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惡母"臉上的層層迷霧

導語:提起母親這二字,我們想的大多都是賢惠、善良、溫柔等詞,大部分小說中也多是以慈母為主題,給我們呈現的是為家庭無私付出一切、關心兒女和丈夫、忍受一切苦難的光輝的母親形象,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母愛和對於母親這一形象的嚮往與憧憬,並期望自己也能成為那樣被人稱讚的角色。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女性小說創作中,作家們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了所謂的"惡母"形象,與以往所塑造的形象完全不同,展現了母親這一角色的自私及極端的心理,可以說變化頗大,這也引起了當時社會中的廣泛討論與思考。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惡母"的形象?以及這一形象有什麼意義呢?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閱讀那些女性小說,走進書中的世界,感受人物的不同方面才能得到解答。本文將從"惡母"形象的泛濫"惡母"形象出現的影響因素、塑造"惡母"形象的意義、重新塑造母親形象的一個反思四方面來闡述一下。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女性文學作品

一、"惡母"形象的泛濫

相信大家一定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能看到母親形象和感受到濃濃的母愛,因為母親和母愛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作家們創作的母題,以此來傳遞母愛的偉大與崇高。所塑造的偉大母親形象通過一代又一代的不斷強化之後,逐漸使母親的這一角色定型,並得到社會中的廣泛認同,也成為了女性們的自身價值觀,用以不斷規範自己及自己的女兒。世代相傳,人們已經習慣於母親的形象就應該是所謂的無私、慈愛、溫柔、乖順等,因此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就建構起了完美的母親形象,即所謂的"母親神話"。

但是在給予母親無上的光環背後卻無形中限制了女性的方方面面,禁錮了她們正常的慾望,限制了她們的自由,磨掉了她們的個性,使她們不斷的失去所謂的自主意識,朝著人們所謂的理想化形象不斷規範自己。但是這一切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作家張愛玲就率先進行批判,揭示母親這一形象中的自私與殘酷,併力圖打破"母親神話"。由此開啟了創作新方向的大門,到80年達時,塑造"惡母"形象這一行為已經非常普遍。越來越多的作家們開始轉換思路,創作了許多關於"惡母"形象的作品,數量非常之多,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為我們解讀母親這一角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向,同時也是我們本文將要重點闡述的內容。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傳統母親形象

二、"惡母"形象出現的影響因素

1、西方一些女性思想以及各種思潮的影響

"惡母"形象能夠在上世紀80年代的女性小說中大量出現,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西方關於女性思想的影響。自西方的許多著作傳入中國之後,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對這些著作的翻譯中,可謂風靡一時,甚至不斷地引進關於女性主義批判的著作進行翻譯閱讀。這一行為成功地為中國的作家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思想,喚起了女作家關於女性意識的一個覺醒。因此,有很多著名的女性作家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思考歷史,她們開始意識到在之前一直塑造的偉大母親形象本質上是在漸漸消除女性的自我意識,使得女性逐漸在社會中和家庭中失去所謂的自身價值。

其次,越來越多的女作家在思考之後,意識到作為被男性不斷誇讚的女性實際上是父權發展的一個支持者。因為對於母親來講,她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與她一樣的人

,即相夫教子、服從丈夫等等,她們就會通過各種方法或者通過限制女兒的一些行為來使得女兒成為符合男性標準的人。因此,如果繼續在小說中刻畫偉大的母親形象只會讓女性逐漸失去所謂的主體意識和價值,所以只有通過批判所謂的光輝母親形象,刻畫"惡母"形象才能推動女性的解放,才能有力地打擊到傳統的父權文化和一些綱常禮教,使得女性重新做回自己。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西方聖母

再次,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社會中突然興起一種思潮,即審醜思潮。審醜思潮的盛行對"惡母"形象的出現及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審醜思潮一出現就取代之間人們追求美的審美趨勢,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描寫方向,逐漸引起了作家們的重視。

越來越多的女作家在自己的小說作品中更側重於揭示醜惡刻畫了許多"醜母"形象來反映社會現實。這能夠一下直擊人們的內心深處,展現人性醜惡的一面。

總而言之,許多外來思想和思潮的盛行使得許多作家們開始反思自己的作品,反思社會的現實,認識到社會的本質,認識到所謂偉大母親形象的背後實際是女性自我意識的喪失。隨之推動越來越多的女性作家開始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拋棄固有的母親形象,刻畫其"惡母"、"醜母"的形象來揭示社會中醜惡的一面,力圖通過文筆去抨擊所謂的父權統治和傳統禮教,實現女性的解放與自由。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社會

