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门阀士族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

漠苦祥


中国历史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都有一个固定的走向,并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政治体制上,由封建分封走向专制集权;在社会文化方便,由贵族社会走向平民社会。

从封建分封的体制走向专制集权的体制中几经波折,最终以封建制度的终结为结束。

从贵族社会走向平民社会也不是一蹴而就,其中也有类似于贵族而又不是贵族的门阀士族成为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过渡阶级。

门阀士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文化上也创造了尤为突出的成就。

然而贵族和门阀士族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将随着历史潮流的前进而消亡。


贵族阶级的没落

中国的封建社会严格来说只存在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一步步走向崩溃。

封建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基本消亡,但封建观念并没有彻底消除。

项羽灭秦以后又大行封建,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也不得不局部封建。

经历了汉初的七王之乱和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之后,封建遗毒也就算基本破除了,封建观念也无法死灰复燃了。

在西周乃至春秋的封建社会中,社会处于贵族的掌控中。

贵族掌控着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世袭权力、地位和封地。

在封建社会走向崩塌的过程中,贵族阶级也开始瓦解,尤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让贵族阶级瓦解的速度大大加快。

商鞅以奖励军功的办法让平民也能成为贵族,原先的世袭贵族的地位就受到了极大威胁。

春秋时期孔子开展教育,推行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理念,让教育不在垄断与贵族的手中。

孔子在政治上的伟大抱负并没有实现,却在教育上成为了至圣先师,实为无心插柳柳成荫。

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的盛世,士族和平民纷纷崛起,贵族逐渐走向没落。

贵族的没落和封建制度的解体是共同进行的一个过程,这是中国历史的走向。


门阀士族的兴起

封建社会几经波折才进入专制社会,贵族社会到平民社会的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封建贵族没落以后,又出现了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贵族群体在专制集权体制中的变体。

由于专制集权体制的不成熟,门阀士族作为新的贵族阶级应运而生,成为了皇权的威胁。

门阀士族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掌控者权力、地位和仕途,成为了平民阶级崛起的阻碍。

在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门阀士族崛起的政治基础就出现了。

一直到隋唐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各种世家大族几乎成为了社会和政权的掌控者。

门阀士族在汉末魏晋乃至隋唐都较为兴盛,他们依然掌控者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甚至世袭着权力、地位和领地。

门阀士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贵族,他们也没有贵族那样顺理成章世袭一切权力的合法性。

然而门阀士族的强大却让他们拥有了世袭一切权力的实力,并成为了专制皇权最大的威胁。

在专制集权体制的兴起中,门阀士族必然走向没落,只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门阀士族在魏晋时期是最为风光无限的时期,例如王、谢等世家大族强盛无比。

门阀士族终究是像贵族一样受过教育而有文化的群体,在魏晋时期清谈玄学的世风之下也产生了文化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以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的乱世,而其思想文化的发展虽不如春秋战国,却也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光辉的一页。


门阀士族的没落

自隋唐始,门阀士族阶级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因为专制集权的体制不允许贵族成为皇权的威胁。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兴起,这就为平民阶级走向政权中央提供了合法的路径。

武则天以前,关陇贵族依然对政权的政治权力有所垄断。

武则天即位以后,对科举制度加以巩固,对进士科尤为重视,由此对关陇贵族的打击就越加强力。

门阀士族的力量在经历了武则天的打击之后,近乎消亡,但似乎还不足够。

在走向平民社会的路途中,还有一场破后而立的乱世即将出现,即唐末五代时期的乱世。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和军人执政的局面极其混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近乎崩溃,这实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五代时期是一个军人执政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几乎凋零,所以在这个乱世并没有发生春秋战国和魏晋时期的文化繁荣。


古代平民社会的到来

在经历了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和军人执政的乱世以后,门阀士族阶级几乎全部崩溃瓦解。

贵族阶级和门阀士族阶级消失以后,平民阶级崛起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五代时期军人执政是对政治和文化的一种摧残,而政治和文化的破后而立也将发生。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代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彻底进入了古代平民社会。

