,只有在外力的推动下他们才随波逐流。蜡宏下葬,全村人看热闹,眼看着红霞跪地哭闹,长者旗六老爷一声“哑巴心里苦啊,还是舍不得男人啊。”村里的妇女便开始痛哭流涕。他们哭什么?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得知蜡宏是杀人犯,谁带头闹得最凶?细细想来,一个是寡妇琴花,一个是代理村长胖孩,一个为情,一个为权。琴花因为曾经对她唯唯诺诺的韩冲看清她的真面目,不理她了,因妒生恨;王胖孩怕公安局查下来村子背黑锅,影响下一任村长的清誉。所以,为了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他们选择煽动全村人的情绪。

刚开始还同情心泛滥的村民,嘴脸一下子就变了。全村集合到红霞家的破房子里,把院子的花都踩扁了,毫无一点温情可言。可惜,他们这群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这么做是为什么。可怜他们还不自知,早已被两个自私的人挑唆,成为满足私欲的武器。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第二,群体聚集,容易产生暴动,他们在外力推动下具有冲动和暴躁的倾向。

影片后半段,琴花带着一群农村妇女围攻红霞家的破房子,另外一群男人则在胖孩的带领下阻止韩冲去派出所自首。他们打着“你去自首,咱们村里就出了杀人犯“的旗号誓要将毫无缚鸡之力的红霞赶走,阻止韩冲前去自首。

在带头人的挑唆下,口头阻止很快就升级为肢体冲突。村民瞬间被激怒,一群乌合之众在怂恿之下变得失序,群体暴力显露无遗。

试想,如果全体村民没有被煽动,寡妇琴花和胖孩的小算盘还打的响吗?全体村民在不自知的情形下变成了“庸众”,他们毫无善心,趋利避害,他们的暴力行为就相当于狼的爪牙,在人云亦云的环境当中,人性的弱点在一瞬间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04、从悲剧的内核之下看到女性的觉醒与成长的力量

影片除了红霞惨痛的身世和生活的苦难之外,还是给我们呈现了一束爱情的阳光。不同于以往关于拐卖悲悲戚戚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还能看到女性在陷入泥泞之后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在经历磨难之后依然追求幸福的勇气。

第一,历经家庭暴力和流离失所,红霞依然没有放弃自我救赎。

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可以看出在被拐卖的十数年时间,红霞一直在不断反抗,不断尝试逃脱恶魔的手心。

在以往的新闻中,我们常常看到被拐卖的妇女起初尝试逃跑,失败几次之后尤其是生下孩子,就安分守己地认命了。可是,红霞在遭遇了无数次惨无人道的折磨之后,她始终没曾放弃。面对蜡宏的强暴,她依旧奋力反抗,没有因为痛苦而变得麻木。

最终,出于无奈,红霞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折磨。我想,这是红霞唯一能想出的拯救自我的方式。

影片中,女主人公红霞两次在黎明跑到山顶“呐喊”,这正好与题目《喊山》相呼应。红霞拿着铁钩和铁盆奋力敲击,对于她来说,这声声“呐喊”,更多的是红霞自我救赎之后内心自由的呼声,更是女性面对束缚自我救赎的大胆宣言。

解构《喊·山》悬疑叙事层面下的三重社会原罪

第二,直面人性之恶后,红霞依旧有追求美好爱情的勇气

蜡宏死之后,村子协调让韩冲赔钱。一方面是没钱,另一方面,红霞也不要钱。被逼无奈,韩冲只好负担起照顾他们母子三人日常生活的责任。其实此刻让韩冲去照顾一个“哑巴”,他的内心是不情愿的。

可以说,虽说韩冲和红霞之间的感情是在相处中慢慢升温,但二人的感情其实是更是红霞的主动追求。或许这份感情的萌芽从韩冲给他们送的几张粉浆饼子开始的,看惯了世间的冷漠无情,红霞头一次感受到韩冲善良的温情。

从拒绝赔偿开始,到主动邀请韩冲到家里吃饭;从冲进韩冲家表达情感守护爱情,到为爱主动献身,在爱情面前,红霞是主动的也是勇敢的。在红霞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温柔但坚强的一面。经历过被拐卖、家庭暴力和流离失所,红霞依旧能够坚韧地从泥泞中走出来自我救赎,勇敢追求爱情,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在这场悲剧内核下女性的觉醒与成长的力量。

总结一下:

《喊·山》,一部没有豪华阵容、没有宏大场面的影片,从头到尾,一个简单的故事娓娓道来,却让我们不由得感动。整个影片有悬疑、有文艺、有拐卖等诸多因素,但在我看来,这依旧是一部讲述人性的影片。

黑暗的悲伤让人感到绝望,但人性的温情却在黑暗中给人希望。影片以开放式结局结尾,瘸子究竟怎么死的,对我们来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卸下身上的重担之后,红霞可以自由地开始她幸福的人生新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