2、作家過去的經歷對創作的影響

女作家自身過去的經歷與一些經驗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她們作品中對於母親形象的刻畫。因為在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比較關鍵的時期,是人生的開始階段,所以在童年時期所經歷的人、事都會對她一生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都會反映到她的文學作品中去。比如所謂的缺失性童年經驗主要是指一個人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或許在物質方面,或許在精神方面,受到過傷害,生活很壓抑。這些經歷對作家的創作影響是最大的、最深刻的、最能擊中人心的。其次就是家庭中與父母的關係也深深影響著作家的創作,母愛缺失所受到的創傷會影響著她們的一生,而她們的作品中也會都是這種基調。

我們可以從很多作家所創造的文學作品中發現一個人不幸的童年經歷或者母愛的缺失都會對作家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就很好地體現在文學作品中。比如我們大家都所熟知的女作家張愛玲,通過閱讀她所創作的作品我們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她在童年時期母愛缺失的一種失落感

。在她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母親形象更多的是冷漠的、自私的。同樣也有其它作家因童年母愛的缺失在作品中刻畫的母親形象多是"惡母"的形象,是一種對於女性命運的反思。

由此可見,童年的經歷是十分重要的,對一個人的人生髮展及各種選擇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作家在過去童年的影響下,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中就會帶有其過去的影子,會影響他們作品的風格和基調。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作家張愛玲

三、塑造"惡母"形象的意義

"惡母"形象的出現一定具有其相應地的意義,否則就不會在上世紀80年代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和盛行。所刻畫的"惡母"形象實際上打破了所謂的偉大"母親神話",是對母親命運的一種反思,是對父權和綱常禮教的一種批判。因此,這一形象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

1、女性文學意義

(1)改變過往小說中的"母親神話",刻畫真實的母親形象

在我們之前所看到的母親形象一方面是來自於一個神話傳說中的"地母"形象,另一方面就是在男性視角下將女性形象進行神化。來自於這些方面因素的影響造就了文學作品中的"母親神話",在這神化的過程中女性根本沒有任何自主權去創造屬於真正自己,一個活靈活現的"人",一個有優點與缺點的全面的女性。

她們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男性所指定的標準,併為其要求自己。正是女性作家們的思考,將書中的母親形象進行轉變,刻畫"惡母"形象,這能夠展現女性的另一面,能夠有利於塑造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而不是被男性稱其為光輝的母親形象。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關於綱常禮教的內容

(2)改變男性所臆造的理想母親形象

在父權統治之下,女性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可言。而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看到的神話母親形象實際上是男性根據自己內心的期望所塑造的,是一種理想化的女性,而女性只能在這些形象中模仿並不斷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為男性所標準的"女性"。

實際上這根本不是女性自身的意願,沒有一絲自主的意識。而變成理想形象的她們則會繼續以這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女兒也同樣變成這樣的形象。在這種思想的長期影響下,女性逐漸就會失去自身的自主意識,而且會自覺地依據男性要求來要求自己。

因此,之後女作家的文學作品中不再出現所謂的善良、乖順、聽話等的母親形象,代之出現的是所謂的"惡母"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被所謂面紗遮蔽背後自私、專橫的母親形象,真正地體現了母親作為活靈活現的"人"的全面性,而不是神化之後完美至極的母親形象,其實側面也是對父權主義統治有力的抨擊,有利於女性實現真正的自由。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上世紀80年代母親形象

2、女性自身發展的意義

(1)肯定女性的正常慾望,追求自然人性

性這一話題似乎很少被我們談起,但是性卻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人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描寫或刻畫一個人物的時候,如果想全面瞭解這個人物,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性這一部分。但是在各種主流思想的深刻影響下,性似乎成為了不可談起的公共話題,成為一種性禁忌。這也給男性控制女性提供了一個比較隱蔽的方式,對於男性來說就合乎常理,而對於女性的慾望卻被世人所漠視,甚至進行譴責。