门阀士族阶级在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摧残以后彻底消失在了历史舞台,此后的社会便成为了平民阶级表演的舞台。

宋太祖吸取了五代时期军人执政的教训,也由于陈桥兵变得国不正的心理阴影,便制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

有宋一代,政权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重视可谓是其他朝代无可比拟的。

文人治国的制度由汉武帝开始,到宋代完全成为了行之有效的制度,自此军人执政的现象几乎没有再发生。

中国虽然在宋代彻底进入了古代平民社会,但贵族阶级并没有消失,只是只有皇帝一家。

在专制集权的体制中,皇室作为唯一的贵族世袭一切权力、地位和领土,而朝廷的宰相以及文官集团则代表着平民阶级与皇室贵族共治天下。

中国古代政治在宋代基本走向成熟,皇室代表的贵族皇权和文官集团代表的平民权力在宋代达到了平衡。

此后专制集权的体制在明太祖朱元璋废相以后的明清时期走向了巅峰,也走向了恶化。

--天上人间文史鉴


天上人间文史鉴



这个怎么说呢,宋安之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分析分析这个问题。

门阀士族萌生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准确来说在两晋尤其是东晋时期达到巅峰。标志性事件的诸如九品中正制的出现,这样一来门阀士族的子弟也可以世袭性很多官职,要知道古代除了一些特殊官职还有不重要的官职,基本上世袭在帝制时代也就是皇族的特权了。

还有东晋开国时的“王与马共天下”,这在历朝历代也是绝无仅有的,说明门阀士族达到巅峰。

但门阀政治,自两晋以后,在南北朝时期式微。到了隋唐时期被大力打压,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唐宋时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再也没有门阀政治,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大历史是越往后君权越集中!

大家知道古代封建王朝的特色在于帝制家天下,也就是说皇帝是当时的至尊,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一直在进行君权集中。因此到了明清时期,明清两朝是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而门阀士族的存在,很明显就是皇帝集权路上的拦路虎。所以东晋灭亡以后,到了南北朝时期,自宋武帝刘裕开始,基本上都是以打压门阀士族为主旋律。当然还包括之前两晋,其实想要作为的皇帝,都有着想打压门阀士族的想法。

南北朝以后,到了隋唐也是不遗余力的打压门阀,诸如科举制的产生和兴盛。

所以说门阀士族为什么在唐宋退出历史舞台呢?

主要因为门阀士族权力太大,威胁了皇权集中。因此自东晋以后,历朝历代皇帝都致力于打击门阀士族,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门阀士族如果再不退出历史舞台,岂不是逆天了?


宋安之


搞清楚了门阀士族怎样产生,便弄懂了门阀士族是如何退出的历史舞台。

1,造纸术与印刷术

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之时,文化必然局限于一小部分人,而这一小部分人便是门阀世家。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世家大族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为普通老百姓学习知识提供了可能。

科技的进步,永远都是基础。

2,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源自汉朝的察举制,或者说本就是特殊的察举制。

简单的说,这一制度由德高望重的人对人才进行品评分级,本意是好的,但由于“举贤不避亲”,极易造成举荐的人在家族和地域上的集中,这便是世家大族。


而科举制则不同,理论上来说,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只要被录取便可以入仕,这便从制度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僚集团的垄断。

科举制,是门阀世家消失的制度基础,所以唐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对科举制非常抗拒,牛李党争便是由此产生的。

3,黄巢之乱和白马之祸

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扫荡了全国的门阀世家;朱温的白马之祸将唐朝的官僚集团几乎全部埋葬。


从此,唐朝的世家大族从肉体上消失。但旧的走了,如果制度不变,理论上来说,新的世家门阀还会产生。

4,宋朝文官制度的建立

正是由于唐末藩镇割据,以及五代时期的“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使赵匡胤下决心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大兴科举,以文抑武,建立文官体制。

从此,宋朝的官僚集团几乎全部出自科举取士,世家大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因此,科技的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是打破世家门阀垄断文化的基础。

宋朝科举制和文官制度的建立,则使唐末从肉体上被消灭的门阀世家再无生长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