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主角竟成“網紅”:是什麼讓校園充斥暴戾之氣?

校園暴力主角竟成“網紅”:是什麼讓校園充斥暴戾之氣?

如今,許多年輕人的智能手機上,都會安裝類似於“秒拍”這樣的視頻編輯“神器”。然而,當校園暴力成為熱播內容,欺凌同窗成為“圍觀”熱點,這就不僅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荒唐的行為,也不僅是互聯網時代獵奇的消費,而是一種對傳統道德教育、文明秩序的挑釁。

校園暴力主角竟成“網紅”:是什麼讓校園充斥暴戾之氣?

點擊量過百萬,
校園暴力主角成“網紅”?

對當下許多“學生族”而言,用智能手機隨手拍攝、編輯、上傳視頻甚至進行視頻直播,就像過去人們發份電報、發條短信一樣簡單。而在枯燥單調的校園生活中,又有什麼“不尋常”的東西對外界而言是足夠“勁爆”的呢?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於是,校園暴力視頻開始頻繁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某知名視頻網站上,一個名為“東莞中學學生打群架”的視頻點擊過百萬,背景音樂配的是《古惑仔》“一生刀光劍影,我也不會怕”;在點擊量超過60萬的“良口中學學生打架現場之吃凳篇”中,教室內一男孩縮在牆角,其他同學用課桌椅往其身上猛砸。

除了男生,還有長髮飄飄的女學生扇人巴掌、欺凌同學。某視頻網站上“女生因沒穿校褲被同學狂扇耳光‘教育’”的視頻播放超過80萬次。截至記者發稿,“某校女學生被同學毆打拍裸照”的視頻點擊量超過了150萬。

校園暴力主角竟成“網紅”:是什麼讓校園充斥暴戾之氣?

在上述視頻中,有些用的是其他背景音樂,也有的十分“寫實”,往往可以清楚聽到拍攝者與旁觀者發出的起鬨聲、笑鬧聲,夾雜著一些粗俗的語氣詞。且不論視頻中施暴者行為方式的惡劣程度,旁觀者的譏笑、冷漠亦令人不寒而慄。

媒體人張曉磊曾在其微博上轉發過一個學生教室打架的視頻:“我今天不討論視頻兩位主角,只是覺得旁邊那麼多同學沒有一個上前勸阻的,都在充當旁觀者!黑板上的‘包容’兩字是如此刺眼!”

再來看看網民們觀看視頻後的“輕鬆”評論:“連續暴擊”“怒氣值瞬間爆表”“看著都好痛”“學生族還是黑社會啊”“什麼仇什麼怨”……還有人去“人肉”搜索視頻主角,挖出些跌宕起伏的故事細節,有說是“開玩笑”的,也有用這種方式“教做人”的。

打到你服——
“不懂法”還是“求關注”?

  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永根說,校園暴力,或者說校園欺凌已經不僅僅是教育界,而是整個社會的老大難問題。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很複雜,既與社會分層聯繫在一起,與社會分化相交織,還與權力運行有關。

校園暴力主角竟成“網紅”:是什麼讓校園充斥暴戾之氣?

比如城鎮化發展與留守兒童問題。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平說,隔代教養使一些留守兒童從小性格養成中有一種“驕縱”,缺少父母關愛陪伴又使其有一種被“遺棄”感,這些都可能成為青春期叛逆行為的源頭。在家庭、學校人格教育缺位的情況下,“不服就打到你服”“背叛就得吃巴掌”這樣的“遊戲”規則、“暴力”邏輯,似乎成了他們更熟悉的行為方式。

在廣西念高中的18歲男孩小申向記者坦言,儘管自己不會“一言不合就動手”,但為什麼要把暴力欺凌視頻掛到網上,在小申看來,可能有些人覺得好玩,有些人是想借機“求關注”。

當記者問他是否知道校園暴力、欺凌可能導致違法犯罪時,小申在QQ對話框裡回覆了一個“懵了”的表情。顯然,對於當下不少地區的青少年而言,除了道德教育的缺失,法制教育也亟待完善。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40起校園暴力事件中,最終施害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佔比不到30%。2016年6月公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校園暴力案件的調研報告》中也提到,校園暴力在我國時有發生,但多數事件未進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責任。

校園暴力主角竟成“網紅”:是什麼讓校園充斥暴戾之氣?

如何遠離校園霸凌?

不能“怕”字當頭

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於抗爭,要勇敢說“不”。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麼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更不良的後果。

要及時報告

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暴力緊密聯繫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後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

家長和學校都應言傳身教,對待問題都不應該用暴力解決,而是以建設性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對施暴學生不要一味批判、恐嚇、全盤否認,而是要幫助他們看到自身行為的不合理之處,理解自己施暴行為的前因後果,敢於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並學習用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式實現合理的目標,以此方能懲教結合,立德樹人。

校園暴力的危害

雖然在短期內受到霸凌的孩子會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需要花費很多年才能恢復心理上的健康,但其實施暴的一方不但是問題的起源,而且未來的人生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欺負小雯的那幾個同學如今就走在法律的邊緣,因為年齡的原因他們如今很有可能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如果不能改變這種行為方式,成年以後走向犯罪的道路就變得理所應當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變得暴戾?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最終會發展成校園暴力的的施暴者呢?校園暴力的施暴者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他發展成施暴者之前肯定會出現情緒控制方面的問題。我國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經常走兩個極端:要麼就隨著孩子的性子,要麼就全盤否定孩子的感受。其實這兩者都是不正確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亂髮脾氣時並不理睬,他們以為孩子還小發發脾氣很正常。但對孩子來說,遇到問題,並且通過發脾氣或其他暴力行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正面的反饋,將來他們在遇到問題時還會用類似的方法去解決。如果不成功,會加強暴力級別,因為在他們看來“以前發脾氣都能奏效,這次不行一定是因為我發的脾氣不夠大”。

另一類家長則是全盤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當孩子憤怒時,這類家長通常會擺出“我是你老子,你還敢衝我發脾氣”的態度。這種孩子在離開了父母的控制,走進了相對自由的學校後,他們也許僅僅受到一點小刺激,就大發脾氣,在實施暴力行為時,又無法感受到對方的痛苦,從而毫無收斂。

正確引導,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很多懲罰手段都不能奏效。很多家長通過體罰甚至打罵等手段來“以暴制暴”,表面上是讓孩子知道暴力是不對的,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拳頭夠大說話才算數,以後當這些孩子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同伴時就會毫無顧忌的揮舞自己的“拳頭”。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即使是幼兒期,當他們出現極端情緒時,也不應不加理會。如果能夠在幼兒期就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情緒控制方式,必然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

聲明:部分資料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如涉及侵權,敬請原作者直接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我要上頭條#

你好,我是@龍江少年幫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關注、並評論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