正是女性作家們通過刻畫"惡母"形象,為肯定女性的正常慾望,追求自然的人性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因為在刻畫的過程中能夠揭示被壓制所造成的極端心理,否定被物化的母親形象。所以這一轉變將會使女性不再對性避而不談,而是能夠正視這一話題,也能夠追求自然的人性。

我們可以發現,女性的正常慾望及所謂的自然人性都被用所謂的貞潔控制,成為一個禁忌話題,女性在這一過程中也逐漸喪失掉對於這方面的一個追求。因此在過去很多的文學作品中我們根本看不到關於女性這方面的內容,往往描繪的都是男性理想化的標準,都是誇讚的、積極的詞語。通過塑造"惡母"形象極大地推動了女性們開始正視這一問題並進行思考,促成思想的轉變,能夠追求自己正常的慾望,追求自然的人性。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女性小說中的形象

(2)深入剖析社會中複雜的人性,思考母性的本質

我們都知道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動物,人本來就是善惡交織構成的多元生物。因此在之前的文學作品中所呈現的母親神話顯然不能全面瞭解這一人物,我們就無法瞭解到複雜的人性,無法瞭解到人性中處於惡的一面。而正是作家們開始塑造所謂的"惡母"形象,使得人們能夠在肯定人性善良、正直的同時,直接正視人性中的醜惡,能夠認識到一個人健康完善的人格。同樣,我們對於母親形象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母親這一角色既不是完美至極的神話,也不是十惡不赦的人物,她既有我們值得稱讚的一面,也有自私、狹隘的一面,總的來說就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因此,正是創造"惡母"形象的這一契機,使得人們不得不正視所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思考,從而試圖去改變母親的形象,能夠不再被所謂的傳統禮教所束縛,而成為沒有靈魂的工具,只會在重重的框架之下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的自主意識與自由可言

。所以"惡母"形象對人們有一個啟發作用。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文學作品《母親,母親》

四、重新塑造母親形象的一個反思

我們可以看到,在"惡母"形象出現之前,人們對於母親形象的認識過於理想化。在許多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善良、慈愛、無私、包容等的母親形象使得人們逐漸習慣於這樣的形象,並不斷構想自己對於女性的一個形象,在長時期的發展之下,就形成了一直強調的"母親神話"。而正是社會中所有人都對女性是這樣的期望和標準,以及傳統綱常禮教的深刻影響下,為女生如同上了一把無形的枷鎖。

這限制了女性的諸多方面,促使女性不斷地規範自己以此來達到男性的理想化標準。而女性在不斷規範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內化成本就應該是這樣的形象,所以一直以來女性都沉浸在所謂的"母親神話中"。

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作家們打破以往一直塑造的母親神話,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惡母"形象,她們致力於揭示覆雜的人性,並能夠消除掉母親神話中所虛妄的一部分,構建一個真正的母親形象,能夠直視母親這一角色中屬於醜惡的一部分,能夠肯定女性的正常慾望和一些心理,實現女性的解放與自由。我們必須正視到母愛的偉大,對於人類及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母親這一形象被壓抑、被壓迫的那一部分,並能夠進行有力地抨擊,促使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這一方面,而不只是陷於自己的美好幻想中,並且最終能夠在批判的過程中形成所謂最健全、最美好的母親形象,讓人們對於母親這一形象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走進80年代女性小說的世界,揭開貼在

上世紀80年代小說作品

結語:對所謂的"惡母"形象進行深入瞭解以後,我們對於這一形象的認識就不再僅僅停留於字面的意思。"惡母"形象的塑造有利於我們對於母親這一角色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因為人本是善惡交織的複雜動物,所以需要我們既要認識善的一面,也要敢於正視醜惡的一面。也正是"惡母"形象才能夠有力地對父權統治和傳統的綱常禮教進行批判,才能有利於促進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實現真正的自己。總而言之,對於屬於善良、溫柔、無私等的一面我們需要不斷弘揚與傳承,而對於人性中自私、貪婪的一面我們也要勇於去揭示出來讓人們能夠認識到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有利於構建更健康的母親形象,才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曾敏敏《承載與放逐——新時期小說母親形象探究》

2、談鳳霞《朝向母親鏡像的認同危機》

3、何金梅《當代女性小說中"缺父"形象的文化闡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